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传》③ | 苏东坡的“弟控”程度到底有多深?

江离菲菲读书俱乐部

欢迎大家来到我们的江离菲菲读书俱乐部,这周我们共读的是中国近现代鸿儒大师林语堂的《苏东坡传》。我们将从苏东坡的家庭教育、爱情观、亲情观、政治仕途、人生观这五个方面,来为大家呈现书中的精华,以便大家更全面地了解风靡古今的大文豪——苏东坡。

今天我们分享的是本书的第三部分:苏东坡的亲情观。

第三篇

苏东坡的“弟控”程度到底有多深

1

东坡是重情的,不论爱情、亲情还是友情,他都认真地对待每一份情感。

子由是东坡生命里最重要的弟弟和朋友。

他们曾一起读书、一起玩耍、一起赴考、一起做官、又一起被贬……

作为兄长,苏轼疼爱、欣赏弟弟,他说:

“嗟余寡兄弟,四海一子由。”“吾少知子由,天资和且清。岂是吾兄弟,更是贤友生。”

还常常说他的才华实在不如苏辙,“至今天下士,去莫如子由。”

作为弟弟,子由敬爱、仰慕兄长。他说:

“平足之爱,平生一人。”“自信老兄怜弱弟,岂关天下无良朋。”“扶我则兄,诲我则师。”

他们之间的关系可谓是:亦兄亦友亦师!他们彼此真心地相互欣赏、尊重、帮助对方。

那一年,朝廷给父子三人下达了任职文书。

为了不使老父独自在京生活,不耽搁十年寒窗苦读后考来的仕途,子由决定留下照顾父亲,让哥哥去上任新职。

冬雪还未融化,寒气依旧袭人,兄弟俩并肩骑着马,向着城门口走去。

西门到了,二人话别后,东坡站在西门外,望着弟弟在雪地上骑着瘦马而返,不禁鼻头发酸。

直到看不见古道上隐现起伏的身影,才转身起程。

这是他们兄弟二人此生以来第一次分开。

2

初登仕途的东坡有些心神不安,常常写诗给弟弟。二人常常在诗中唱和,这使刚入职场的东坡得到了许多安慰。

子由曾给东坡写了首《怀渑池寄子瞻兄》,东坡看后立刻回了首《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趾爪,鸿飞哪复计东西。

兄弟俩都对这份兄弟情谊有着深深地眷念。

所以,在之后的仕途中,不论是高升还是被贬,兄弟二人都相互扶持。

东坡常常利用出差或者被贬的机会,想办法绕道去看望弟弟。每次,不是子由自己亲自来接就是派儿子们走出八里地去迎东坡。

相聚的日子,二人常去柳湖划船,在城郊漫步,又或者秉烛夜谈。

他们曾一起共度中秋,离别时,二人难舍难分,子由送了一程又一程。

但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船即将离岸,兄弟二人又在船上共度一夜,吟诗论政,彻夜未眠。

每次分别时总是这样依依不舍。东坡对弟弟的这种深情常常感慨万千,他给好友写信时说:“嗟余寡兄弟,四海一子由。”

3

有一次,东坡被贬。他想趁机会去看看弟弟,结果,天不随人愿。

在去密州的途中,想到昔日的风光和此刻的处境,东坡心中无限感慨,于是给子由写了首《沁园春·赴密州,早行,马上寄子由》:

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渐月华收练,晨霜耿耿;云山摛锦,朝露漙漙。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微吟罢,凭征鞍无语,往事千端。

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樽前。

转眼,又到中秋,明月依旧圆,旧人不得见。此时东坡被贬到了密州,心情糟糕至极。

他独自站在院中,凝神望着天边那一轮明月,不由得想起了几年前他与弟弟共度中秋的场景来。

一时间,思念涌上心头,提笔便写下了那首《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

1079年3月,东坡被调任湖州期间发生了一件大事。

爱写诗的东坡,处处留诗的东坡,终于被敌人给扣了个莫须有的罪名。这就是轰动一时的“乌台诗案”。

子由奏请朝廷赦免兄长,自己愿纳还一切官位为兄长赎罪,随后被贬为筠州酒监。

他没有因为哥哥连累他心生抱怨,而是在哥哥被贬黄州时肩负起照顾哥哥家眷的责任。

这次,东坡要去的是大陆之外的海南,这一去可是九死一生。没想到,这竟是兄弟俩生前的最后一次见面。

在去往贬谪之地时,听闻弟弟刚刚被贬至雷州。东坡想去看看弟弟,于是兜兜转转,俩人最后在藤州相遇。

马上就要渡海了,兄弟二人及家人尽可能在街上慢慢前行,再往前,就是真正的分离了。

子由一直把哥哥送到了海边。

离别的前夜,兄弟二人及家人在船上过了一夜,那夜,破旧的小船外海风呼啸而过,空气中夹杂着苦涩的海水味。

他们在那个夜晚一同作诗,一起谈论着今生还能谈的。

天亮就要渡海了,这感觉真令人黯然销魂。

桌上昏暗的青灯在海风中摇曳着它的舞姿,心中的愁闷,如这船外波涛汹涌的大海一样,在心头翻涌,使人整夜难眠。

晨光微露时,兄弟二人便被迫分手了。

时光荏苒,垂死之际的东坡终于被赦免了,子由写信让哥哥去他那里住。

接到信的东坡欣喜不已,但一想到弟弟有一大家人,生活并不富裕,他不应该再拖家带口去给弟弟增加负担。

至死,他们都没忘那难得的兄弟情。可惜的是,不久,东坡便去了。


(0)

