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运工 OR 思考者

上周五,布置学生回家改正作业上的错题。其中一名学生回家就立马写作业,改错题,真是个自觉的孩子。不过,从家长发来的信息看,这个孩子的自觉并非彻底通透的自觉。为什么这么说?

那天傍晚六点多,家长发来一张图片,上面是数学小状元的封面,封面贴了一张登记每页练习的等级和订正错题情况,这孩子在改语文小状元的时候,觉得语文老师没有贴这张记录表,他没办法一目了然看到自己哪一页的错题没改正。于是,叫家长帮他跟老师提议,“希望语文老师也像数学老师贴这个,就一目了然”。我看了信息,想了想,直接回复“不好意思,我不习惯用这个”。

解释下原因:一是因为除了教语文,我还做班主任,同时兼任年级组各种服务工作,时间对于我来说,分秒必争,实在必要改完一页小状元再返回封面多写一次对应页码的等级成绩。二是如果学生有做错题,我一般会折叠该页,提醒学生这一页需要改错。三是个人习惯问题,且一个班的学生人数,就算要找学生改错题,相对数学老师教两个班而言也比较容易。数学老师的方法不是不好,但要因人而异。

那么,为什么说这个孩子的自觉并非彻底通透呢?

首先,如果学生在乎平时的作业对错,说明很重视学习。既然重视,为什么作业发下来的时候,没有第一时间改错呢?

其次,老师向来要求学生先改错上一页错题,复习当天所学内容之后,再开始做当天的练习。如果每次都按要求先改旧错,后做新题,又何来的不清楚自己哪一页还有错题没改的问题?

再次,有时候老师勤快了,学生就钻空偷懒了。据观察,由于学生没有养成以上第二点习惯,导致错题堆积,部分学生常要老师利用课余时间找他订正错题,老师不找他,他都不知道自己错了、漏了哪些题目,甭说改正或补做了。

更重要的是,如一直由老师找他,会慢慢形成一种依赖心理:反正老师会来找我。老师们工作繁忙,若学生不改旧错,可以直接不批改新题,直到学生改完错题后,再次重交才给予批阅。但老师们经常狠不下心这么做,结果个别习惯没养好的学生就钻这些空子,积养陋习。

为了自己方便,建议老师多做服务,自己可以少动手脑。有时看似无可非议,节省时间去玩乐,符合二年级孩子年龄特征。可是,长远来看,如此的利己主义学习者,最后能养成好习惯么?改错题是发自真心吗?匆忙改错,从错题中认识到自己不足的学生有几个?思考题目出错原因、再找相关题目巩固知识点的更寥寥无几吧?

错题,是检查我们掌握知识点的窗口。用好了错题,可拨云见日,迁移学习,无知变真知。然而,很多学生为了改错而改错,被动学习逐渐成为学生的通病。让老师告诉自己哪一页哪一题错,更是一种自我认知上的自主遮蔽。久而久之,改错成了负担,成了他责而非己任,做错题成了理所当然,没改错是因为老师没找我。那你能学到什么!

作为学生,做错题不可怕,怕的是等别人来告诉自己哪题出错而不去亲自动手查一查,更可怕的是看不到自己隐藏起来的惰性。带着依赖改错题,只是做了答案的搬运工。只有及时主动出击思考、改正错题,才有可能成为学习强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