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自留地咏叹调
全文共 2881字 阅读全文需7分钟
作者:张国印
编辑:杨晓健
几十年前,家家都有自留地。自留地每人五厘至八厘左右。自留地是由队里土地划出来的,归队所有,各户种管并享受果实,且没田赋。
无疑,自留地成了各家生活来源的重要补充。是大体制、大集体等一切大之下的小天地,也是处小小的精神乐园。
自留地分布在离村庄较近的地方,以方便人们打理。因为经营自留地靠业余时间,不影响到队里上工干活。
自留地成了人们四季的向往——初春的冷寒中主人便会踩踩地边又用镐刨刨冻层,试探着春的脚步与冬的退意,掐算着下种的日子;夏天禾苗的茁壮及化不开的浓绿编织成了盈盈的丰收梦想;秋天来了,饱满的果实先于队里的端上餐桌,新粮食特有的馨香浓散在农家院落里、街巷中;冬季,地闲人闲,心却不闲,望着白雪覆盖的自留地,脑中粪肥种子萦绕,梦中也谋划着来年的春种秋收。
自由地是挥洒汗水的所在。地少容不下太多奢望,却也尽量奔着多样化努力。玉米、高粱、谷子、白薯、芝麻、大葱甚至棉花往往汇集在一起,挤满着梦想。作物一多,劳作便繁复起来——播种期不一,需隔三差五下种;管理时间技术要求不一致,需今天侍弄左,明天待弄右;成熟期不一,从去暑乱割谷始,直到双降刨白薯,时间延续两个月。农活如天空的星星洒满了平常日子,主人几乎隔几天就要肩着锄或镐往自留地跑。自留地的五谷疏菜是主人看着长大的,更是汗水泡大的。
早种早收是人们经营自留地的习惯。每年春天在生产队大田作物播种之前,各家自留地的相应作物已经种完。其它如白薯白菜也是先于队里栽种。这样的好处在于避开队里与家里种地撞车抢时间,影响了大局,更重要的还在于早种早收,早收早吃。
春天是好季节。蓝天白云,春风轻佛,杨柳依依。是四季中最令人内劲勃发,充满生机与希望的季节。几十年前雾霾沙尘未现,抬头便是艳阳天。只是粮少菜少,腹中空空荡荡,无端添了份惆怅,这种惆怅的氛围弥漫在街巷,也充盈在人们心中。有些家庭粮袋矮缩,干菜、野菜上了餐桌;有的农户粮缸见底靠借粮度春荒了。
自留地的功能提前显露了,就在野菜、榆钱伴随漫长春日之后,自留地里的大葱根部粗了壮了,绿茎绿叶挺拔着,长长竖竖地指着上方。葱有小人般高。
大葱可蘸酱吃,切成两三段儿,往酱碗一杵,挂上一截儿大酱,送进嘴嚼起来,辣味窜起,又被酱的咸香覆盖中和。辣香充溢,充填了空腹与食欲。
大葱也可拌着吃,也是切成段儿,是小段儿,放盆里加盐,杀出辣水,辣味出了大半。一碗碗端一桌,供人佐以饭食。一大盆葱已撑起了多半空腹,自然是混淆了粮菜角色。
大葱还可掺和玉米面做成“菜疙瘩”,需加盐和少许油,饭菜兼顾,吃完了,再喝碗热水或凉水。一顿饭也算美好了。
大葱最好的吃法是烙合子,白面皮,葱加些虾皮做馅儿,当然,大葱加猪肉更好,吃起来能诠释幸福。不过,这于当时的春荒季节无异于梦幻。那是麦秋后或过年时才可能享用的。
过去日子穷蹇却不缺故事。关于葱的故事听来充满着凄美。有个后妈,对亲生儿与先房撇下儿厚薄有别,让亲的看瓜田,令非亲的看葱地。结果总吃甜瓜的面黄肌瘦,而长期吃大葱的则是白白胖胖。弄的不公后妈悔青了肠子。原来大葱的营养远远丰富于甜瓜的。
接下来自留地的白薯长成个个了,可以用小镐从垄侧刨个洞,把未成熟的白薯揪下来,再重新埋好。这种方法叫“劁白薯”。属应急之策,非等米下锅,一般不会为之。
