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亮辉《联海荡舟》十五、一切景语皆情语 十六、清水芙蓉韵自高

不遗余力地去做你热爱的事情,别总为一些零碎的声音而去质疑自己。你很好,会越来越好。请坚定不移!

十五、一切景语皆情语

──李渔景联欣赏

李渔(1610——1680),字笠鸿,号笠翁,浙江兰溪人,清著名戏曲家、楹联家。一生共创作传奇剧本十六种,他的《闲情偶寄》是中国古代戏曲的集大成著作。对联方面,《笠翁对韵》依韵属对,蔚为大观,是学习写作对联的好教材。此外,于景于物于人于事,兴之所至,每有吟咏。现择其二三景联欣赏。

风高秋月白,

雨霁晚霞红。

该联精致玲珑,上下联中各自构成因果关系:“秋月”因“风高”荡涤残云万里朗照而皓洁;“晚霞”因“雨霁”夕阳辉映流光溢彩而绯红。写出了自然现象的内在联系,细细品味似又含有哲理。同时,作者惬意、旷达的心情又像这晚霞般在舒卷,秋月般在流泻。

驿旅客逢梅子雨,

池亭人挹藕花风。

借景来抒发离情别绪,这是文学作品常用的方法,这副对联也是如此。上联描写了一幅天涯孤旅图。画中驿馆凄清,阴雨愁人,使人联想到贺铸《青玉案》中“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的意境。游子独身于凄清旅舍,了无慰藉,偏又逢上恼人的梅雨没完没了,更添惆怅。这无边的相思之情,不尽的羁旅之苦尽在一“逢”之中触发。下联描绘的是一幅思妇闺怨图。心上人在天涯漂泊,妻子万分思念。“池亭”曾是他们依偎相恋的地方,“藕花”是池中特定的景物。“藕”与“偶”谐音,以并蒂莲花反衬自己独处无偶的孤独。想当初常在亭中卿卿我我、山盟海誓,现在却人去亭空。一阵清风吹来,吹不散缕缕情思。“此情无计可消除”,只得百无聊赖地舀起一捧池水向烦人的莲花泼去。其实这一“挹”,又怎能挹尽刻骨铭心的思念。作者抓住两个场景:“驿旅”与“池亭”,两种景物:“梅子雨”与“藕花风”,两个人物:游子与思妇,抒发两种情感:游子乡愁、思妇闺怨。地切人,景切情。

珊枕半床,明月时、梦飞塞外;

银筝一奏,花落处、人在天涯。

这副对联同样是写征夫与思妇的遐思。上联写思妇梦夫心切。夫君远离家乡,妻子独守空房,寂情难耐。尤是在明月当空,清辉入帏,万籁俱寂的夜晚,没有夫君相伴,只有明月共枕,夜夜思君不见君,徒增相思之苦。只有在神思恍惚的梦中,才可逾越时空的限制,飞到塞外边关,依偎在丈夫的怀中,倾诉千种情思万般哀怨。一个“飞”字十分传神地描绘了她梦中冲破一切阻碍,风驰电掣般扑向丈夫的急不可待的心情。下联写征夫怀归心伤。感情真诚的夫妻,绝不会单相思,他们似有心灵感应,闺中思妇梦怀丈夫的时候,天涯征夫也在神思娇妻。他多么想立即出现在亲人面前,但人在天涯,关山何越?银筝一曲,本应使人心旷神怡,但是这银筝偏偏奏响的是伤感的曲调,曲声幽幽,落花簌簌,怎不令人“别有幽愁暗恨生”。对联一写梦幻,一写现实,日思夜梦,其情何亟!作者选择了两种极能触人情动的景物以表达此时此刻的内心世界。“明月”是美好的景色,但它“何事长向别时圆”?以圆月反衬残梦,倍感凄凉。“落花”给人飘零之感,且“落红不是无情物”,以照应天涯萍踪,顿生漂泊之叹。如此衬映,真是塞外梦断,天涯魂销!

