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村落名的语言学研究

董佳慧

【摘要】:村落名是地域文化的一种镜像反映,折射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本文在社会语言学及文化语言学理论指导下,将长治市下辖的2个区(城区和郊区)、1个市(潞城市)、10个县(长治县、襄垣县、屯留县、平顺县、黎城县、壶关县、长子县、武乡县、沁县、沁源县)共133个乡镇的3451个行政村落名作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对比研究法、数据统计法、实地调查法、文献考证法等进行较为系统全面的分析。论文主要概述了地名的研究现状,重点从语音、词汇、修辞等方面分析了长治市村落名,并对长治市村落名的命名与规范提出合理化建议,以期对相关的地名研究及地域民俗文化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全文总共分为七部分:绪论部分主要对地名研究进行了综述,介绍了长治概况及其建置沿革,说明了本文的研究范围、意义以及运用的相关方法和依据。第一章研究长治村落名的语音特征。首先介绍了长治村落名的音节特征,双音节村落名在长治村落名中占54.52%,符合词汇从古至今的复音化发展趋势,简短易记;其次介绍了长治村落名的平仄搭配,“平仄相间”的形式占绝大多数,抑扬顿挫、朗朗上口。第二章分析长治村落名的构词特征。首先介绍了村落名结构的两大要素:“专名”与“通名”;其次说明了长治村落名的结构形式,其中“专名+通名”是最基本的村落名形式,其他形式是在基本形式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第三章归纳长治村落名的辞格现象。介绍了长治村落名中的比喻、借代、用典、拟人、双关、反语、夸张以及复合辞格的使用情况,各辞格之下又按不同标准划分出多种小类逐一进行分析。第四章阐释长治村落名的命名理据。主要从描述性命名、记叙性命名、寓托性命名三方面展开分析,而这三大类按不同层级又划分出多种小类,并逐一进行归纳分析。在对村落名进行归类的同时,也说明了其最初命名缘由,进一步加深了对村落名的认识。第五章探讨长治村落名的社会文化。本章主要从政治军事、潞商经济、宗法宗教三个方面着手分析了村落名与文化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说明了村落名是折射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一面镜子,挖掘出长治村落名背后蕴藏的文化现象。第六章总结全文并讨论长治村落名的命名与规范,说明了长治村落名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名多村”“一村多名”“异体字混用”等,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规范化建议。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