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于竹林 | 闲言碎语 三十一



前言

没有大段的时间写大段的长文

这样零碎的片段,暂且名为话题闲言碎语

一段为一段


一个人总不是孤立的,很多时候,活的是圈子。不是被迫划分进一个圈子,就是要不得不加入一个圈子。
从童年诸如父母教导,不和谁家的孩子玩,小伙伴之间不自觉的扎堆。到读书时,简单诸如择校,复杂诸如层层考试级级筛选出的班级或者学校。到最后高校教育结束,甚至是培训班,似乎都是在加入圈子。读书,一半背后,积累的是同学的人脉圈子。长大成家,成家,不是一个人和另一个人的结合,而是双方背后的圈子相互融合。
有人说,刚到一个集体,大家可能新鲜感,时间久了会自动组合成一个个小团队,这些小团队何尝不是圈子。
圈子有着法不责众的相互依赖,有着不相谋和别人轻易融不进去的团结,甚至有着可以形成垄断团结一致的优势。
为僧,竟越发将自己活的独了,越发不喜欢加入任何一个圈子。有时候似乎明明在人群,又仿佛置身其外。
梦里故乡的样子母亲可口的饭菜和一份温馨传来,梦醒,明明母亲都病了好久,故乡也冷冷清清,可梦里的故乡就像是刻入了内心,那般清晰,仿佛回到了童年。
童年时,一直梦想能去很远很远的地方,如今果然走远了,却又在梦里回到了童年。
过去做着未来的梦,未来的梦中又有过去。人生果真似大梦一场。
有一段时间很是苦恼,常常有种无可奈何的恐惧,恨不能逃离人群。沉默很久,一日忽然了悟到:出家即是重新做人,将过去的都改变了,出家是自利利他的菩提心,悲智具足的成佛心,都要在出家的那一刻统统代替过去的世俗心,如果还是世俗自私自利的念头,和佛教的义理相悖,必定在佛门里苦苦恼恼。
作者是位禅师,文章需要,为了考究作者,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很多留存的古文没有标点,为了将一句话写的准确,在那些文字当中反复研读。禅师一生经历中,有阅藏,参禅,参学,每一样都让我动容——尤其是那些有文为证关于禅师修行过程中的殊胜境界。
结稿发给小编,小编说,关于作者的信息要少写,发来以前杂志同一栏目文章供我参考一二。
居士身份的小编和这些署名居士身份的文章,仔细阅读,我和他们关注高僧大德的点竟完全不同。一位高僧禅师,最吸引我的竟是修行境界。诸如这句“师每于禅寂中觉白水从鼻流出徧满堂宇,自意身心轻安。”想起《楞严经》中月光童子入三摩地,观于身中,水性无夺,初成此观,但见其水,未得无身,外人观室,也唯见清水遍在室中的境界。
定稿最后,小编删除了这些关于禅师的修行境界。我在想,如果禅师像现在一样,被加上什么长的各种头衔大概会好写多了,而假若果真如此,禅师还会是禅师吗?
他是思哲老师,将所有关于思哲的课件全部做成ppt。他说刚到那所大学的时候,有学妹看他课件做的很好,向他要。
他心想,做这些课件可是花费了一番功夫的,别人怎么能不劳而获,但是最后还是给了,只是心里不情不愿。
后来他搬家,电脑忽然出了问题,维修不小心被格式化,所有文件留存消失的一干二净,而马上上课准备课件说什么也来不及,苦恼的他忽然想起给过学妹一份课件,于是就找学妹要。
学妹很快拷过来,拷给他的不仅有他当初给她的全部课件,还有学妹自己的和保存别人的,都统统拷贝给了他。
他说,有一种深刻的感慨:原来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啊。他告诉说,对于类似的事情经历体会的很多,像极了佛教中所说——种善因得善果。
情绪猝不及防的低落,在难过和无语之间。竟是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低落。
脑海像放电影一样将一些事情一一想过,我究竟在低落什么呢?却没有一件事能说出所以然。每件事都是那般理所当然,无可厚非。
身处人群之中,有着明明不高兴的烦躁,却多方考虑不得不忍着;有着明明不想做一件事,却不得不多方考虑妥协;有着明明不喜欢一个人毫无修养的一举一动,却多方考虑不得不忍耐;有着明明一些人的一些话仔细深究,让人不舒服不太好听,却已经听到了,而且看起来似乎对方并无恶意,有时候甚至怀疑自己是否小心眼想多了,也不得不忍着。
……
大概所有的烦恼,在身处人群的那一刻开始,便被纷纷被放大了吧。
师父说,和众生相处,其实就是和自己的烦恼相处。
原来我的烦恼好重啊,重到,有时候,有点社交恐惧症爆发。
原来众生的烦恼也好重啊,重到比起人,竟宁愿和一只宠物,作伴。
精满不思淫,
气满不思食,
神满不思睡。
凡遭疾病,绝粒七日,
期限之中多有差逾。
疾病以减食为汤药。
心涉爱憎 ,大我未伐。
请报圣训,勿任凡情。
读五教止观中“五识所得境,当体如来藏”这句,忽然想到一句诗:睁开眼处处是佛,一动念都成了众生。
要养成对自己诚实的习惯。很多事错了就是错了,越是解释的多,越是暴露的多。这个世界上,明眼人都在冷眼旁观。
师父说,你的心,如果每天都落在那些是非、有无、来去、对错、你我之中,就永远得不到寂静。每个人的世界,其实都是自己造就的,不应怨天尤人。试着把那些“都是别人的错”的念头,换成“都是我的错”。从反思,自省,改善自己的那一刻起,就是心寂静自在的时刻。
《华严经》中,普贤菩萨言:菩萨有十种园林,所谓生死是菩萨园林,无厌舍故;教化众生是菩萨园林,不疲倦故。
普贤行愿品颂云:
智海广难量,不测反增谤。
牛饮水成乳,蛇饮水成毒。
智学成菩提,愚学为生死。
……

