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工作杂记(六)

       小区改造工程进展到现在,楼顶处理结束,门前道路农民画美化结束,雨污分流在收尾,门房开始拆建……
       随着工作的推进,居民们的情绪日渐欣喜,大家说出来的话里,明显少了当初的抱怨和愤懑情绪。
       早上,小区一个退休老干部,用童车推着自己的孙子来门口看工人们施工。指着南边在改造的小区说:“那边的活儿停了,没钱了,施工队要不来钱,直接停活儿了。雨污分流,才做了个污水处理,就那么撂着。”
       我心里有点庆幸,希望自己所负责的小区,尽快完成这些大工程。如果把这半拉子烂摊摊扔在这里,大家出行不方便,安全没保障,咱们的心里终究不是个滋味儿嘛。
      小区门房需要拆建加宽,为的是保证消防通道。这事情说起来有些好笑:当初申报建门房和车棚的时候,怎么就不考虑呢?当初说是符合标准的,现在就不符合了。这门房要说拆的话,挖掘机过来一个小时就扒倒了,可是要盖的话,资金到位了也许能快点儿,资金不到位的话,那就说不定到什么时候了。
      这样的事情,居民们很担心,我们也一样不放心。很多地方,自从围堵起来后,就一直那么扔着,搞得来往行人极不方便。
       现在走在街上,——只能步行了,到处都是堵。原来说走在路上是做“三跳运动”(车在路上跳,人在车上跳,心在肚子里跳),现在是“三跳一堵”了:主街上都划了停车位,划了停车位不说,还要两边都划。穿蓝马甲的忽然就冒出来,满大街跑着扫码收费。双向四车道的街道,立马窄了一半。遇到临时停车的加个塞儿,就成了单车道,街道像出现了肠梗阻,堵死死的了。
      ——现在,大家被堵怕了。
       这几年,围挡拆建工程特别多。今年开始的老旧小区改造,更是让城里到处都是围挡,到处都在哐当哐当的拆挖。一大早,挖掘机就轰隆隆气宇轩昂地从街上开过,震得地面震颤。
       我躺在床上的时候就瞎想:早知如此,那时候去山东蓝翔技校学个挖掘机多好,肯定也比上个这班强吧?不说搞成个大老板了,弄成一个碎老板当当也是不错的嘛。
        想归想,说归说,工作该咋做咱还要咋做。再说吧,这份体验,对我的写作来说,也是一场难得的经历呢,也许会是一份很丰厚的养料呢。——我遇到了许多人,听到了许多事儿。
        我越来越觉得,经历是一个人最宝贵的财富,不同的经历造就不同的人生。对于喜欢写作的人,会有不同的作品。
        五六年前,很多朋友推荐我看看贾平凹先生的《带灯》,说那是一部反映乡镇基层干部工作的小说,很值得一读。
       怎么说呢,我看了,感觉不是很好。不好的根源在于,作者没有乡镇基层工作的经历,是通过一个乡镇干部提供的材料写的。
       文学作品这东西很神奇,真的还是假的,读者一眼就能看出来,也能很直观的感觉出来。
       作家要体验生活,纵使是再大的作家,体验的时间至少应该有三四年才行,才能体验出其中的真滋味,也才能写出其中的真感觉。作家可以不是警察,但你要写警察就得让人家觉得你就是一名警察。也可以不是个小贩,但你要让人家以为你就是个小贩,你写的就是自己的生活。——这就是所谓的文学真实。
       我很珍惜自己的这段下沉社区的经历。它让我更清楚地有所感受:
       能用行动解决的问题,不要用口号;能用照片说清的问题,不要用文字。凡事,不要为了宣传而宣传,而是为了做点事情而干工作。
      社区有做不完的繁琐事,这些繁琐事都关系着一家一户的点滴生活。
      民安国安,国安大家安。——在你享受安逸的时候,一定有人奔走在街头,或者坚守在社区。

(作者简介:陈启,写作爱好者,单位扫地僧,体育爱好者。散文《吃麦饭》入编2019陕西中考语文专版。)
(0)

相关推荐

  • 截至昨天,黄陂前川和盘龙城还有哪些社区没有进入无疫情名单内呢?