相关推荐

  • 「邪恶力量」第14季:13年了,迪恩,你仍是那个不折不扣的弟控

    <邪恶力量>是小编魔宁的最爱,没有之一. 这个漫长的故事讲述了温彻斯特兄弟在妈妈被恶魔害死.爸爸独自踏上猎魔之路后,他们开着老爸留下的黑色雪弗兰,穿越世界各地调查超自然灵异案件并一路斩妖除 ...

  • 咱们村‖手足情 /姚树学

    责任编辑:佟继梅 我与弟弟自幼情深,风雨相依.如今我已年近古稀,回忆一生兄弟情怀,感慨万千,草拟几首兄弟情,留给未来的回忆-- 一 曙光小区三十栋,平房院内两弟兄. 不知面赤为何物,仁义厚道小机灵. ...

  • 苏轼苏辙,兄弟知己:与君今世为兄弟,又结来生未了因

    说到兄弟知己,当然非苏东坡和弟弟子由二人莫属. 苏东坡个性旷达,飘逸洒脱.他的才华学问,他的智慧人格,他的丰富有趣都无人可及.苏东坡交往密切的好友可以列出一大串长长的名单:佛印.文与可.秦少游.陈季常 ...

  • 苏东坡:兄弟啊,中秋啦,我在镇江这嘎啦挺好哒,你就等着瞧好吧

    1076年,这一年的中秋,苏东坡约了朋友到镇江,一同游玩金山寺. 晚上借宿在金山寺的苏东坡,在金山寺的妙高台上摆了酒席,喝多了,嗨了一整夜.天上明月如盘,他突然很想念四年没见面的弟弟苏辙(子由,是苏辙 ...

  • 宝利老师导读《苏东坡传》

    第二章的阅读要点: 第一:苏轼的出生地. 四川在宋朝时期文学水准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且高于京都周边的山东等地.四川人善于辩论,这是非有大智慧不能为也的事. 眉山是乐山以北六十里的一个小城,是个依山傍水 ...

  • 宝利老师导读《苏东坡传》第三章

    第三章 主要讲苏轼的童年和少年时期.这一章的阅读要点: 一.超凡的家教. 父亲对他的严格管束. 说两个例子大家感受一下,背书!可以说今天一般的学生比起苏轼的用功程度不及其十分之一,他不仅要背下来经史子 ...

  • 宝利老师导读《苏东坡传》第四章

    第四章 主要讲苏轼一举成名天下知的经过.这一章的阅读要点爷爷就是按照层次划分有三个: 一.成婚后赴京赶考. 苏轼和苏辙即将赴京赶考了.古代科举考试期间京城往往是婚姻大事最热闹的时期.大户人家把待嫁的女 ...

  • 宝利老师导读《苏东坡传》第五章

    第五章 本章主要讲述三苏离开家乡前往京城的经过.要点两个: 一.过三峡. 父子三人再次出发,不同的是这次的心情更放松自在,因为已经有了功名,只等官职的安排:这次旅途不寂寞,除去三父子,还有两位年轻明理 ...

  • 宝利老师导读《苏东坡传》第六章

    第六章 前面几章的内容相对少一些,本章内容开始丰富起来.主要内容两个: 一.离别. 和子由渑池怀旧 苏轼 人生到处知何似, 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趾爪, 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 坏壁 ...

  • 宝利老师导读《苏东坡传》第七章

    第七章 本章开始出现本书最重要男二号,王安石.可以说,这一章就是王安石的微型传记上.要点两个. 一.王安石其人. 原文最有概括性的一段:王安石是个怪人,思想人品都异乎寻常.学生时代很勤勉,除去语言学极 ...

  • 宝利老师导读《苏东坡传》第八章

    第八章 本章与第七章紧密相连.不过要和我们的主人公苏轼发生碰撞了.要点两个. 一.改革引发的党争之祸.二.苏轼的选择. "拗相公"指的是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不同于人,又特别固执难以扭 ...

  • 宝利老师导读《苏东坡传》第九章

    第九章 本章的主要内容简要概括就是:王安石的垮台. 朝廷终于安静了,是死一般的沉寂.因为宋仁宗治下的名臣都已经罢官,散居各地. 欧阳修退隐安徽,张方平正在河南,苏辙被神宗任命到淮阳,司马光隐居洛阳,苏 ...

  • 宝利老师导读《苏东坡传》第十章

    第十章 本章终于开始详细地讲述苏轼的生活了. 一.手足情深. 弟弟子由在淮阳任教,苏轼任职前与弟弟一家住了两个月,当时还有他们的老朋友张方平告老还乡来到此地,之后又和欧阳修共处半月,于是大家常一起饮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