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孰谓公死 ,凛凛犹生”——悼念章开沅先生

二零二一年五月三十日,章开沅先生的追悼会在武昌殡仪馆庄重举行。我从正在住院的病房请假来到追悼会上,向安睡在鲜花丛中的章开沅先生深深地鞠躬,与章先生道别。

作为后辈,先生一直是我学术成长道路上的标杆和旗帜;作为华中师范大学的研究生,先生是我尊重的校长;作为一位学者,先生是我心目中的真正的大师。

章开沅先生追悼会现场

最初知道章开沅先生是因为《辛亥革命史》,这部展现辛亥风云与清末民初波澜壮阔错综复杂历史图景的宏大著作,成为我学习近代史、研究近代史的引导。1984年夏季,我和武汉大学陈锋,华中师范大学王永年、李其荣,湖北人民出版社编辑王建辉共同发起召开了“全国第一届青年史学理论讨论会”。会议在华中师范大学召开。会议特邀了三位著名学者参加,他们是北京师范大学的瞿林东教授、天津师范大学的庞卓恒教授、华中师范大学校长章开沅教授。这是我第一次近距离接近章开沅先生,深切感到先生“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在和蔼亲切之中蕴藏着一种学术魅力。会议期间,大家纷纷希望能向三位先生当面请益。会务组与三位先生商量得到他们的欣然同意。座谈会是在晚上举行,会议室挤得满满的,虽然电扇慢悠悠的转,但房间还是热气腾腾。来自全国的青年学者争先恐后提出问题,三位先生毫无倦色,就史学理论、研究方法以及青年学者的历史责任一一回答大家,尽显大家风范。80年代的中国学术界充满活力和包容的氛围,正是因为有章开沅先生这样的大学者身体力行加以奖掖和倡导。

青年时期的章开沅先生

1984年秋季,我进入华中师范大学攻读明清史专业研究生。其时,明清史专业没有学位授予权,挂靠在文献学之下,所以我的导师是张舜徽、吴量恺。此时,我留校不久、学术刚刚起步,在华师得到张舜徽、吴量恺先生的直接指导,又经常通过开沅先生的讲座获得教益,从而为以后的成长进一步奠定了基础。这一时期,华师学子最庆幸的是章开沅先生是我们的校长,他的学识、眼光以及博大的胸襟,使华中师范大学迅速地发展起来。由一个有思想的学问家,有学问的教育家来担任校长,华中师范大学何其幸运。其时,武汉大学在刘道玉校长的领导下锐意改革,也面目一新。珞珈山与桂子山交相辉映,在湖北高等教育史上留下了值得纪念的一页。追悼会那天,刘道玉校长也来了,当向遗体告别时,刘道玉校长坚持从轮椅上下来,向章先生鞠躬。这一幕深深铭刻在我心中。

从华师毕业后,在湖北社会科学界的各项活动中经常能见到章开沅先生,他的侃侃而谈,他的高屋建瓴,他的凛然正气每每使我折服。在一次演讲中,章开沅先生疾呼:“湖北需要一个张之洞。”他抨击时下弊端,不禁拍案怒喝,满座为之肃然。正是因为爱这个国家、爱这片土地上的人民,爱自己的学生,章开沅先生才会铮铮骨气,受到广大学子的由衷尊重和衷心热爱。

章开沅先生题写“爱在华师”

章开沅先生对我爱护有加。一次在湖北饭店开评审会,章开沅先生从美国回来不久也参加了这个评审会。晚上我到章先生的房间去拜谒,他十分亲切,谈了诸多在美国的见闻,然后鼓励我说:你在湖北大学干得不错。你们有冯老师的基础,也一定能干出成绩。其时,冯先生调往武大不久,我倍感学科建设压力,章先生的鼓励对我是莫大的支持。还有一次,湖北教育出版社筹备出版“长江文化研究文库”。筹备之初,请了章开沅、冯天瑜先生等几位学者也包括我开了一个小会。章开沅先生主持会,大概因为我比较年轻,章先生点名要我先谈,在章、冯两位先生面前,我毫无顾忌地谈出自己内心的想法,我说,长江文化固然是和黄河文化、珠江文化不同的文化大系统,但是,长江上游、中游、下游完全是不同的文化形态,用一个“长江文化”统而概之,会写成一种拼盘式。章、冯两位先生虽然皆出任分卷主编,但却不以我为忤,欣然加以赞许。此处不得不提到的是,不仅是章开沅先生,华师近代史研究所也对我始终有支持之恩。当我遇到困难的时候,马敏兄、朱英兄总是最先向我有力伸出援手,严昌洪、罗福惠两位老师也对我和湖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支持有加。这些情谊我感铭于心。

章开沅先生是大学者,但却从无大学者之架子。马敏所长总结“章开沅精神”,以“低调”作为精神元素之一。四五年前,我去武大口腔科医院看牙,下楼时非常惊讶地发现章先生搀扶着黄老师也来到医院。章先生说,黄老师牙不好,前来就治。我想到的却是,两位老人年近九旬,以章先生的身份地位,让学生侍从陪伴,完全轻而易举。但两位老人不愿意麻烦他人,自己的事情自行解决自行料理,令人肃然起敬。更令人敬佩的是,章先生在晚年毅然辞去“资深教授”的桂冠,成为中国社科界辞去“院士待遇”第一人。这样一种超越利禄功名的大境界,为一般人所莫及。

