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骧:于世文先生点滴回忆
在朋友的帮助下我听了于世文老师说定军山的录音。于老师这样完整的录音说戏很少,要感谢把这个资料拿出来的人。不恭地说一句,因为太过保守,于老师把好多东西带走了。和他接触过的人都知道这一点。因为长期在一起,我对老师的保守能有一些理解,但是再好的东西不传下了,也就没了。我准备写几段他。
文革前的于世文先生
于世文先生从富连成出科后,有资料说曽拜高庆奎为师,我没有听先生自己讲过此事。先生宗余,授业的老师李适可张伯驹钱宝森都是顶级人物。故先生对余派艺术的传承对余派的文武唱念都有较全面的学习掌握。先生的师友圈中有:夏山楼主刘曾复包丹庭王世续艾世菊钱元通李志良李荣岩金大钧高宝贤马长礼等。
于老师的文戏唱唸主要得自李适可,身段把子则是钱宝森亲授。有一出盗宗卷的唱念身段完全是张伯驹一人说的。于老师还向贯大元陈少武等先生问艺。有一位见面就叫他徒弟的是杨宝忠先生。于老师的"骂曹"唱念受业于李适可,而鼓套子是向杨宝忠学的。于老师的业余生活有一大爱好,就是摔跤,且常年坚持。
世文先生出科后,便搭班唱戏,先后搭过尚小云张君秋赵燕俠等班社。经过长期的历练集累,在一九五O年参加了程剧团,为程先生挂二牌,那年他廿五岁。他陪程先生唱了红鬃烈马汾河湾朱痕记骂殿等剧目,还参加了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陪程先生演出三击掌。一九五三年随程先生参加慰问解放军演出。
一九五六他还随程砚秋先生拍摄电影荒山泪。此时程先生己很少演出,由李丹林先生和于世文先生领衔程剧团坚持日常演出,称程分团。他们合作演出了四郎探母等戏,于先生自己演失空斩定军山等剧目。北京电台为于老师录过一出李陵碑,鼓师是谁忘了,琴师是李志良。一九五七年于老师参加了北京青年京剧团。
北京青年京剧团是一九五七年反右后,由北京市文化局筹建的一个民营剧团,团长李元春。剧团没有团址在北京京剧公会上班,筹备工作未结束便举行了首演。头天打炮在中和戏院演出了于世文的凤鸣关,李韻秋的盗仙草,李开屏的贵妃醉酒,李元春的金钱豹。几乎在参加青年京剧团的同时,于先生的嗓子就坏了。
头天打炮凤鸣关于先生嗓子便哑了,两天之后的大保国就换了戏。又过了没几天上海的张文涓先生便参加了青年京剧团,並任副团长。于先生随后被调到北京市京剧四团去了。四团是吳素秋姜铁麟的班社。于先生在四团演一些前面的小戏,如与李德彬合演的镇澶州,与肖英翔合演的打严嵩,但嗓子一直沒有恢复。
张文涓先生在青年京剧团演出了探母失空斩珠簾案战太平奇寃报捉放曹等不少余派戏。张文涓先生在团工作因为有些不如意,又在一次演出时出了事故,便突然离团返回上海了。于先生又调回了青年京剧团,但嗓子依然失音,唱正戏己经很困难了。青年京剧团在改为程剧团之前的一段时间于老师很少唱什么戏了。
于先生的嗓子发生变化后,依然每天笑呵呵地工作着。他担任演员队长並正在申请入党。台上他演了不少角色如雁荡山的贺天龙闹天宫的二郎神三打白骨精的猪八戒等,而这些角色都叫他显示了向钱宝森学习花脸勾脸和身段把子的另一面才能。于先生善勾钱派脸谱,他给花脸演员勾脸,脸谱学者付学斌也向他请教。
于先生的痛苦只有他自己知道,但他没爬下。青年剧团演天波楼,杨六郎大帐发点,他和我来头二家的宋兵站门,就是这样他也要求我,如何出场如何亮相如何精神起来,绝无半点松懈。一次在某工厂演出,演出前大喇叭正转播北京电台放他的碰碑,他面色凝重一言不发,有人问这是谁呀?他答曰:这个人早死了。