第三十一,分享:

去九江的夜行列车上
文|江一郎
那一夜,我与一个陌生女孩同在一间软卧车厢
听着浪漫,实则彻夜煎熬、不安
列车驶出站台,天就黑了
陌生女孩,蜷缩床角,显然
怀揣戒备之心
我非木讷之人,但此刻不如
沉默,不如蒙头昏睡
像一具死尸,列车晃动,黑暗中
女孩抱膝而坐,她就要变成
刺猬,长出刺
而我,并没有真正睡去
逼仄的空间,我能听见她的喘息
一只警醒的刺猬在喘息
我甚至不敢翻身,我怕轻微的
举止,足以令她尖叫
直至黎明时分,女孩在小站下车
才坦然放松身体,刚入梦乡
列车,已抵九江
……

—文 中 部 分 图 片 仅 作 公 益 分 享 侵 权 联 删  —


— 往 期 链 接 —
时光映画——2021年2月
(0)

相关推荐

  • 有智慧与否,和出世入世无关。因为菩萨为了...

    有智慧与否,和出世入世无关. 因为菩萨为了度化有缘的众生会示现不同的样子. 如果是有些人非要爬到深山去拜师,才能让他有学佛的诚心,那菩萨就会示现深山修行之相: 如果有些人非要在红尘摸爬滚打历练一番之后 ...

  • 常识|入世的精神:忍辱

    前文回顾: 常识|入世的精神:布施 常识|入世的精神:持戒 忍辱:梵音羼提波罗密,译名忍辱到彼岸.忍,是忍耐,是修行人的能忍之心,辱,是侮辱之境.当侮辱我们的境界现前怎么办,要能忍,这样才能修行用功, ...

  • 写于竹林 | 闲言碎语 三

    看 张 图 让 心 静 下 来 前言 没有大段的时间写大段的长文 这样零碎的片段,暂且开始另一个话题闲言碎语. 一段为一段 如果一个微笑就能省掉一连串的语言,如果一个眼神就能读懂对方的心思,有着酷似钱 ...

  • 写于竹林 | 闲言碎语 二十一

    看 张 图 让 心 静 下 来 前言 没有大段的时间写大段的长文 这样零碎的片段,暂且名为话题闲言碎语 一段为一段 今日除夕,刚刚结束为师父们发送几张照片的任务,乘着未曾合上电脑的此刻,忽然想记录今年 ...

  • 写于竹林 | 闲言碎语 三十

    看 张 图 让 心 静 下 来 前言 没有大段的时间写大段的长文 这样零碎的片段,暂且名为话题闲言碎语 一段为一段 男孩初三,个头窜到一米八,而且长得很帅气.刚刚转校过来,老师介绍这位新同学,不仅外表 ...

  • 写于竹林 | 闲言碎语 三十二

    看 张 图 让 心 静 下 来 前言 没有大段的时间写大段的长文 这样零碎的片段,暂且名为话题闲言碎语 一段为一段 修行人不要轻易加入一个闲聊的圈子,浪费时间中不知道自己会出多少口是心非的妄语,也不要 ...

  • 写于竹林 | 闲言碎语 三十三

    看 张 图 让 心 静 下 来 前言 没有大段的时间写大段的长文 这样零碎的片段,暂且名为话题闲言碎语 一段为一段 好几年前听一位师父开示,手写的部分笔记,时过境迁,今非昔比,如今竟感动于当时的那份心 ...

  • 写于竹林 | 闲言碎语 三十四

    看 张 图 让 心 静 下 来 长期话少,语言发音远不如当年的普通话考试二级甲等时候.论文答辩稿被提前试读,忽然感觉到别扭,有的字发音不准.想起教授演讲的老师,发信息请教,老师发语音,指导很是耐心,甚 ...

  • 写于竹林 | 闲言碎语 三十五

    看 张 图 让 心 静 下 来 前言 没有大段的时间写大段的长文 这样零碎的片段,暂且名为话题闲言碎语 一段为一段 师父不仅长相庄严,且持戒谨严,一直以被人仰慕的姿态出现.有一天师父忽然变得在常人眼里 ...

  • 写于竹林 | 闲言碎语 三十六

    看 张 图 让 心 静 下 来 前言 没有大段的时间写大段的长文 这样零碎的片段,暂且名为话题闲言碎语 一段为一段 小师父群发了一段小视频,是一所佛学院新的住宿楼.透过视频看去,房间中透着精致以及现代 ...

  • 写于竹林 | 闲言碎语 三十七

    看 张 图 让 心 静 下 来 前言 没有大段的时间写大段的长文 这样零碎的片段,暂且名为话题闲言碎语 一段为一段 有人又一次提起五台山,提起现仍供奉于五台山大显通寺的一张文殊菩萨显灵照片.在照片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