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魂不散●第七十六章 五星连珠
(朗读者:自洽)
“孔雀湖在缅甸。”
一个熟悉的尖嗓在顾维之身后响起。
“老朱?”
顾维之头都没回就惊喜地叫出声来。果然是朱一谦。他抱着一个文件袋朝顾维之问道:“打听孔雀湖做什么?”
顾维之对他憨笑着扯了个谎:“闷得慌,想出去玩玩。”
朱一谦意味深长地说:“噢,果然不是凡人,想随便走走的地方都事关重大。”
顾维之听他话里有话,连忙追问:“孔雀湖有什么大事相关?”
朱一谦卖关子说:“你看过这些资料就会清楚。我问你,你昨晚干什么去了,害得我失信。”
这时服务员连忙接口说:“对对,先生您是508房的客人吧。昨天下午和晚上,有位叫朱一谦的老先生来找过您。我接班时,上一班的同事特意叮嘱我的。这是朱先生给您留的条子。”
顾维之接过朱一谦昨晚写下的条子,想起前天夜里与他喝酒时,朱一谦曾拍着胸脯保证第二天天黑前把靖边大起义的资料送来。顾维之从野味餐厅出来满脑子全是孔雀湖,早把这桩约定给忘了。
两人说笑着回到房间。顾维之问朱一谦,为什么说孔雀湖事关重大。这下招起朱一谦的话匣子,他眉飞色舞地说起来,他那高声尖细地声音响得满屋子都是。
“孔雀湖是忠魂社的根据地。你不知道吧,没看这个资料前我也不知道。昨天找你不在,晚上回家就翻看了个大概。雍正元年,忠魂社后三祖韩光第、骆英和许筹在孔雀湖建立基地,训练人马。韩光第与骆英是夫妇。许筹是位道行高深的道人。三人各显神通。韩光第夫妇联结附近的土司。那个时候,清朝政府正在推行改土归流。就是把当地这些世袭的小皇帝换成政府任命的官吏。所以好多土司不愿意放弃世袭的特权,对清朝非常仇视。韩光第他们是为了反清复明,只要跟清朝为敌的,都是朋友。到雍正元年年底时,忠魂社组织的人马已经不下两千人,周边反清的土司兵力也已经有两三万人马。道士许筹上通天文,下知地理。他算好时机,在雍正三年大举起义。义军连下边疆数城,二月火焚靖边古城。义军声势达到了顶点。以后清军从内陆调动十万人马围剿,起义失败,义军残部退到缅甸境内。”
顾维之有些疑惑不解地问:“韩光第他们为什么把根据地建在境外?”
朱一谦得意地说:“孔雀湖当时属中国版图。这个事情我最清楚。建国后周总理非常重视中缅两国关系,50年代曾经在德宏召开中缅两国边民联欢大会,盛况空前。60年代初,两国开始勘界。61年划界完成,竖立402棵界桩。缅甸是第一个在60年代与中国和平解决边界问题的国家。孔雀湖就是那次勘界后被划归了缅方。”
顾维之问:“你怎么记得这么清楚?”
朱一谦说:“那个时候我在上学,学校里成天宣传这个。”
顾维之问:“你去过孔雀湖吗?那里还有忠魂社的遗址吗?”
朱一谦摇着头说:“我哪里去过。孔雀湖在勐培乡那边。过去要走上一个星期。”
顾维之惊讶地问:“有那么远?”
朱一谦说:“没多远,过去没有路。现在到勐培乡只需要六七个小时。”
顾维之有些着急地问:“那到孔雀湖还要多长时间?”
朱一谦说:“到了勐培乡,过了边境就是。”
顾维之兴奋地说:“告诉我,怎么去勐培乡?怎么过境?”
朱一谦吃惊地问:“你问这干嘛?你想去?”
顾维之毫不掩饰地说:“对。越快越好。”
朱一谦疑惑地问:“你去那里干嘛?我看你是让忠魂社给搞神经了。”
顾维之认真地说:“老朱,这事你一定要帮我。越快越好。真的。”
朱一谦见顾维之神情焦急,就说:“去勐培乡坐长途车就可以,但那里要边境通行证。没有证你去不成。而且,你到了勐培,还要找个向导带你去孔雀湖。”
顾维之问:“办通行证要多长时间,你能帮我办到吗?”
朱一谦为难地说:“我想想办法吧,得需要两三天时间。”
顾维之焦急地说:“两三天?不行。太慢了。”
他起身焦躁地走了两个来回问:“有没有别的办法?快的办法?不用办证行吗?”
