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安山文学】张家江||话说金钱(散文)
话说金钱
作者:张家江
主编:非 鱼
现时社会,人们对于金钱的认识程度有很大的差别,这里我想谈一下个人对于金钱的一点肤浅之见!
先说货币,从它的起源谈起。
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产生过程经历了四个阶段:物物交换,扩大了的物物交换,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交换,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
那货币的含义就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所谓一般等价物,即它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各种商品进行交换的媒介)。
货币从产生时,就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种基本职能。
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叫做价值尺度。货币产生以后,一切商品的价值均有货币来表现,商品价值的大小就表现为货币的多少。也必须给货币确定一种计量单位,如人民币的“元”“角”“分”,这就是现实生活中的所谓“金钱”。
它的第二个基本职能是流通手段,就是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此外还有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等职能。
再说纸币。金属货币最初是以金银条块形式流通的,每做一笔交易均要核实重量,检查成色,很不方便,于是出现了具有一定形状、重量、成色和面额价值的铸币。后来,又产生了纸币,因它制作成本低,易保管、携带和运输。所以,纸币成了世界性的普遍使用的货币。
纸币是由国家发行并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我国的法定货币是人民币,它的流通在我国国民经济、人民生活中具有极为重大的作用(但小额的元、角、分仍有金属币)。
后来又出现了电子货币,即用电子计算机进行贮存、转账、购买、支付的“电子币”。小型付款,通俗说法是用微信扫一扫。
在我们那一代的传统教育内容中,对于金钱的认知和提法既不多见,也无偏重的强调。我的学生时代,印象中是马克思、恩格斯及一些伟人们对于金钱的看法。课本上是揭露资本主义社会金钱关系的文章,烙印很深。然后是我经历过普遍贫困的年代,我父亲虽然是当时地方村组的管理者,但他们都囊中羞涩,从不给我灌输金钱的观念。我的小学及中学时代就没有费用,高中时的学费只有几元钱。我读小学时,学校里有个代销点,售有乡村民众及学生用的各类物品,父亲常让我把家中的鸡蛋带到那里换每盒只有几分钱的“航行”牌香烟,也很少用现金去购。中学时代离家近,一日三餐在家吃住,一年四季走读。
参加工作后,先于乡村学校代课,工资是每月20元,年底一次发放,领到后又一次性地交给母亲。自己娶妻生子、成家立业后,我从学校被抽调到一个政府机关,所领工资高一些,仍然捉襟见肘,随领随花,没有一点积蓄。
记得我在机关时,有一日读高中时的一位同学的弟弟掂着哥哥写的信找到我,托我到当时的信用社贷少许的款用,他那时弟兄多,都在读书,我立即找熟人帮忙办成了。第二年暑假,正逢全民填写第一代身份证卡片,我的这位同学开学前匆忙地把一堆填写好的卡片交给我,让我去兑换成现金还那笔贷款,我又照办了。但卡片兑换的钱是不足以还贷的,我从自己的身上拿出了一些现钱填上,才足额还了贷款。后来他从没有问过这件事情,我也从未提过此事。但他现在的经济状况远比我强。其实那时我手里是没有钱的。
九十年代初,我工作之余每年春秋两次去信阳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有一年秋季的一次考试结束后,正准备乘车回固,才发现身上仅有的十元钱不翼而飞。一位刚上了大巴准备启程回固的同学立马说,你抓紧去前面不远处街道上门朝西的粮食收购部找我老家的一个熟人借支一下车费。我照他的安排去找到这位素不相识的老乡借了十元钱,才有了回固的车费。之后我骑着自行车往返40多华里专门将这十元钱交我的同学,让他归还那位粮店里的老乡。
我曾兼职过一个人员较复杂单位的记账员。我对这个职业并无喜爱,只是当成工作职业而已。这原是一个风口浪尖的单位,常年活动叠加,检查不停,迎来送往,好不热闹。除了业务,还要配合来人接待,各项支出,甚至请点客等,但这需能说会讲,八面玲珑,甚或吹捧拍马,有时要动作神速,迎合口味。但这些我都不擅长爱好,时常回避,结果惹着了个别的负责人,停了我的工作,查了我的账目,只是没有查出分毫问题。这且不说,随后又借口反映我的“计生问题”,把我养家糊口的工资也停发了,此后我也就没有订阅书籍刊物的零钱了!