章开沅先生的一生成就,不仅在皇皇巨著,在他开辟的一系列崭新研究领域,更在他是一位杰出的学术领袖。他比喻自己“一生好像一只忙忙碌碌的老鸡,成天到处啄啄扒扒,如发现什么谷粒、昆虫之类,便招呼小鸡前来会餐。”正是在他的“啄啄扒扒”和“小鸡前来会餐”中,他打造的华师近代史研究所以及培育的遍布国内的“章门弟子”成为中国近代史研究中举足轻重的中坚力量。而华师近代史研究所中形成的“薪火相传”的学术代际接力,在全国史学界少有可与比拟者,这是章开沅先生留给中国史学界的宝贵遗产。

大师之名,当下泛滥,但大半或欺世盗名,或滥竽充数,或为跛足。我以为,真正的大师不仅仅是具有学术威望,而且在坦荡人格和铮铮风骨,在思想的深邃和精神的魅力。而这些要素,在章先生身上融合为一体。吾兄张伟然在怀念章开沅先生时曾引用辛弃疾悼朱熹祭文语:“孰谓公死 ,凛凛犹生”。深契吾心。

责任编辑:褚欣桐

出版六家

六个出版人的小家

(0)

相关推荐

  • 周国林:高贵的学者 和蔼的老人

    先导之声 章开沅先生离开我们已经一个月了.章先生在湖北工作.生活了大半辈子,按照湖北一些地方的风俗,"五七"祭奠日应有隆重的纪念活动.我要将章先生留在我心中的美好印象写出来,作为献 ...

  • 共展书卷忆故人丨让我们一起在书中感怀章开沅先生

    共展书卷忆故人 章开沅先生于2021年5月28日8时15分在武汉仙逝.章开沅先生一生致力于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在学术研究.大学建设.人才培养.中西文化交流.社会服务等领域中作出卓越贡献,是我国著名历史学 ...

  • 谭徐锋:桂子山上好读书

    中秋前后,是武昌桂子山桂花开得正烈的时节.这座山并不高,但由于有一拨热血师友,加上大学四年的点点滴滴,如影随形,让人时不时牵肠挂肚. 时下的朋友可能很难想象,当年物质有多贫乏,以至于穿的是高中语文老师 ...

  • 周洪宇:一次灵魂之旅 ——带学生重走章开沅道路记

    先导之声 5月28日是一个令人伤心难过的日子,敬爱的恩师章开沅先生永远离开了我们.作为章门弟子,大家都不愿也不能接受这一噩耗.不仅是章门弟子,所有了解章先生的师生校友和社会各界人士都跟我们的心情一样, ...

  • 章开沅先生的风格与人格

    章开沅(1926-2021)先生于5月28日溘然长逝.他是华中师范大学老校长,创办了饮誉中外的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中国教会大学史研究中心,作为辛亥革命史泰斗,他还是口碑极佳的教育家.就像他所 ...

  • 章先生力辞终身制与力行终身制

    先导之声 作者:退休教师.原华中师范学院历史学77级学生:张全明 自尊敬的章开沅先生驾鹤仙游后,这些天,看了网上与朋友圈中许多纪念章先生的文字.其中,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身为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原为华 ...

  • 李里峰:悼念敬爱的师祖和学长章开沅先生

    悼念敬爱的师祖和学长章开沅先生 李里峰 2021年5月28日上午,在去南京禄口机场的出租车上,看到马敏老师发在朋友圈的信息:"我们最尊敬的章开沅老师已于今天早晨8:15永远离开了我们&quo ...

  • 刘莉:音容宛在 风范永存——忆敬爱的章开沅先生

    先导之声 5月28日,原定下午三点从学校出发,由我陪同近代史所四位老师前往楚园看望章开沅先生和师母黄老师.自二老去年12月26日入住楚园,由于疫情防控,很少有机会去看望二老.一早我就兴奋地来到办公室做 ...

  • 章开沅:大匠运斤无弃木

    章开沅:大匠运斤无弃木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华中师范大学前校长.人文社科资深教授,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创建人,章开沅先生于2021年5月28日8时15分在武汉 ...

  • 痛惜!华师老校长章开沅逝世

    长江日报记者获悉,2021年5月28日8点15分,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华中师范大学原校长章开沅在武汉逝世,享年95岁. 今天(28日)上午,章开沅的学生,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马敏在微信 ...

  • 如何避免自媒体时代历史类创作者,最容易犯的两个错误?

    王文元庚子讀書録:                        苐二十   走出中国近代史       如何避免自媒体时代,历史类创作者,最容易犯的两个错误? "我们传统史学里面也有两个毛 ...

  • 痛惜!著名学者何兆武、章开沅先生今日相继辞世

    综合:清华大学官方微博.华中师范大学官方微博.澎湃新闻等 一日之内,两位著名学者相继辞世! 5月28日上午,著名历史学家.翻译家.清华大学教授何兆武在北京逝世,享年99岁. 清华大学官方微博发文沉痛悼 ...

  • 章开沅与先导之声

    先导之声 学风应成为世风的先导 先导之声原名桂子先导,定位:聚焦大学师生,关注大学教育.但为何要取这样一个名字?这就要从20年前章开沅先生的一封信说起. 1998年11月5日,<近代史研究> ...

  • 不逝的先生 永远的校长

    先导之声 敬爱的章开沅先生永远地离开我们了.举校同悲,学界同泣!他的逝世是我国史学界.教育界的重大损失,国内学术界少了一位睿智的思想者. 一 2021年5月28日一大早,我在赶往洪山宾馆参加仙桃市校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