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茯苓和萆薢不是一种植物
萆薢:
【别名】百枝(《吴普本草》),
竹木(《雷公炮炙论》),
赤节(《别录》),
白菝葜(《日华子本草》),
粉萆薢(《本草从新》),
金刚、硬饭团(《植物名实图考长编》),
山田薯、土薯蓣(《泉州本草》),
麻甲头(《广东中医》5(11):500,1960)。
【来源】
药材基源:为薯蓣科植物粉背薯蓣的根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ioscorea collettii Hook.f. var. hypoglauca(Palibin)Péi et Ting.
纠正:土茯苓和萆薢不是一种植物。但功效相似。楼上回答有误。
土茯苓:
【别名】禹余粮、白余粮、草禹余粮、刺猪苓、过山龙、硬饭、冷饭团、仙遗粮、土萆薢、山猪粪、山地栗、过冈尤、山牛、冷饭头、山归来、久老薯、毛尾薯、地胡苓、狗老薯、饭团根、土苓、狗朗头、尖光头、山硬硬、白葜、连饭、红土苓、山奇良
【来源】
药材基源:为百合科植物土茯苓及暗色菝葜的根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Smilax glabra Roxb. 2.Smilax lanceaefolia Roxb.var.opaca A.DC.[S.opaca(A.DC.)Norton]
参考资料来源:《中医大辞典》《中华本草》
黄独
出处:出自《本草图经》。
①《本草经疏》:黄药根,解少阴之热,相火自不妄动而喉痹瘳矣。蛇犬咬毒,亦血分受热所伤故也,苦寒能凉血,得土气之厚者,又能解百毒也。
②《本草汇言》:黄药子,解毒凉血最验,古人于外科,血证两方尝用。今人不复用者,因久服有脱发之虞,知其为凉血、散血明矣。炮制:拣净杂质,剪去须毛,洗净,润透后切成小块,晒干。
性味:苦,平。
①《日华子本草》:凉。
②《开宝本草》:苦,平,无毒。
③《滇南本草》:性大寒,味苦。
归经:《本草经疏》:入手少阴、足厥阴经。
功能主治:凉血,降火,消瘿,解毒。治吐血,衄血,喉痹,瘿气,疮痈瘰疬。
①《开宝本草》:主诸恶肿疮瘘,喉痹,蛇犬咬毒,取根研服之,亦含亦涂。
②《纲目》:凉血,降火,消虞,解毒。
③《江苏植药志》:治腰酸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钱。外用:捣敷或研末调敷。
注意:《本草经疏》:痈疽已溃不宜服,痈疽发时不焮肿、不渴、色淡、脾胃作泄者,此为阴症,当以内补为急,解毒次之,药子之类宜少服,止可外敷。
备注:历代《本草》关于黄药子的原植物,记载不一,且与红药子混而不分。商品黄药子,主要为上述品种,虽与多数《本草》所载不类,但与明代《本草原始》所载黄药子之图形及形态描述,完全一致。再证以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清代药用黄药子之标本,亦即此种,可见其使用历史已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