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用黄芪,首屈一指!
裘老先生用黄芪,甚为普遍,据初步统计,约占处方的60%以上,尝云“大剂黄芪功盖人参”,人参尚有顾忌,而黄芪的运用只要配伍有方,几乎遍及各个方面,初步归纳如下。
1.肾病
先生治疗肾病的经验方中(黄芪、牡蛎、巴戟天、黑大豆、泽泻、土茯苓、川柏、大枣),黄芪为君药,剂量在30~60g,云有补气扶正、运水泄浊、健脾和营之功。《金匮要略·水气病》有“大气一转,其气乃行”,询非虚语。
2.肝病
先生治肝病用黄芪,常与杞子、麦冬、炙龟甲、黄芩、黄柏、当归等养阴活血、软坚散结之品相伍,补气扶正和营。
3.肺病
先生治呼吸系统之咳喘方中常用黄芪与麻、桂、葶苈子、干姜相合,一以益肺气,一以达邪气。
4.防治感冒
先生常用黄芪与羌活相配合,对感冒即可治又可防,效胜玉屏风散,对某些慢性疾患辄因感冒而复发者,在治本病方,伍上述二味,每收良效。
5.脾胃病
先生治脾胃病自有其经验方,其中常以黄芪与党参、甘草配伍,为健脾补气之佳偶。
6.心病
先生治心律失常,惯用炙甘草汤为主方,其中常用黄芪、党参、甘草、桂枝、干姜合用,有补心气,鼓心阳的作用。
7.其他杂病
凡有气虚迹象或西医认为免疫力低下诸病,均用黄芪,归纳其功用大致有以下几点。
(1)补气
先生认为黄芪补气功盖人参,且无留滞之虞。尤在泾云其能“充虚塞空”,《本经疏证》云“入中土而行三焦”。李杲谓“以益元气,而补三焦”。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黄芪对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和免疫功能有调节作用,对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的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有较强的促进作用,与化疗药物配伍应用,能减低副作用,又能提高机体的防御能力。黄芪对机体的抗体生成功能有促进作用,还具有抗氧及抗衰老作用。
(2)固表
李杲云:“黄芪既补三焦、实卫气,与桂同功,特比桂甘平,不辛热为异耳。”“实卫气”三字较之“固表”更好,卫气有“温分肉而充皮肤,肥腠理而司开合”,故多汗,或无汗,或外感,皆卫气失调也,用黄芪充实卫气,从而达到调卫气的功能。实际临床上汗多者卫气失司,汗不出者,卫气无力鼓舞。每有外感,皆因卫气失调所致,用黄芪可调之,先生用黄芪配羌活可防感冒有效。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黄芪可提高机体适应性,其功用常因机体功能状态的不同而呈双向调节作用,一般来说,在短期治疗剂量下,对正常生理功能无明显影响,但可以增强机体对各种不良刺激的非特异性抵抗力,提高机体的适应性,促进病理过程的恢复,这就是所谓“适应原样”作用。
(3)摄精
先生用黄芪治慢性肾炎蛋白尿,取其补气摄精作用,疗效肯定。
(4)升阳
阳虚则不能升清降浊,清阳不升则眩晕、头痛等诸症生矣。《医学衷中参西录》:“黄芪,能补气,能升气,兼温胸中大气(宗气)下陷。”凡元阳不足则清阳不升,脑转耳鸣,或低血压者,可用黄芪升提。
(5)和营
气血互根,气虚血运不畅,用黄芪既可补气以生血,又可推动血运,李东垣当归补血汤寓有深意,用补阳还五汤以运血又是一例。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黄芪能明显降低外周血管、冠状血管、脑血管和肠血管的阻力,对这些部位的血管有扩张作用。但对肾血管能引起收缩,使阻力增高。黄芪还可以改善微循环,增加毛细血管抵抗力,防止理化因素所致的毛细血管脆性和通透性增加。
(6)祛毒
书载黄芪有托疮生肌之功,其解毒之功,亦仰仗于其扶正作用。慢性肾炎中慢性肾功能不全者往往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浊邪弥漫不能排解,用黄芪补气升阳,清阳升则浊邪自解。
(7)利尿
尿闭多固化失司,黄芪补三焦之气,三焦为津液气化之道,补气则三焦利,水液疏泄。现代实验研究提示,黄芪之利尿作用较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