关于晚熟品种
关于晚熟品种,以前我们说过,其意思是说晚熟品种多数产量都高,高产的遗传力也强,容易育成产量更高的新品种……今天还说,是有借此呼吁将高产晚熟品种从审定“笼子”里放出来的目的及理由。
在上一篇《小麦育种是什么?》一文中,我们列举了不少小麦育种中成功组合案例。细心的人从中会发现,在这些案例中,利用高产晚熟品种做基础亲本的组合占绝大多数。而这些成功组合后裔新品种,它们又没比原晚熟品种早的太多也是事实,这样又让后边或后人有了继续改良、继续组合的理由和可能。
如此,问题就出来了——是不是和晚熟品种组合都容易育成品种呢?
回答:不是!
因为,大多数的晚熟品种产量都高,在高产晚熟基础上组合才有育成品种的可能,不是所有的晚熟品种产量都高!另外,我们还发现,晚熟品种在产量高的同时,它们还往往有群体稳定,灌浆好、灌浆快、籽粒硬度或角质率都高的特点;有较耐热、抗干热风和抗小麦倒春寒的特点;或,它们多数还有开花散粉好,自育率高,品种稳定性强的特点。
我接触的第一个最晚熟、产量高的品种是轮选987。在上一篇《小麦育种是什么?》文中我说过,我们用晚熟品种轮选987和我们的一个品种——农大3097相组合,组合后代至少育成了包括农大5181在内的5个以上小麦新品种。其它同行单位在近几年,也有不少用轮选987做亲本育成或通过审定的品种,譬如,中麦996、中麦998类,譬如,轮选麦类等。
记得在轮选987刚刚审定的当时,我曾经还说过,像轮选987这样晚的“材料”,我们不会将其选上,也更成为不了品种!因为,嫌其晚!因为,我们曾经有过这样的先例——
上世纪80年初期,是蔡旭先生还在世时,我们有一个产量表现不错的“提型”恢复系。这个“提型”恢复系组合中有晚熟的洛夫林13。所以,这个“提型”恢复系也表现晚熟。但其它性状不错,譬如,穗大粒大,茎秆较矮,产量高……记得其当时编号是H30-1。我们本着蔡旭先生“东方不亮西方亮”的精神,将这个材料拿去参加了常规组小麦产量鉴定试验。后来,听(已故)王驰老师跟我说,这个H30-1在鉴定试验中产量很高,排在了第一,但由于晚熟,被管试验的人给淘汰了。后来蔡旭先生也知道了这事儿,蔡先生说,淘汰的太狠了……
轮选987是中国农科院矮败课题组育成的品种,其是在2003年审定。这个品种在生产试验时,我们就见识了它,产量就是高、熟期就是晚。
后来,通过接触像轮选987这一类高产晚熟品种,让我们见识了高产品种除了晚熟以外的其它表现,也让我们通过利用这一类品种而育成了同样产量高的新品种。同时我们也看到,这些晚熟品种在推广过程中也没有像我们想象的那么遭。甚至,我们还发现,晚熟高产的轮选987等这一类品种,今天在小麦生产上还有种植……等等,这些,就又令我们有了新的、关于晚熟品种的一些想法——
因为,晚熟高产品种产量高、因为晚熟高产品种并完全影响推广,因为晚熟高产品种容易育成高产新品种……所以,我认为,还是应该将一些高产(产量一定是真的高)晚熟品种从审定的“笼子”里放出来!
什么要这样说或有这样的想法呢?
首先是希望让它们像轮选987、鲁麦14等品种一样,让更多人通过它们,见识到真正的高产更高产品种、看到它们的模样!同时,也让小麦育种家们有利用这样品种的机会。我估摸,或许这些高产晚熟品种被做为亲本进行组合,继续出新品种的意义会比它们直接用于小麦生产的意义大!
说到了这里,问题又出来了——不审定的晚熟材料难道育种人就不用吗?干嘛非要等着审定后才利用呢?
我们说,审定是一个“槛儿”。能够通过审定的品种或材料,说明:①它们除了产量不低以外,基本的适应性也不差;②经过权威部门鉴定,它们综合抗病表现有了具体的结果;③品质表现也有了具体的数据和指向。这些与没有审定,或没有参试过的材料有很大不同;这些“结果”和“数据”,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的了解它们、认识它们,为接下来的应用提供依据、或我们该“下手”的地方。
最后我要重申:将一些高产晚熟品种从审定的“笼子”里放出来,不光光是“放出”几个品种,它也“放出”了今后高产育种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