朱一谦把头晃得干黑的脸皮抖动说:“不成,不成,绝对不成。这一带是缉毒前线。懂吗。千万不能胡来。不要拿性命开玩笑。”
顾维之听了这话,一下子泄了气。他绝丧气地把身子摔在了床上,双手抱着头发呆。朱一谦从没见过顾维之如此失态,知道他心里着急。就慌忙起身说:“老顾,你的事我现在就去想办法。办到办不到我不能保证,可我保证尽自己的最大努力给你想办法。”
说完,朱一谦转身出门。顾维之起身瞧着朱一谦的背影,心里盼着他能很快有喜讯回来。就在他打算把房间门关上的时候,门口处的衣柜门轻轻响了一下。顾维之心里一惊。他走到门口,把身体闪到房间外侧,然后伸手猛地一拉衣柜柜门。
刘畅在衣柜里不动声色地朝他做了个关门的手势。顾维之笑了,他反身关好门对刘畅小声说:“你怎么才来,快出来透口气吧。”
刘畅笑着问:“你想去孔雀湖?你找到她啦?”
顾维之紧张地连连点头说:“我去过我们曾去过的饭馆,在那里找到了她留下了标记。孔雀湖。她一定在孔雀湖。”
刘畅沉稳地问:“你能确定是她留下的吗?”
顾维之用力地点头说:“肯定是她,一定是她。”
刘畅说:“好吧,我回去安排人查。老顾,你记住,一,你不能独自去,千万不能独自去。这不仅仅是你个人安全的问题。弄不好会打草惊蛇。二,你不要再向其他人打听孔雀湖的事。按照上次曾静的说法。如果有人查询孔雀湖的信息,一定会引起幽魂的警觉。那样的话,韩冰就危险了。”
顾维之不情愿地点头问:“什么时候能查到?”
刘畅安慰他说:“别着急,现在的线索太多太乱,又不能大张旗鼓地查。”
顾维之不满地说:“你们国安部效率太低了。”
刘畅叹气道:“这个案子太特殊了,不能用网络,不能公开查。还有下次跟你联系的可能换个人。我的事情太多,而且太招眼。”
顾维之叹着气说:“那你得答应我,查到孔雀湖的资料一定要告诉我。”
刘畅说:“你是忠魂社的研究专家,我们还要依靠你。你放心吧,查出孔雀湖的情况,马上通报你.你也一定要记住我的话。”
刘畅走后,顾维之心里想的全是韩冰的安危,但又必须听从刘畅的嘱咐。焦躁不安的顾维之,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看朱一谦送来的那些资料。
顾维之只拿起来看了几行就笑了。这是当年文革评法批儒时,根据缅文记载整理的材料。材料将韩光第、骆英和许筹称为农民起义领袖。把忠魂社反清复明的起义说成是带领边疆各族人民反对封建压迫,推翻清朝统治的阶级斗争。顾维之毕竟是那个出生的,对当时的文体有种莫名的亲近感。
资料中说韩光第和骆英是一对反抗封建统治的革命战友,在血雨腥风中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两人到达中缅边境后,广泛联络进步的土司,建立起以孔雀湖为中心的革命根据地,培养起义骨干,建立革命武装。在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起义前夕,韩光第与骆英结为革命夫妻,在孔雀湖誓师起义。
材料中还特意加了一笔说:韩光第他们所领导的义军,思想中残存着必不可少的封建迷信。他们在起义前让道士出身的许筹扶乩,还用清朝官吏、奸细和义军叛徒首级祭旗。这些都是起义军受当时历史条件所限,不能以唯物主义思想指导行动。但是,许筹作为起义领导者,还是具掌握了不少科学知识。比如,扶乩之后,他就预言当年二月将有“日月合璧,五星连珠”的祯瑞天象。预示着起义军将取得胜利。果然雍正三年(1725年)二月“日月合璧,五星连珠”的天象出现。这一天文现象还被刻于北京古观象台的石碑上。
当顾维之看到“五星连珠”四个字的时候,他的脑际划过一道闪电一样的亮光:
“五星连珠?怎么会这样的巧?”
顾维之把“五星连珠”这段文字反复看了两遍,也没看出什么新发现。他把资料摊开,想从别的文件夹中找出“五星连珠”的内容,可这一翻他才发现,几乎有三分之二的文件竟然是缅文。仅有的三分之一汉字材料也不是原文翻译,而是像刚才那种被加进大量文革“佐料”的应用文体。顾维之无奈地翻看着厚厚的缅文资料,猜想这其中一定记载非常详实的,不知道哪里能找到缅文翻译。
——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