李渔写景联,景为情设,情因景生,情景交融,达到了“一切景语皆情语”的艺术境界。

十六、清水芙蓉韵自高

──郑板桥对联欣赏

郑板桥(1693——1765),出身贫寒,为官清正,关心民间疾苦,因不为官场所容,托病辞归。他工书善画,并以此名世。他的诗文直指黑暗现实,愤世嫉俗,锋芒毕露。然在欣赏他的对联时似觉其联与其诗风格有异,也许是文体各有所用吧,少有了那种火药味和忧乐感慨,字里行间给我们更多的是清淡、宁静、超然的感觉。先看他题灌县青城山天师洞的两副对联:

题天师洞饭堂

扫来竹叶烹茶叶,

劈碎松根煮菜根。

题天师洞山门外台榭

心清水浊,

山矮人高。

前联题饭堂,植物名中间以动词而成,弥漫着山茶野蔌的清香。即道出了佛地清净超脱,了无尘杂,又说出了出家人无求无欲的清淡生活,自然亲切。细细品味,多少贪婪,多少邪念,多少烦躁也都会在这一“扫”一“劈”,一“烹”一“煮”中得到净化,进而品尝起这自然的茶叶、菜叶的原汁原味来。后联题台榭,我们常说心清如水,其实至清的心境又怎能用清水去形容?我们常用高山比喻崇高的品格,其实至高的人格又怎能用有形有限的山来比喻?读到此联,油然想到自己泰山眺日的两句诗来,“一珠红日来脚下,我今更比泰山高。”正好与郑联意合了。该联仅八个字,意境雄阔。是作者高远心境的描绘,还是作者清雅意趣的写真,抑或是他孤傲人格的展示?此中有真意,恐怕不是你我能够猜透领会的。

百尺高梧撑得起一轮月色,

数椽矮屋锁不住五夜书声。

这是郑板桥的一副手书联,它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恬淡静谧的夜诵图。联中有高矮的对比:高梧的伟拔与蜗居的低矮和谐地组合成主体画面。正因为树高,才撑起如盘的明月,正因为屋矮,才锁不住夜诵的逸兴,可谓相宜极了。此外还有数词的对比:点明高度、数量、时间,增强了对比的效果。联中有动静的映衬:明月当空,撒下一片清辉,好个清朗安静的夜!难怪矮屋中的主人有如此雅兴,趁这良辰美景高歌朗诵。如此以动衬静,静则更静了。联中有声色的调配:皎洁的月色是形诸视觉的欣赏,镀上银辉的高梧矮屋之外,甚至我们似乎还看到了朗月映照下的远山近水。朗朗的书声是诉诸听觉的欣赏,在这万籁俱寂的月夜,忽而传来抑扬顿挫的读书声,是那样的悦耳,是那样的富有弹性,它穿透矮屋,是否还要穿越广袤夜空?至于这读书者何人,是勤奋的学子,是隐逸的高士,还是作者自己?这就留给我们想象的空间。这副对联意境幽美,生活气息浓厚,非心境淡泊之人不能为也。

郑板桥六十自寿联,更是直接地展示了他的志趣、爱好和性格:

常如作客,何问康宁;但使囊有余钱、瓮有余酿、釜有余粮,取数页赏心旧纸,放浪吟哦;兴要阔,皮要顽,五官灵动胜千官,过到六旬犹少。

定欲成仙,空生烦恼;只令耳无俗语、眼无俗物、胸无俗事,将几枝随意新花,纵横穿插;睡得迟,起得早,一日清闲胜两日,算来百岁还多。

此联一反寿联“福”“寿”之类的陈词滥调,“怪话”连篇,却“怪”出了作者的真性情。上联主要写物质生活。人是世间过客,无须追名逐利,温饱即可。健康的心理和身体胜似高官厚禄,这样活着才有意思。下联主要写精神生活。仙不可追但俗必去,作者从闻的、见的、想的几个领域力图将“俗”排除出境。这是他对腐败官场与污浊世风的熟审详察、深刻认识之后的人生道路的选择。如果人生无俗,则一日胜过两日,又何必定要长寿?这又体现了他老之将至而无迟暮之感的旷达胸境。上下联中又渗进作者的人文雅兴,自得其乐溢于言表。对联对得工稳,说得自然,通俗易懂,轻松愉快。

郑板桥的对联,语言朴素,清新自然,就像是清水出芙蓉,不事雕饰,亦婀娜多姿;不假风力,竟香远益清。

【作者简介】朱亮辉(1957—  ),邵阳市人,原邵东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高级讲师。湖南对联文化传承人,全国第二届“书香之家”户主。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湖南省作家、诗词、楹联家协会会员,邵阳市诗词协会、楹联学会常务理事。邵东市诗词协会名誉主席、邵东市楹联家协会顾问。著有《联海荡舟》《诗林漫笔》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