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气的出入

原创半聪先生 抱朴堂丹道 今天

作者:顔文强

作者简介

颜文强,1983年10月出生,四川大学哲学博士、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博士后,福建省漳州市龙海人,现为大理大学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先学理工科、后学文科、再学中医科,注重文理交叉。先后师承闽南师范大学邓文金教授、四川大学文科杰出教授(一级教授、院士待遇)詹石窗教授、新安医学“张一帖”第十五代传人北京中医药大学张其成教授。目前已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1项、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荣获2017年度云南省人民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研究成果三等奖。参与国家“十三五”规划重大文化工程1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研究3项。目前主要从事道医哲学、古中医药学、古天文历法等研究。

以上所论是营气循行的情况,脉外那部分飘逸滑利的是卫气。营气偏于内,濡养脏腑、筋骨;卫气偏于外,防止外邪入侵,卫者,保卫、护卫之意也。值得注意的是,本来卫气呈分散状、飘逸状,与营气相并而行,但《灵枢·卫气行第七十六》却描述了其似乎有另外循行的路线:

黄帝问于岐伯曰:愿闻卫气之行,出入之合,何如?

岐伯曰:岁有十二月,日有十二辰,子午为经,卯酉为纬。天周二十八宿,而一面七星,四七二十八星,房昴为纬,虚张为经,是故房至毕为阳,昴至心为阴,阳主昼,阴主夜。故卫气之行,一日一夜五十周于身,昼日行于阳二十五周,夜行于阴二十五周,周于五藏。

是故平旦阴尽,阳气出于目,目张则气上行于头,循项下足太阳,循背下至小指之端。其散者,别于目锐眦,下手太阳,下至手小指之端外侧。其散者,别于目锐眦,下足少阳,注小指次指之间。以上循手少阳之分,下至小指次指之间。别者以上至耳前,合于颔脉,注足阳明,以下行至跗上,入五指之间。其散者,从耳下下手阳明,入大指之间,入掌中。其至于足也,入足心,出内踝下,行阴分,复合于目,故为一周。

是故日行一舍,人气行一周与十分身之八;日行二舍,人气行三周于身与十分身之六;日行三舍,人气行于身五周与十分身之四;日行四舍,人气行于身七周与十分身之二;日行五舍,人气行于身九周;日行六舍,人气行于身十周与十分身之八;日行七舍,人气行于身十二周在身与十分身之六;日行十四舍,人气二十五周于身有奇分与十分身之二,阳尽于阴,阴受气矣。

其始入于阴,常从足少阴注于肾,肾注于心,心注于肺,肺注于肝,肝注于脾,脾复注于肾为周。是故夜行一舍,人气行于阴藏一周与十分藏之八,亦如阳行之二十五周,而复合于目。阴阳一日一夜,合有奇分十分身之二与十分藏之二,是故人之所以卧起之时有早晏者,奇分不尽故也。[1]

文中以房昴为分界线,将28星宿分为昼夜两部分。其中,从东方房宿始经南方七宿至西方毕宿共14星宿,对应卯时到申时6个时辰,为白天,故曰“房至毕为阳”;从西方昴宿始经北方七宿至东方心宿共14个星宿,对应酉时到寅时6个时辰,为夜晚,故曰“昴至心为阴”。文中“一舍”即一星宿。由于经气循行一昼夜50周历经28星宿,我们可以计算出,“一宿”人体之气行50¸28=1.78周»1.8周,故曰“日行一舍,人气行一周与十分身之八”。这里“日行”是指天体星辰的移动,“人气”指卫气。“日行十四舍”,指白天6个时辰,星辰移动14“宿”,卫气主要运行于阳经,绕行1.8´14=25.2周,故曰“人气二十五周于身有奇分与十分身之二”,“奇分”是有余之意。

