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丈母娘有多重要?没有她的鼓励和认可,我很难走到今天

农历三月二十一日,是岳母生日,她今年六十六岁了。
岳母生日那天,正好五月二号。
早在四月,我就和爱人商定,今年五一长假哪里都不去,带孩子们到双峰乡下去住几天,陪老人过过生日。
说实话,自从前些年岳母和岳父住在乡下了,一年到头,我们都难得见上几回,陪得实在有点少。
岳母生日那天,很热闹,她的孩子们全到了,还有不少兄弟姊妹及侄儿和外甥们,也大都来了。
这是难得的聚会。印象中,即便是春节,也少有这么多人聚在一起。
看得出,在大家庭里,岳母的为人处世不错,是个老老少少都十分敬重的人。
是的,岳母平时沉默少语,但为人谦和、待人热情,总在不声不响中做些让人感动的事来。
就说生日那天吧,她一大早到地里去摘菜、挖土豆,听说有些孩子吃完饭得回长沙,她送的就是这些自己种的蔬菜。
那天我出门时,正好见她在堂屋里剥土豆,就抓拍了一张照片。她刚好抬起头看我,笑了,慈祥而温暖。
我望着她也笑了笑。
不过,我发现,不知不觉中,岳母的白头发却越来越多了。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是啊,时间过得真快,回想起这些年与岳母交往的点点滴滴,我感谢她,因为若没有她的鼓励和认可,我是很难走到今天的。
认识岳母是二OO八年的十月。
那时节我刚与爱人谈恋爱,她虽看好我、认可我,但我还是有点信心不足。
那一年,我三十四岁了,来长沙整整十四年,虽在中国新闻社当记者,也买了套七十个平方米的房子,但还欠了不少房贷。
更重要的是,两个妹妹和一个弟弟那时也不好,大妹在外打工,二妹和弟弟才步入社会,需要我关照的多。
同时,加上住在湘西乡下的母亲身体差,时刻需要寄钱买药,沉重的家庭负担,也不能让我多想个人的终身大事。
总之,我那时自然是很艰难的。一个自己都过得很艰难的男人,怎么能给心爱的女人一份幸福呢?
也有好心人不停在给我介绍对象,可大多只开花不结果,甚至多只是见个面,根本谈不上什么花与果,就再也没联系了。
对于一个已来长沙奋斗十四年的乡下人来说,三十四岁了,都还没有多少存款,家庭负担又不轻,选择他,真心不易。
说白了,多少人能看得到一个乡下人的未来呢?
好在爱人非常认可我。我那时在新华博客和红网论坛等网站常发表文章,她是我忠实的读者。
可以说,我们是通过网络认识的,她对我一“网”情深。
像无数网友约会一样,一个阳光灿烂的下午,我们在长沙五一路一书吧见了面。
那个下午,基本都是我在讲,谈家庭、经历和梦想。爱人时不时地把赞许安置在一个微笑里,那是我见到的最美的微笑。
道别时,爱人说困难只是暂时的,一切都会好的,还说她早就关注我了,永远看好我。
赞美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我听她这么说,心中充满了一种不可言说的快乐,且一个人秘密的想了好几天。
但是,说话归说话,赞美是赞美,生活却是现实的,我不但比她大七八岁,而且当时真的很穷。
更何况,就算她认可我,她的家人,尤其是她母亲不认可,我还不是梦一场。
说实话,在此之前,接触的不少女孩子大多喜欢我,也多认可我追求理想的那份执着。
但是,每每和她们的父母见面后,特别是母亲的观点,却又深深地影响了接下来的交往。
谁不希望自己女儿好呢,女儿能嫁一个条件好的男人天经地义,我理解老人们的想法。
但不得不承认,在谈情说爱的年龄,我却因此却得了一种怕见未来岳母的“病”。
可我这位未来的女婿总不能老躲着,即便是再次失败了,也要努力去面对。
我当时最喜欢的歌词也是追爱的座右铭:“爱要越挫越勇,爱要肯定执着。”
记得那时岳父和岳母都在长沙打工,在爱人再三鼓励下,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和老人家见了面。
没想到,第一次见面,岳母就说我这个人面相好,看起来人忠厚,有福气,希望女儿好好珍惜。
岳母的话,让我很感动且终身难忘。
后来,我以为总要办个认亲仪式,或者像我们湘西那边,送些钱财和礼物,感恩爱人父母对她的养育之恩。
岳母却说,随便买点东西,到舅舅、姨妈、姑姑和伯父家走走,见个面就可以了。
对于钱财,岳母只字未提。
相反,她还要求她女儿要多帮我,支持我购买了第一台车,还清了第一套房子的房贷。
第二年春天,我们结婚时,岳母又说请亲朋好友简单吃个饭就可以了,要勤俭节约,日子是自己过的,不是给别人看的。
说完这些话,岳母还悄悄给了我一个大红包。
三十五岁那年,我终于找了一个最爱的、深爱的、想爱的、亲爱的人告别了单身……
可以说,是岳母的鼓励和爱人的支持,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人世间的温情与美好。
还能说什么呢,我必须要用自己行动,来回报爱我的人。
但路又得必须一步一个脚印去走,于是在工作中,我变得更加努力。
读书、写作、行走,一旦工作起来,至今我都不晓得什么叫疲倦,这份耐力和习惯的养成,都与那时候下的决心分不开。
后来,儿子和女儿出生了,岳母干脆帮我们过来带孩子,家里被她收拾得干干净净,饭菜也做得有滋有味。
