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官

“儒”在字典里有两个义项:一是指儒家,二是指读书人。有读书人风度的将帅称为儒将,有读书人风度的商人称为儒商,为什么有读书人风度的官儿不能称为“儒官”呢?如果时光回到几十年前,这样的问题也许会招来老先生的痛斥:“废话!不读书怎么能当官!孔夫子说'学而优则仕’,学习不行的人是没资格当官的。”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尽管有些乡干部可能也有博士文凭,但他们几乎是不读书的,书生气是“不懂事”和“没魄力”的代名词。并且,谈吐文雅也成了不大体面的事,是脱离群众的表现。于是,本来读过几本书,有一些文雅之气的干部心里反而颇有几分自卑。所以,除了在大会上不得不照本宣科外,有些干部私下里很喜欢时不时说几句粗话,以示其魄力和密切联系群众。相反,有些传统观念认为没有多少墨水的人,如商人,倒真的是文质彬彬,谈吐文雅;或者说,他们愿意如此——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我不久前去某监狱采访一个包工头,他只有初中文化,但很斯文,说“做包工头很恐怖,给人看不起,我早就想改行”。在整个采访过程中,他尽量把话说得文雅,尽管犯了罪,仍是保存着难得的自尊。

据钱穆先生的介绍,中国历史上文官和武将并没有很严格的区分。一切军事皆人事。了解了人事(也就是广义的“学问”),军事就不在话下。不了解人事,军事也到不了很高的境界。《孙子兵法》不光谈军事,还谈人生哲学。所以,文弱的诸葛亮能够用兵如神,岳飞不仅武艺高强,诗词和书法也很是不凡。三国时吴国的大将吕蒙原先读书较少,经孙权开导后发愤苦读,让本来轻视他的鲁肃“刮目相看”。比照之下,我们有些干部应该感到羞愧。他们每天忙忙碌碌,但不是忙于读书,而是忙于应酬,忙于跑官要官,忙于“面子工程”。他们也曾经受过高等教育,但肚子里的墨水随着宦海沉浮消耗得一干二净。当然,对于一个有智慧的人来说,时时处处皆学问,死读书有害无益。但是,完全不读书的害处更大。读书是获取知识、领悟生活、陶冶情操的重要手段,除了天才,没有人能不读书而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但我们有些领导内心里总是偷偷地自认天才,殊不知天才百年才一遇。

不错,这是个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的时代,读书和做官有越来越成为两个完全不同的行当的趋势,这正是我们所担心的。试想,一个心灵贫瘠的领导能给人民带来真正的福祉吗?当有读书人风度的官儿越来越少时,我们会把他们尊称为“儒官”。但愿这一天晚一点到来。

小编注:此文刊发于2001年10月26日《检察日报》急话闲说专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