以后,自留地玉米、高粱也都渐渐成熟,人们可食东西多了。接下来,生产队的庄稼也熟了,到这时,也就盼来了一个真正的秋天。
还有个现象令人玩味,偷秋多发生在生产队庄稼地,而自留地则免受其扰,顶多就是有人薅棵葱吃。有人解释为——队里家大业大,丢点没啥;自留地属一家一户,丢点是点。如此看来,偷秋之人也实难入贼人之列了。可偷集体的也是偷啊,毕竟要担责的。
……
自留地也生发着童趣。六十年代末,人们从外地踅摸来豌豆种子,一些自留地种上了豌豆。豌豆,别名:青豆、麦豌豆、寒豆、麦豆、雪豆等,一年生攀援草本,高半米到一米五。世界各地均有,中国主要产区有四川、河南、湖北、江苏、青海等地。看来,豌豆是不适宜家乡种植的,三四年后全村都不种了。
我家豌豆地在村东道南。见它展叶开花结夹,心里自然高兴。有一天发现,地下有遗落的豆夹,是人揪下吸食豆粒后的。于是,我和邻家同龄哥哥商量好捉拿揪豆人。那时总看电影《鸡毛信》《地雷战》等。便学着儿童英雄的样子,头上戴柳条编的伪装帽,趴在豌豆垄中,等待那人出现。心里感觉是抓窃取秘密图纸和绝密情报的汉奸特务。那是日头偏西时,潜伏于齐腰高的豆秧中,憋着气,眼观前方。时间漫漫走着,没有约定的等待是心虚和难熬的。开始兴奋乃至激动,这种心情渐渐在消磨在减少,到后来甚至有些失望和后悔。看电影容易,学英雄是不容易的。
我俩似乎要收兵了。就在这时,也就是太阳下山留下片余辉把豌豆地照得一片金黄时,一个身影跨过路边沟闪进豌豆地并快快揪下几个豆夹。我们兴奋万分,激动重起,甚至有感谢那久等迟来人的心意——感谢他成全了我们人生第一次设伏成功,完成了学英雄当英雄的心愿!就在那人转身欲走时,我俩迅速起身前行并当头断喝:不许动!那人一惊,不知所措,束手就擒。我们大获全胜,美中不足的是,那人是个比我们还小两三岁的孩子——那年我们十岁。
……
自留地,有的地方没有,有的地方曾收上去又放回来。各地情况不一。
我姥姥家有自留驴,队里驴轮班给农户用。姥姥家离我村七里地。我八岁那年,曾去姥姥家牵驴到我家轧年饽饽面,回来是骑着驴走的,驴痩,脊梁骨枣木疙瘩般,硌得屁股疼了几天。
——本文节选自长篇非虚构文学《国印乡痕》
作 者 简 介
张国印,河北省遵化市人。幼始喜欢读书,继而迷恋文学。读书、写作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级报刊发表小说、散文、诗歌等文学作品五十多万字。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唐山市作家协会会员,遵化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出版文集《时光·岁月·记忆》。
平
台
征
稿
启
示
1、投稿邮箱:yanshanshiwen@163.com
2、来稿请用word格式排版,并附上作者姓名、个人简介、生活照一张及个人微信号一并打包发送到投稿邮箱。
3、稿件须是网络原创首发作品,文责自负。
4、投稿后一周内未收到回复即另行投往他处。
5、读者赞赏的一半为作者稿费,稿费每月发放一次。
顾问:韩布晖 张连福 范丽丽
张国印 希国栋 周祝国
刘新民 张全江
总编辑:纪惊雷
常务副总编辑:曹雪艳
小说、儿童文学主编:代文静
散文、报告文学主编:杨晓健
诗歌主编:王翠红 刘艳琴
诗词主编:田玉竹
评论主编:梁淑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