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的人和你帮的人,从不是同一个

当你经历过生命的高峰低谷,才会明了,你帮过的人,很少回来帮你,而帮过你的人,一转身还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如此,大起大落时看清朋友,看清身边的人,不能将所有的好赠与不懂得珍惜的人。

朋友与我讲过他的一个故事,大概十年前,那时他刚刚到这座城市,做司机的工作,赚钱也并不多,但极其的热情,外向,很喜欢交朋友,以至于在县城老家的亲戚每每找他办事,或是联系捎带什么,他都欣然应允。

渐渐,他的人际交往开始多了起来,有一年,家里的另一个亲戚想在城里找份工作,他又果断答应,因为对方没什么技能,于是又托人联系建筑公司,让他从小工做起,一做就是三五年,渐渐的,那个亲戚在省城买了房子,还成了家。

这个人几乎把朋友奉成了的大哥,无数次的寻对方办事,特别是有一次,帮他讨回了追债的欠款,然而那个所谓的亲戚,终于请他到家里,吃了一顿连下酒菜都没有的饺子。

后来,就在朋友生了一场重病的时候,那个亲戚连照面都没有来,那些他帮过的老乡也没有问候。

有时,你帮过的人,未必会帮你,这是人性的使然,人们都想找到依赖、获得好处,而那些付出真心却没有回报的人,却寒了心。

曾经我也是一个学不会拒绝的人,因为怕伤害到别人,总替别人考虑,很少表达自己的想法。恰巧被有些人看在眼里,寻求你帮助的时候,很难回绝。

然而,没有底线的帮助,只会让你坠入深渊。

起初,他们将你贴上善良、勤劳、体贴的标签,后来,成为了道德的绑架,而当你无法做到自醒时,帮了一件事,自然就有下一件事。

直至对方认为这一切理所应当成了自然,当善良没有长出牙齿,便成了一种罪恶,当有一天,你无法承受,撕了脸成了一束塑料花,对方更会认为,你之前的种种是虚伪、做作,而将一切罪责安置在你身上,拂袖而去。

殊不知,你一直在忍耐的付出,但这种关系,永远是无法长久的。

忙不是不能帮,是要懂得分寸、限度,底线。当一个人已过度消耗了你,侵犯了你,就证明他并没有那么在意你,珍惜你,你的分寸感太弱,对方拿捏你的就越甚,既然你从未考虑过我,而我又何必再委屈自己做个假好人。

二战时的德国,纳粹迫害犹太人,一个犹太商人家族商量向非犹太人寻求帮助,兄弟二人意见不一。

弟弟主张向父亲资助发家的某银行家求助,银行家曾多次宣称该犹太家族是他的恩人,有机会一定要报答;

哥哥则认为应求助于在生意上帮助自己家族起步的一位木材商。

意见无法统一,兄弟分头行动,从此失去联系。

多年后,由木材商冒死相助逃到日本的哥哥回国寻找弟弟,弟弟全家已死在奥斯威辛集中营。

哥哥从纳粹档案中找到了举报弟弟藏匿处的电话记录,打电话的人,是那位银行家。

《苏东坡传》里记载过,苏轼的仇敌们纷纷鸡蛋里挑骨头,从诗文中找对他的不利言论,一时之间,出现了很多落井下石的人,史称乌台诗案。但没想到,在监狱里,苏东坡碰到了一个心地善良的狱卒,对苏东坡十分恭敬,每天晚上给他热水洗澡。

“人之初,性本善。”但是在历史的长河中,很多人却见利忘义,而有时候,是那些无足轻重的人小物,流露出人性中的善良,给身陷囹圄的人以微弱的光芒和温暖。

华佗为了根治曹操的病,建议他做“开颅手术”,曹操认为华佗要害自己,因为把华佗下狱。监狱中有个狱卒,姓吴,人们称他为“吴押狱”。

他敬重华佗的为人,每天拿酒食给华佗吃。华佗非常感激,告诉他说:“我快死了,遗憾的是我的那本《青囊书》还没有传到世上。现在你的深情厚意,无可报答;我写一封书信,你可派人送到我家,取来《青囊书》赠给你,这样你就可以继承我的医术了。”

吴押狱高兴地说:“我如果得了这本书,就不干这个差使了,而是去医治天下病人,使先生的医德继续流传。”华佗当即写了书信交给吴押狱。

吴押狱到了金城,拿到了《青囊书》,回到狱中,华佗检看后就把书赠给了吴押狱。吴押狱拿回家藏起来。十天之后,华佗死在了狱中。

有的人能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而有的人,从未真正为你考虑过。帮你的人和你帮的人,从不是同一个。

帮你的人,不仅仅是热情,更是对你的信任。如今,帮忙鲜少有过往那种无私、侠义的心态了,因为没有人欠你什么,每个人应对自己的生活自顾不暇,但能帮助你的人,无论如何,都值得感恩。

古有云,施恩莫望报,望报莫施恩。愿每一次帮助都是值得的,愿遇见懂得珍惜你珍贵的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