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篆、隶要慢悠悠地写?慢写是伪书法!书法鼻祖蔡邕可不这么写

有朋友留言说,草书、行书书写可以用生宣纸,隶书、楷书不能用,原因是隶书、楷书书写太慢了,在超级洇墨的生宣上书写,笔画都写成臃肿的肥虫子了!

生宣虽然不适合临帖用,创作时用用不是不可以。在生宣上书写确实需要速度,速度慢了,点画也就走了样了。这位朋友为了说明生宣可以分情况用,把认为要慢慢写的篆书、隶书单独拿出来做依据。

八分书

除了说篆书、隶书书写缓慢外,有些人还认为楷书也要慢一点,但比篆书、隶书快一点。可能篆书、隶书、楷书都比较端俨,给人的感觉是书中的儒生,点画动态不是特别明显,才被误解为书写也是慢慢的。

我们有时候看一些古装剧,其中若有老先生挥毫,多是激情澎湃地写草书,悠闲缓慢地写篆书、隶书或者楷书。看现在一些人写字,草书多半有快有慢,篆、隶就只有慢慢地了。毕竟要一笔一画地写嘛!

张芝 冠军贴局部

今天的书家写字,每小时写一百个字,已经被人认为很快了。即便如此快,一天写十个小时,也只能写一千个字。可是楷书四大家之一的赵孟頫,据说可以日书万字。

用软笔书写在古代都是出于实用的目的,那时很多地方需要文字书写。比如典籍的著录,个人观点的陈述,知识的传播等。古时朝堂上记录朝会要点、奏事提要都需要书写,并且在西汉时期以前,还有专门用于朝堂书写使用的统一竹木板,叫做“笏”。

皇象章草楷书急就章

书写的实用性决定了文字书写的速度,文字的几次改进都是出于以利于书写为目的。“隶为篆之捷。”楷书又是在隶书的基础上,简化了点画、波磔,省略了蚕头燕尾而形成的。

赵孟頫日写万字算快的了,可还有比赵孟頫写得更快的人,元代有个叫康里巎巎的人能日书三万字。当然了,他的主要成就在行书方面。于是有人说,赵孟頫之所以写得快,是因为他的楷书几乎写成了行书。

里耶秦简

字写得快固然有字体的原因,但书写的“快速”是书法的一个原则。东汉蔡邕,被誉为书法鼻祖,蔡邕擅长的恰是篆、隶。

正是这个擅长篆、隶的书法鼻祖,提出来书写的两大法宝。他的女儿在整理他的书法成就时,说过这样的话,“书有二法,一曰疾,二曰涩,得疾涩二法,书妙矣。”蔡邕那时就已经有了书法要想写好,离不开“疾涩二法”。

汉简隶

“疾势,出于啄磔之中,又在竖笔紧趯之内。”啄、磔、紧趯中的快速行笔的笔势就是疾势。

不仅这些点画里有疾势,书法所有用笔都要有疾势。篆书更有不用疾势不能完成的点画,就是篆书的“圆转”。篆书转角,都是圆转而过。圆转当然要用趯锋,这种用笔在隶、楷中被叫做“钩努势”。

居延汉简

这种行笔可以从竹木简墨迹版篆、隶书看出来。圆角的“努势”不用趯锋是写不出来的,趯锋正是“紧御涩进,如锥画石”的写法,这种写法关键在于快而涩。

这也就是锥画沙的另一种说法,中锋涩势,是点画有骨力的最重要原因。篆书、隶书没有多少可以显示功夫的技巧,而功夫正好在平常的中锋行笔中。所以,后来的草书可以“缓前急后”,而篆书、隶书却都不可以,下笔立锋后,一定要疾势行笔。

王羲之 快雪时晴帖

说篆书、隶书不用快的肯定是没写过篆书、隶书的,或者,写篆书、隶书都是用画的方法写成的。字的整体要四平八稳,但用笔确实不能慢慢悠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