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见老照片:晚清大学生的校园生活,用外语上课,用辫子画几何图形
晚清时期,北京陆续设立了多所高等院校,出现了现代意义上的高等教育。这类大学区别于清廷设立以教授儒家经义为主的国子监。
下面这批老照片记录了汇文大学堂师生上课、开会、就餐、在图书馆自习等多种场景,再现了100多年前大学生的校园生活。据了解,这所大学除了中文课程,其他课程全用外语讲授。
学生正在办理入学手续
汇文大学堂是一所教会学校,最早可追溯到1870年。当年,美以美会在北京崇文门内设立教堂,附设一所蒙学馆,教授圣经、四书,规模很小,学生只有3名。这3名学生都有因为听说学校每天提供一碗米饭才入学的。
学生们排队走进教堂
1884年学校扩大规模,更名为“怀里书院”。
汇文大学堂的大门
1889年,怀里书院增设大学部,更名为“汇文书院”。这时候的书院仿照了美国大学的学科体系和课程安排,设立了文、理、神、医、艺术等专业,初步具备了现代高等教育的特点。据资料统计当年在册大学生有80名。
吉布斯先生给学生上课
拉丁语课堂
1890年,汇文书院在美国纽约州注册备案。书院主要分为三个部分:文理学院、怀里神学院和医学院,另外附设一所预备学校和一所工业学校。第一批大学生于1892年毕业,共5人。
教师会议
庚子事变期间,学校的建筑和教学设备遭到了严重破坏,1900年学校重新修复校舍,扩大占地面积,先后盖起了德本斋、安德堂、德厚斋等楼房。
1904年再次更名为“北京汇文大学堂”,包括小学部、中学部和大学部。
餐厅吃饭
1912年,汇文大学堂更名为“汇文大学校”。
1918年,汇文大学校与协和大学、华北协和女子大学合并为“燕京大学”。
校址迁至北京海淀(今北京大学),原校址留下大学预科和中学两部分,定名为“汇文学校”。
师生们在操场上打球
一个学生正在击球
学生在图书馆看书
几何课上,蓄着长辫的学生借助辫子画圆的内接正六边形的边心距。
1907年秋天,汇文大学堂学生乐队合影。
代数课
几何课
教师和学生
刘海澜校长向学生讲话。1894年起,刘海澜(Hiram Harrison Lowry)担任汇文校长,直至该校被合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