200,年之后,我的子女相继长大成人,上学、医疗、结婚、房舍的维护等,加之没了工作工资,养家糊口成了问题,迫使我向外举债借支,以致积累成十万八万的,这下可把我家属急坏吓坏了,我的处境更加艰难。这些年,我们迫于生活生计,妻子拔鹅毛鸭毛销售、做甜酒、种菜园卖小菜、养鸡养鸭养鹅,兼种口粮田,等等,什么活都干过,尝遍生活的酸甜苦辣。我们一分一厘的钱都是来之于血汗,都是自己的劳苦所获!
社会上的金钱观是不同的。比如“黄金万两,一日三餐;高楼大厦,夜眠八尺”,“钱财乃身外之物”“钱非万能,无钱不能”“有钱就有一切”,有的以为“钱重于生命,宁要钱不要命”等等。
然而,看淡金钱也是相当一部分人的观念。革命者方志敏,在那个烽火连天的艰难岁月里,每年经手上百万的巨额经费,但自己却身无分文,让一心贪图升官发财的国民党官兵百思不解。古代的,一代廉吏《于成龙》,一部电视剧我认真地看了。封建时代的官吏于成龙,尚能舍家为国,置安危于不顾,官居高位,身无分文,倾听“民间疾苦声”,敢与贪官污吏斗争,品德高洁,治政有方,感动天地,给我们树立了一个封建时代的优秀官吏的典范!
一代伟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等终生简朴,去世时手中无积蓄、无存款。再比如,1986年,每月有退休金的已74岁的白方礼老人从天津回到了河北老家准备安度晚年。当他目睹许多无钱读书的孩子的现状时,自74岁始靠登三轮车给贫困生捐款。20年间,他先后捐了35万元,资助了300名贫困生,去世时,他的个人财产为零。50年代,叶嘉莹女士先后在台湾大学、淡江大学等校兼职教授古典诗词,到1979年,己经辗转成为南开大学最受欢迎的古典文学教授。七十年来培养了大批古典文学人才。但过去几年,叶女士陆续将自己的全部财产3500多万元捐赠给南开大学教育基金会,用于支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她也是2020年度“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如敦煌文化研究者常书鸿、常沙娜、樊锦诗等,不仅囊中无钱,甚至在缺吃少穿、兵荒马乱的艰难环境下,坚守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阵地,感人事迹可歌可泣!
1989年,我在一个机关协助内勤。我亲眼目睹,一个乡镇的主要人员如同平民,去县城开会办事、下村工作骑自行车,几十里地回家也是自行车。曾记有一年元宵节前下了大雪,乡党委书记回乡过节,先准备用派出所的一辆摩托车护送,但是雪下得太深无法启动,就只能再骑着自行车冒雪回乡。还有一次县里召开三干会,领导让我先向会计预支了不到300元的现金,提前报到为几十名参会人员垫支部分伙食住宿费,整个会议期间就是有次购了几斤橘子大家共享,其他别无支出。可想而知,当时的乡局级干部的生活状况。
要说钱,我想起了一个人,我的近邻同乡,广东明阳集团董事长张传卫。他旗下之一的风能产业之风电生产,目前是全国三大风电集团之一,整个明阳集团的年产值达十个亿。他是我本家叔父,我去过他家中,他的家庭住处及衣食住行与普通民众无异,甚至更为简陋。要说他的确很有钱,但这些钱不是成捆地码在房间里,而是用之于再创业,用之于国家建设。
现在一些人赚钱的方式可谓五花八门,无奇不有。它可以渗透到各个领域各个行业,花样之新奇,令人瞠目结舌。更别提那些众人皆知一心图谋国家钱财的贪吏者们。
我常思考,一个社会里,往往金钱与权力能使人变得独裁与疯狂,冲昏了无数人的头脑,也绊倒了不计其数的贪图者们。
金钱是人人皆需的,我的衣食住行、养家糊口的基本生活是需要用钱的。但对钱要取之有道,用之有益,用之有度。要树立正确的金钱观,通过合乎道德法律的正当途径挣钱,用到有利于全面发展自己实现人生价值的地方,使我们的灵魂纯洁,道德高尚,人生更有意义。
以上仅个人之见!
2021年3月20日
插图/网络
作者
简介
张家江,河南固始人,中共党员,本科文化,曾在省市县多家报纸刊物上发表作品。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