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传》③ | 苏东坡的“弟控”程度到底有多深?
江离菲菲读书俱乐部
欢迎大家来到我们的江离菲菲读书俱乐部,这周我们共读的是中国近现代鸿儒大师林语堂的《苏东坡传》。我们将从苏东坡的家庭教育、爱情观、亲情观、政治仕途、人生观这五个方面,来为大家呈现书中的精华,以便大家更全面地了解风靡古今的大文豪——苏东坡。
今天我们分享的是本书的第三部分:苏东坡的亲情观。
第三篇
苏东坡的“弟控”程度到底有多深?
1
东坡是重情的,不论爱情、亲情还是友情,他都认真地对待每一份情感。
子由是东坡生命里最重要的弟弟和朋友。
他们曾一起读书、一起玩耍、一起赴考、一起做官、又一起被贬……
作为兄长,苏轼疼爱、欣赏弟弟,他说:
“嗟余寡兄弟,四海一子由。”“吾少知子由,天资和且清。岂是吾兄弟,更是贤友生。”
还常常说他的才华实在不如苏辙,“至今天下士,去莫如子由。”
作为弟弟,子由敬爱、仰慕兄长。他说:
“平足之爱,平生一人。”“自信老兄怜弱弟,岂关天下无良朋。”“扶我则兄,诲我则师。”
他们之间的关系可谓是:亦兄亦友亦师!他们彼此真心地相互欣赏、尊重、帮助对方。
那一年,朝廷给父子三人下达了任职文书。
为了不使老父独自在京生活,不耽搁十年寒窗苦读后考来的仕途,子由决定留下照顾父亲,让哥哥去上任新职。
冬雪还未融化,寒气依旧袭人,兄弟俩并肩骑着马,向着城门口走去。
西门到了,二人话别后,东坡站在西门外,望着弟弟在雪地上骑着瘦马而返,不禁鼻头发酸。
直到看不见古道上隐现起伏的身影,才转身起程。
这是他们兄弟二人此生以来第一次分开。
2
初登仕途的东坡有些心神不安,常常写诗给弟弟。二人常常在诗中唱和,这使刚入职场的东坡得到了许多安慰。
子由曾给东坡写了首《怀渑池寄子瞻兄》,东坡看后立刻回了首《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趾爪,鸿飞哪复计东西。
兄弟俩都对这份兄弟情谊有着深深地眷念。
所以,在之后的仕途中,不论是高升还是被贬,兄弟二人都相互扶持。
东坡常常利用出差或者被贬的机会,想办法绕道去看望弟弟。每次,不是子由自己亲自来接就是派儿子们走出八里地去迎东坡。
相聚的日子,二人常去柳湖划船,在城郊漫步,又或者秉烛夜谈。
他们曾一起共度中秋,离别时,二人难舍难分,子由送了一程又一程。
但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船即将离岸,兄弟二人又在船上共度一夜,吟诗论政,彻夜未眠。
每次分别时总是这样依依不舍。东坡对弟弟的这种深情常常感慨万千,他给好友写信时说:“嗟余寡兄弟,四海一子由。”
3
有一次,东坡被贬。他想趁机会去看看弟弟,结果,天不随人愿。
在去密州的途中,想到昔日的风光和此刻的处境,东坡心中无限感慨,于是给子由写了首《沁园春·赴密州,早行,马上寄子由》:
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渐月华收练,晨霜耿耿;云山摛锦,朝露漙漙。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微吟罢,凭征鞍无语,往事千端。
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樽前。
转眼,又到中秋,明月依旧圆,旧人不得见。此时东坡被贬到了密州,心情糟糕至极。
他独自站在院中,凝神望着天边那一轮明月,不由得想起了几年前他与弟弟共度中秋的场景来。
一时间,思念涌上心头,提笔便写下了那首《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
1079年3月,东坡被调任湖州期间发生了一件大事。
爱写诗的东坡,处处留诗的东坡,终于被敌人给扣了个莫须有的罪名。这就是轰动一时的“乌台诗案”。
子由奏请朝廷赦免兄长,自己愿纳还一切官位为兄长赎罪,随后被贬为筠州酒监。
他没有因为哥哥连累他心生抱怨,而是在哥哥被贬黄州时肩负起照顾哥哥家眷的责任。
这次,东坡要去的是大陆之外的海南,这一去可是九死一生。没想到,这竟是兄弟俩生前的最后一次见面。
在去往贬谪之地时,听闻弟弟刚刚被贬至雷州。东坡想去看看弟弟,于是兜兜转转,俩人最后在藤州相遇。
马上就要渡海了,兄弟二人及家人尽可能在街上慢慢前行,再往前,就是真正的分离了。
子由一直把哥哥送到了海边。
离别的前夜,兄弟二人及家人在船上过了一夜,那夜,破旧的小船外海风呼啸而过,空气中夹杂着苦涩的海水味。
他们在那个夜晚一同作诗,一起谈论着今生还能谈的。
天亮就要渡海了,这感觉真令人黯然销魂。
桌上昏暗的青灯在海风中摇曳着它的舞姿,心中的愁闷,如这船外波涛汹涌的大海一样,在心头翻涌,使人整夜难眠。
晨光微露时,兄弟二人便被迫分手了。
时光荏苒,垂死之际的东坡终于被赦免了,子由写信让哥哥去他那里住。
接到信的东坡欣喜不已,但一想到弟弟有一大家人,生活并不富裕,他不应该再拖家带口去给弟弟增加负担。
至死,他们都没忘那难得的兄弟情。可惜的是,不久,东坡便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