每每空闲时,我还发现她在读些小说和散文,包括我常看的沈从文先生和路遥先生的文字,她几乎全看过。
慢慢地我才知道,岳母比我母亲只小半岁。她的兄弟姊妹和我母亲竟然一样:有一个姐姐、三个哥哥和一个弟弟。
但不同的是,我母亲从来没有读过书,是家里唯一的文盲;岳母却是初中毕业,是她兄弟姊妹中读书最多的人。
还有,她和我母亲的爱情经历又都有惊人相似,都是在年轻时候,悄悄地爱上了从小一起长大并去参军的人。
有意思的是,父辈们也都没有嫌弃她们在农村,复员时又都毅然放弃了城市生活,选择回到了乡下。
岳父和岳母是一个村人,还是小学同学。
一九七三年,岳父去当兵,岳母应该送了一程又一程,两人接下来到底通信没有?还不得而知。
但后来的事实是,一九七七年初,岳父从部队复员后不久,两人就订了婚。
岳父复员时什么都没有,岳母也什么都没有要,两人就决定要一起过日子。
岳父告诉我,他也感谢自己的岳母曹枚秀老人,结婚时支持了他,而且在后来困难的日子里也给予了无数帮助。
这位要喊外婆的曹枚秀老人,我也多次见过,说话轻言细语,面容慈祥,她二O一五年才去世,享年九十五岁。
记得老人九十岁生日时,子子孙孙们多来为她祝寿,我还拍了不少照片,现在都好好地保存着。
逝者已逝,生者依然照旧还要顽强地生活下去,但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很多往事是不能忘怀的。
那就让我们再把思绪回到四十二年前吧。
退伍了,回家了,可国家的号召并未结束。一九七九年初,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岳母又把岳父再次送到了部队。
送他上车前,她到底犹豫过没有?我想内心的担心是有的。
战争本就意味着流血和牺牲,在个人和国家利益面临选择时,岳母的举动无疑伟大。
即便是放到现在,假如战争来临,能把丈夫送上战场的女人,都是令人敬重且非常伟大的。
当然,中国自古以来,就从不缺少这样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
鲁迅先生说这类人是中国的脊梁,过去很多,现在也不少,就算是将来,前赴后继的依然大有人在……
这些人很平凡,平凡的战斗,平凡的牺牲,或有幸平凡的归来,再慢慢平凡老去,一切都十分平凡。
不过,一想到这平凡又是一代代千千万万中国人的共同命运,却不免使人感到一种奇异的庄严。
对越自卫反击战很快便取得了胜利。
一九七九底,岳父再次复员,又再次回到家乡,被安排在洪山煤矿当了一名挖煤工人。
听长辈们说,岳父几乎倾其所有,在当地为岳母办了一场盛大的婚礼。
岳父笑着告诉我,那年代所谓的盛大,就是花光了所有的钱还借了不少,请大家吃了顿饱肉、喝了餐饱酒。
结婚后,岳父到煤矿挖煤,岳母则在地里种地,两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儿育女,恩恩爱爱。
二OOO年,洪山煤矿几乎停产,爱人和她的哥哥还在读书,岳母和岳父就带着另一个女儿来长沙打工,帮助两人完成学业。
后来,三个孩子都在长沙成家了。岳母又先后帮忙带孙辈们,不知不觉她今年六十六岁,岳父也有六十八岁了。
孩子们慢慢长大了,二O一四年,岳母又回到了乡下,和岳父建起了房子。
我当时还有些不理解,孩子们都住长沙了,还在娄底双峰乡下修屋干什么?
后来我才知道,双峰是曾国藩的家乡,人们乡根文化意识很浓,衡量一个人和一个家庭好不好,就是看修了新房没有?
就算平时没有人住,房子也要修一栋。仿佛只有在家乡修了房子,当地人才能在外干得如鱼得水。
岳母也常说,自己三个孩子又有六个孙子,每次回来,总得有个住得好点的地方吧。
可是,就在那段时间里,我发现她明显瘦了,头发也白了。
可怜天下父母心!
房子修好了,岳母和岳父闲不住,又喂了些鸡鸭,种了些小菜,还包了个鱼塘。
这几年,一年四季,我们在长沙的大部分蔬菜、鸡鸭和蛋都是两老提供的。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岳母生日那天,我们一大家人坐在屋檐下聊天。窗外月明星稀,蛙声此起彼伏。
燃一支香烟,岳父告诉我:“最难忘的是老两口三次建房,还把三个孩子带大,真是苦了你的岳母。”
岳母倒是笑了笑,什么话也没说,继而是长久的沉默。我们望着她,也没说什么。
还能说什么呢?除了感动,还是感动。
但我突然想到,岳父岳母三次建的房子,不都至今还能分别看到些印记吗?
就说我们坐的地方吧,是新屋,银白色的,三层,二O一四年修成;新屋右边是栋灰色的平房,一九九九年所建,
新屋左边,还保留着一间红色的砖房,建于一九八八年,据说砖是岳父岳母带着孩子们亲手做的,再一块一块砌上去的。
三栋房子,不同颜色,记录了岳父岳母不同时代的生活,见证了她们共同走过的岁月,也是两人一辈子恩爱的写照。
有意思的是,岳母生日是一九五六年的农历三月二十一,我和爱人结婚的日子,刚好又是二OO九年阳历三月二十一。
三七二十一,不管哪一年的三月二十一日,也不论农历还是阳历,在我们眼里,这都是好日子,一辈子都忘不了。
一切看似偶然的巧合,其实冥冥中早已注定。
注定了的还有,我永远也不会忘记岳母的名字,她叫黄惠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