    ▲黄陂前川人民排队进入超市 昨天,武汉公布了全市第7批无疫-情小区名单,和3月20日公布的第6批无疫-情小区相比, 全市无疫情小区新增434个,无疫情社区新增204个,无疫情村(大队)新增27个.同时 ...

  • 王萌 | 门房姥姥

    门房姥姥 我有一个姥姥,身体胖胖的,个子不高,但是她的身板硬朗,长的慈眉善目. 她在我们小区门房住,门房姥姥经常跟我说,她是我出生那年来到这里的,一待就是十年. 姥姥有了好吃的东西,总是惦记着给我送一 ...

  • 社会上60岁以上的人,可以找哪些适合的工作?推荐一下

    说到60岁以上的人找工作,也是生活逼迫无奈.有的人是孙儿孙女已不需要自己带了,自己本身又不爱好各种娱乐,感觉总想寻点事做.有的人是家庭生活比较困难,老了干重活也干不了,寻找一些适合老人的工,减轻孩子们 ...

  • 社区工作杂记

    按照区委区政府"千名党员"进社区工作安排,我也下沉到社区了. 前半生读书,后半生教书.看到的都是生活的表层.一下子沉淀到社区里,完全进入了一个陌生的工作环境.人家说像是让张飞去学绣 ...

  • 社区工作杂记(二)

    昨天"七夕"节,满街道都在秀浪漫,不过真的懂得浪漫的人有几个呢?诗人冯唐的浪漫是这样的:"人分两类:是你和不是你.时间分两类:你在的时候和你不在的时候."你看, ...

  • 社区工作杂记(三)

    十多天的相处下来,社区居民跟我们熟悉起来.有问题的时候我们就谈问题,没问题的时候就聊天. 一般我听的时候多,他们说,我静静地听. 所谓的人跟人带缘,其实就是说话有共同的话题,投机.我在慢慢地探寻投机的 ...

  • 社区工作杂记(四)

    我们负责的小区明天早上就要强拆违建车棚了. 这么长时间的渗透性工作推进,终于到了最为关键群众反应可能最为激烈矛盾最容易激化的时候. 今天上午,区级领导专门召开预备会议,强调了工作要求,也提供了一些工作 ...

  • 社区工作杂记(五)

    昨天,小区老旧车棚强拆工作顺利完成,今天开始清运建筑垃圾.我们心里的石头落了地,心情轻松但又不轻松. 为了昨天的工作,社区先后开了几次会议,进行了扎实部署.我们也做了细致摸排:年龄大的身体不好的,坚决 ...

  • 社区工作杂记(七)

          西北风带来了冬天的信息:路边的树叶落了,树一下子瘦了许多.       天上虽然有亮晃晃的太阳,但背阴处还是有料峭的寒意 .好在,我们负责的小区高空作业已经完成,工人师傅们不必再爬上脚手架 ...

  • 社区工作杂记(八)

           一切都在一天天地变得更好.没有什么能比这句话更适合表达我们的小区改造工作现状了.        雨雪天气,不但没有阻碍施工,反而督促大家加快进度.看着师傅们顶着雨雪在寒冷中忙碌,很为他们 ...

  • 社区工作杂记(九)

           到今天,2020年走到了倒数的最后六天,我们下沉社区的工作也即将收尾.        按照当初的安排,我们自8月20日开始,12月31日结束.虽是五个月,却是三个季节.从近40℃到-5℃ ...

  • 当“精细化”成为社区工作必答题

    半淞园路街道瞿溪新村小区入口的停车智能引导系统 ■闫加伟 编者按 社会企业"社邻家"创始人闫加伟是一位资深社区工作者.近来,他参与各种会议或调研,听到大家讨论最多的一个主题词就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