根据上文记载,似乎卫气既有随营气气脉运而行的路线,又有另外聚集成束的气脉。这样一来,我们就会产生困惑:营气和随营气而行的卫气与卫气别行的气脉路径不一致,岂不是会相互冲撞而导致体内气机紊乱?事实上,正如前文所论,营气与卫气本质上都是一气,二者是因为气的致密程度不同而大致命名的两类“气”:呈致密状、偏于内部、聚集成束、起营养作用的称为“营气”,剽悍滑利、呈分散飘逸状、起护卫作用的称为“卫气”。而上文《卫气行》所描述的卫气的运行路径,其本质是指卫气在昼夜不同时间段感应天体运转所表现出来的在不同经络、不同脏腑的旺盛情况,也就是人体一气周流(包括营气和卫气)升降出入多少分配不同体现出的旺衰情况。白天“气”出多入少,主要旺盛于外,表现为三阳经上“气流”旺盛;夜晚“气”出少入多、主要旺盛于内,表现为阴经、脏腑上气流旺盛,感觉上好像是整条气脉在移动,因此《卫气行》才做如此描述。我们知道,只要人体生命还存在,就无处不有“气”、无时不有“气”,只是不同时间、不同部位“气”的分布不均衡。因此,卫气始终是与营气相并而行,即《灵枢·胀论第三十五》所言“卫气之在身也,常然并脉循分肉,行有逆顺,阴阳相随,乃得天和,五藏更始,四时循序,五谷乃化。”[2]“气”入多则转化为营气,营养润泽脏腑,出多则转化为卫气,散行护卫肢体。二者是相互转化、出入无间,一而二、二而一的关系。所以,也就不会存在营气运行与卫气别行冲撞的现象。要言之,《卫气行》描述的这些路径是卫气在经络、脏腑旺盛的不同阶段。如文中言“阳气出于目,目张则气上于头,循项下足太阳,循背下至小指之端”这是指卫气旺盛始于足太阳膀胱的阶段,其运行路径当然是与足太阳膀胱经气脉循行的筋骨相连的外面那部分分肉与皮肤腠理。“其始入于阴,常从足少阴注于肾”是指卫气回收入内灌注(旺盛)于肾脏。其余仿此。值得注意的是,文中在描述白昼卫气循行(实际是旺盛)用了多个“其散者”,那是表示卫气在同一时间里有几段气脉同时旺盛。只不过足太阳膀胱经是巨阳,卫气两最大最盛,故才言“始于足太阳膀胱经”。此外,文中“以上循手少阳之分”之前没有“其散者”似乎是接足少阳胆经而来,但其余均有“其散者”,颇感奇怪。对此,明代医家楼英认为是“衍文”,在“以上”之前当有“其散者”三字。今姑且从之。关于卫气白天“出内踝下,行阴分,复合于目”和夜晚卫气依次旺盛五藏之后“复合于目”,却没有提到如何从肾到达“目”的。但我们知道,阴阳跷脉分别是足少阴肾经和足太阳膀胱经的分支且阴阳二跷脉会合于目部,故当是沿着跷脉完成“出于目”与“终于目”而循环一周的,对此黄元御指出:“卫气之行也,常于平旦寅时从足太阳之睛明始,精明在目之内眦……·出内踝,下入足少阴经。阴跷者,足少阴之别,属于目内眦。自阴跷而复合于目,交于足太阳之睛明,是谓一周。”[3]此外,尚有一个细节,就是卫气白天主要旺盛于三阳经,并不是完全没有旺盛于三阴经,其在三阳经、三阴经旺盛的时间比是3:1。对此《卫气行》记载曰:“谨候气之所在而刺之,是谓逢时。病在于三阳,必候其气在于阳而刺之;病在于三阴,必候其气在阴分而刺之。水下一刻,人气在太阳;水下二刻,人气在少阳;水下三刻,人气在阳明;水下四刻,人气在阴分。水下五刻,人气在太阳;水下六刻,人气在少阳;水下七刻,人气在阳明;水下八刻,人气在阴分……”[4]此处“阴分”是指三阴经而不是指脏腑。依次旺盛太阳、少阳、阳明然后是三阴经,文中没有明确阐述三条阴经的依次旺盛次序,当是笼统而言,毕竟三者才仅旺盛1刻(14.4分钟)。其中,旺盛于三阳经都是先旺盛足经,其次才是手经。酉时足阳明胃经卫气旺盛后,就从足心部开始灌注足少阴肾经进而依次旺盛肾、心、肺、肝、脾最后再回到肾,盛衰循环一周。为直观起见,画出《卫气旺盛路径示意图》如下:

从上可见,卫气的出入有序与人体睡眠有着密切关系。白昼卫气以出为主,人体精气盛行于外,故精神爽朗、工作有力;夜晚卫气以入为主,人体精气盛行于内,故感到疲倦困顿,通过合目睡眠为的是积蓄力量,睡着时盖被以防着凉也正是卫气实于内、虚于外,寒邪容易入侵肌表的缘故。如此,出入有序,则肢体康健;反之,若卫气出入紊乱,该出不出,该入不入,则白天困倦、夜晚精神,长此以往,气息逆行,百病缠身。也就是说,黑白颠倒的起居习惯是导致当今各种心脑心管疾病久治不愈的重要因素之一。另外,文中提到清醒和睡眠的时间各占一半,只是大致划分。因为一般情况下,人的清醒时间多于睡眠时间,而且也不是说白天就完全不能睡觉。只要卫气顺利入内白天也可以入睡。午睡就是在白天时间里调节卫气出入的一种养生法。黄元御说“卫气入于阴则寐,出于阳则寤”正是此意。因此《卫气行》所强调的是卫气与睡眠的密切关系以及卫气正常出入对维持肢体健康的重要性。

至此,我们可知,卫气的运行论聚散,以出入方向为主,侧重于横向,旺盛以昼夜为界限;营气的运行为线状,以升降为主,侧重于纵向,旺盛以时辰为依据相应阴经阳经。营气与卫气一经一纬,构成了人体生命气机的基本运行方式:升降出入。可以画出《生命气机运行图》如下:

由此,《素问·六微旨大论篇第六十八》曰:

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故器者,生化之宇;器散则分之,生化息矣。故无不出入,无不升降。化有小大,期有近远,四者之有,而贵常守,反常则灾害至矣。故曰:无形无患,此之谓也。[5]

文中“神机”和“气立”是指人体生命的存在与终始皆需要体内之“气”升降与出入的正常有序。“器者,生化之宇”,“器”既指人身机体,也指自然万物。“生化”是生命诞生与运化之意。因此,此句意思是说,“气”的升降出入不仅存在于人体生命,更存在于天地一切事物之中,这是宇宙万物生生不息的基本法则,故曰“无不出入,无不升降”。而要保证人体生命的健康,就要使体内之“气”有条不紊地升降出入,能够“常守”,否则就会疾病丛生。人体中营气以升降为主,逐经循行,偏于内部滋养脏腑;卫气以出入为主,聚散飘逸,偏于外部护卫肢体。在中草药运用上,人参和黄芪均是补气圣药,但人参主补五脏精气,侧重于内部,其气有收敛内聚之功,更接近于营气;黄芪偏于走外部,升阳、固表,其气以外散为主,更接近于卫气。故黄芪暂用短时间内可见气力增强、精神抖擞,但久用就有虚脱之弊,因此若与人参同用即可避此偏颇。所以,医疗用药上要兼顾营气与卫气。

尚需注意的是,十二经脉营气的运行贯通到手足,然如果四肢中任何一者受到严重伤害,致使此段营气运行受阻,那岂不是会影响到十二经脉乃至整个经络系统都无法正常流通?对此,《灵枢·动输第六十二》给了我们一个较好的回答:“黄帝曰:营卫之行也,上下相贯,如环之无端,今有其卒然遇邪气,及逢大寒,手足懈惰,其脉阴阳之道,相输之会,行相失也,气何由还?岐伯曰:夫四末阴阳之会者,此气之大络也。四街者,气之径路也。故络绝则径通,四末解则气从合,相输如环。黄帝曰:善。此所谓如环无端,莫知其纪,终而复始,此之谓也。”[6]“四末阴阳之会”指手三阴与手三阳、足三阴与足三阳经气分别在四肢的手指、足趾末端相交通,这是“气之大络”即较大的气脉;“四街”即《灵枢·卫气第五十二》所提到的胸气、腹气、头气、胫气四大气街,这是“气之径路”——经气的大通路。故如果四肢段经脉受到“大寒邪气”或其他外力的突然阻断,十二经脉的经气就会自动缩小集中到大的气脉上,以便再次构成循环通路,即“络绝则径通,四末解则气从合,相输如环”。这是十二经气脉在特殊情况下的应急反应,是以“弃车保帅”之法来求得整体生命的存活。与血液网状流通结构一样,无数的络脉和孙脉也构成了纵横交错的网状联通路径,以求最大限度地降低人体生命受到危害的风险。


[1] 南京中医药大学编著:《黄帝内经灵枢译释》(第三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年,第561—564页。

[2] 南京中医药大学编著:《黄帝内经灵枢译释》(第三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年,第290页。

[3](清)黄元御著,孙洽熙校注:《四圣心源》,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年,第14页。

[4] 南京中医药大学编著:《黄帝内经灵枢译释》(第三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年,第566—567页。

[5] 南京中医药大学编著:《黄帝内经素问译释》(第四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年,第626页。

[6] 南京中医药大学编著:《黄帝内经灵枢译释》(第三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年,第444页。

(0)

相关推荐

  • 卫气的节律(1)——卫气昼夜节律

    卫气其性剽悍滑疾,不拘于脉内,散行广布于体表,出入内外,是人体之气与外界沟通最为直接.也是最易受自然阴阳变化影响的一种气.自然界中的天地人皆有阴阳之变,而对于长期居住在同一地区的同一人而言,地域环境是 ...

