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知行
2020年有这样一件事,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经济生活调查》:中国最幸福的城市排行榜。结果,让公众感到惊讶的是,北上广不在其中,而成都榜上有名。成都这座城市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让许多人羡慕的是缓慢的生活节奏。的确,成都是中国最休闲的城市。
为什么呢?成都地处祖国西南四川盆地成都平原腹地,地势平坦,河网纵横,物产丰富,农业发达。为什么河网纵横,农业发达呢?因为都江堰两千多年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作用,让成都平原30多个县市,千万亩农田得以无洪灾,不干旱,农事需雨有水,需晒有日。从而成都平原水旱从人,沃野千里。
都江堰是世界文化遗产,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都冮堰始建于秦昭王末年(约公元前256~前251)。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开凿的基础上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都江堰修筑的主导思想是“道发自然”。出于岷山山脉的岷江是长江上游水量最大的一条支流。属“地上河”。对成都平原来说,称为“悬江”,坡度大,落差大。在古代,每当岷江洪水泛滥,成都平原一片汪洋;一遇旱灾,即现赤地千里。岷江水患长期祸及,鲸呑良田,成为古蜀国之大患。李白《蜀道难》曾发出“人或成鱼鳖”之感叹。战国时期,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国势日盛,认识到“得蜀则得楚,楚亡则天下并矣”。战国末期,秦昭王委任知天文、识地理,隐居岷峨的李冰为蜀郡太守。李冰上任后首先下决心根治水患,发展川西农业,兴旺成都平原,为秦国统一建功立业。蜀太守李冰和他的儿子根据自然条件规划,将岷江水分流为两路,其中一路水流引入成都平原,分洪减灾,引水灌田,变害为利。便开始了当时并不叫“都江堰”的水利工程。都江堰水利工程主要由“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设计修筑。分开水流的工程是人工修筑水堤把岷江江水分开。因为水堤分水作用非常重要曾经叫“金堤”。又由于这个分水工程修成后形状象鱼嘴,后来就直接叫“鱼嘴”。前尖后宽的鱼嘴形水堤劈岷江水分为两支,一支让岷江雨水顺江而下,称为“外江”;一支由堰堤迫使江水流向人工修筑的“宝瓶口”,称为“内江”。修建使外江宽而浅,内江窄而深。这样以来,在枯水季节江水水位较低时,绝大部分水流入河床低的内江,以保证成都平原农业和生活用水。如果岷江洪水来临,这时江水水位高,大部分江水从江面宽的外江排走。宝瓶口,宝瓶口在鱼嘴下游不远。这里有一个叫玉垒山的突兀山丘,打通玉垒山,使分流后的一支岷江水能够畅通流向东边,才可减少西边江水的流量,使西边江水不再泛滥,同时还能引水东灌农田,解除东边地区的干旱。当时还没有发明火药,李冰父子率领农民以大火烧山石,使岩石爆裂,艰辛苦干,终于在玉垒山凿出一个山口,其形状酷似瓶口,取名“宝瓶口”。又把凿玉垒山分离的大石堆叫“离堆”。鱼嘴分水堤分开岷江水成外、内江,流过宝瓶口的岷江水就完全为内江了。外江在涨水期保证了泄洪,内江在枯水期保证了灌溉。岷江水长年奔流,洪水泛滥成灾已被扼制,成都平原的灌溉常年保证。李冰父子领导下的水利工程没有修大霸堵岷江洪流,而利用自然条件顺势而为,“道发自然”,自然而然。游人们通过“安澜索挢”横跨岷江,便仔细看到外江、内江走势。岷江是“悬江”,那么在极端天气,大雨倾盆的时候肯定是有的。这时,内江也可能洪水泛滥,而且从上游暴雨冲下的江水夹带着大量的砂石淤泥可能会淤塞内江和宝瓶口。李冰父子带领的民工们又在鱼嘴分水堤的尾部靠近宝瓶口的地方修建了分洪的水槽和“飞沙堰”溢洪道,进一步控制流入宝瓶口的水量,防止灌溉区的水量忽大忽小不能保持稳定的情况。这样就保证了内江无洪无灾。溢洪道前修成弯道,使水形成环流。当江水超过飞沙堰顶部时,洪水及夹带的泥沙如飞一样越过堰堤,故名“飞沙堰”。二次分流岷江洪水,先民们是多么智慧!怎样修筑飞沙堰呢?聪明的李冰先雕刻了三个石柱人象,放于江水中,以“枯水不淹足,洪水不过肩”来观察确定水位。凿制石马置于江心,以此作为每年最小水量时淘滩的标准。先秦的水利工匠们就地取材,编竹笼,装卵石,沉入堰底,填充石料灰沙。当时没有水泥之类的粘合材料,据说,象筑建长城一样用糯米汤拌土、草起到今天水泥的作用。如此筑起的堰顶高度比较合适,涨水时江水能“飞”过泄洪,枯水时限江水流入内江。确保了成都平原在岷江洪水期不受灾,岷江枯水期有水灌溉。
都江堰景区看到了这样一块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四川省人民政府于1994年立的巨碑,上隶书刻文:“古蜀多水患 成都平原尤甚 历代治蜀者均以治水为重 爰及秦时李冰守蜀 慧眼独具 乃于岷江出山口 度势以建堰 设鱼嘴分其江 筑飞沙堰溢其洪 开宝瓶口引其水 三位一体……势若蟠龙首尾相应 以图惠施于当时……天工开物 灵水泉涌 浸润六市三十四县 农田灌溉一千万亩……”。
都江堰实际灌溉一千万多亩成都平原土地,持续发挥水利工能2250多年,世称成都平原“天府之国”。
都江堰在其整个建造和维护中,遇弯截角,逢正抽心,深淘滩,低作堰,世代传承。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经》)我在仔细想,李冰父子“人法地”;岷江水“地法天”;成都平原“天法道”;都江堰“道发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