  • 1.卫气行于手足太阳经(从平旦开始,)漏...

    1.卫气行于手足太阳经(从平旦开始,)漏...

  • 尚先早课|旦慧昼安夕加夜甚,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本句见<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黄帝曰:夫百病之所始生者,必起于燥湿寒暑风雨,阴阳喜怒,饮食居处,气合而有形,得脏而有名,余知其然也.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何也 ...

  • 自我康疗157:解读《黄帝内经·灵枢·卫气行论》

    自我康疗157:解读<黄帝内经·灵枢·卫气行论> 身外世界风水转,心内宇宙气象变.东南西北观四方,七星组团分四面.天宫星宿二十八,太阳运行过驿站.十二时辰十二曲,一宿一舍妙音传. 一年四季 ...

  • 天人解-16卫气出入

    四圣心源--天人解---卫气出入 [原文]卫气,昼行阳经二十五周,夜行阴藏二十五周. [译文]卫气白天运行阳经二十五周,夜间运行阴藏二十五周. [原文]卫气之行也,常于平旦寅时,从足太阳之睛明始.睛明 ...

  • 《四圣心源》:卷一·8卫气出入

    卫气昼行阳经二十五周,夜行阴藏二十五周. 卫气之行也,常于平旦寅时,从足太阳之睛明始.睛明在目之内眦,足太阳之穴也.平旦阳气出于目,目张则气上行于头,循项,下足太阳,至小指之端.别入目内眦,下手太阳, ...

  • 《四圣心源》:卷一·卫气出入

    卫气昼行阳经二十五周,夜行阴藏二十五周. 卫气之行也,常于平旦寅时,从足太阳之睛明始.睛明在目之内眦,足太阳之穴也.平旦阳气出于目,目张则气上行于头,循项,下足太阳,至小指之端.别入目内眦,下手太阳, ...

  • 卫气出入

    卫气昼行阳经二十五周,夜行阴藏二十五周. 卫气之行也,常于平旦寅时,从足太阳之睛明始.睛明在目之内眦,足太阳之穴也.平旦阳气出于目,目张则气上行于头,循项,下足太阳,至小指之端.别入目内眦,下手太阳, ...

  • 《四圣心源》卫气出入

    卫气昼行阳经二十五周,夜行阴藏二十五周. 卫气之行也,常于平旦寅时,从足太阳之睛明始.睛明在目之内眦,足太阳之穴也.平旦阳气出于目,目张则气上行于头,循项,下足太阳,至小指之端.别入目内眦,下手太阳, ...

  • 他的作品出入于宋人笔情墨韵之间,古香古色,深得宋人花鸟之精髓!

    张守成晚年的花鸟画成就,尤得益于其早年在宋元工笔花鸟方面的笔耕墨耘.他师从吴湖帆,花鸟直追宋元工笔,作品出入于宋人笔情墨韵之间,描绘工整细腻,设色清新雅致,古香古色,深得宋人花鸟之精髓. 除花鸟画外, ...

  • 升降出入,中医之魂!

    作者:薛东庆 临床诊治疾病,注重中医气机升降出入理论,升降出入为临床辨证施治,遣方用药之准绳. 升降出入正常,是一个人健康的基本条件,一旦失其常,则百病从生. 从升降出入四字入手,加上寒热,虚实,证情 ...

  • 九窍是人体能量出入的主要通道

    修行居 人有九窍.头部有七窍--双眼.双耳.双鼻孔和单窍口:下部有两个单窍:尿道和肛门,共有三对双窍和三个单窍. 九窍是人的能量出入的主要通道,是与自然界进行物资交换的门户,是人健康的前沿,知道九窍的 ...

  • 辨别五脏阳虚阴虚肺阳虚,则易感冒,因卫气...

    辨别五脏阳虚阴虚 肺阳虚,则易感冒,因卫气虚,抵抗力弱: 肺阴虚,多燥咳或咯血. 心阳虚,则善恐不乐,自汗,心悸,惕惕而动,少寐: 心阴虚,则心烦,盗汗,口干,舌尖红,或见低烧.健忘. 脾阳虚,四肢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