直到青年京剧团改为程剧团,赵荣琛王吟秋先生调来后,于先生才陸续与他们合作演出红鬃烈马汾河湾硃痕记等对儿戏。但嗓子只能是对付用,调门儿就是旦角调门儿了。随着大演现代戏,传统戏退出舞台,梅尚程荀四个团合併二团,于先生也演过洪湖赤卫队的张副官,祝你健康的丁海宽,自己创排了小戏闹碾房。
文革开始于先生靠边站,后逐步恢复正常可以参加演出了。智取威虎山二团找不出合适的座山雕来,这个任务落到了于老师头上,随后他又扮演了红灯记的鸠山和平原作战那个叫龟田?反正就是袁老海演的那两个人物吧。文革结束恢复传统戏,于先生基本再未参加演出,一九八零年后就调到北京戏校任职了。
跟于世文学戏
我是一九五七年参加青年京剧团工作才认识于世文先生的。我和王志廉也就是从那时开始向他学戏的。此前有沒有谁向于先生学习过就不清楚了。我和王志廉是贯大元先生的徒弟,于先生的继母是我师傅的妹妹,于先生管我师傅叫大舅,他也向我师傅问艺,所以他有代替他大舅给我俩说戏的意思在内
从一九五七年开始到演现代戏为止,我和王志廉向于老师学习大约六年左右。那时是每天上午上班,只要不排戏就是练功吊嗓说戏,下午休息晚上演出,没戏就去于老师家,一呆两三个小时,海阔天空的侃大山,老师渊博却不离专业,聊天更长知识不比学戏差。过去巡廻演出多,一出去就半年,学戏的时间更多了。
于老师教戏严格,眼睛耳朵都不容沙子和杂质,他不会放过一字一句,但从不训斥人,而是笑容可鞠。我和志廉向他学戏是完全推倒重来,西皮二黄如XX戏XX戏一样一出,外加零段,吊嗓子用的,唱着玩儿的,还要学京韻大鼓单弦。讲四声叫我们走在大街念看见的牌匾。念白从打引子说起,也是一文一武以示区别。
学身段和打把子更是每天必不可少的课程。学练的內容就是刘曾复先生说的那老三样,云手起霸小五套。这老三样学练了可不少年。随着学戏拉身段再把老三样拆开用到戏里去。就是这样反复地印证对照整学零用。于老师教戏的要求标准是全面二字,唱念做打一样不落,那项都不许有明显的短板和弱项。
文的方面于老师要求明三才懂四声(到今儿我也没弄明白)吐字发音,位置共鸣,劲头用气等,武的方面则要求有别于武生的老生韻味,学了云手起霸才说下河东,继而战太平最后定军山。他教表演的细致我体会是来自与程先生的合作演出,程对他有一定的要求和帮助。老师讲过:余派是全面的好,余派不只是唱。
跟于老师学习的总结一,时间长接触多,二,要求严无懈怠三,文武兼学沒有偏废,四,同在一团,他演我学我演他看,演完他说说完再演,五,当时老师正要求入党,不保守无私向青年授艺也是政治表现。而我则是不用功不努力不成材不争气,实在愧对老师的哉培。总结我自己也就是学了一个瓶子底儿还没用上。
晚年生活
文革后于世文先生收的第一个弟子是赵世璞。世璞条件特好,嗓子个头扮相均一流。文革中世璞调来二团,进门就是红灯记李玉和,后又演了平原作战等大戏,于老师从那时就开始辅导他。拜师会由北京京剧院副院长刘景毅主持,在院部二楼会议室举行。此后于老师精心培养世璞,世璞也很努心用功,技艺大有收获。
于世文老师还有一名学生叫吴文华,他是中戏的学生。在校时被程砚秋先生选中,随程剧团参加慰问解放军演出,为程先生在剧中扮演小孩儿。其间他认识了于老师也迷上了于老师台上的艺术。返校后只要于老师有演出他必来观看,他看过于老师的戏要比我多很多。他毕业后分在了外地剧团,就和于老师断了联系。
一九六二年前后,吳文华得所在单位批准,专程来北京向于老师学戏。每天上 午他到剧团来练功,我当时正在跟于老师学镇潭州,他也每天和我练枪架子,一个岳一个杨俩人换着来回打,也有半个月左右。没见于老师在团里给他说戏,我估计会在下午或晚上在家里给他单说,老师沒叫我去,那是不敢自己说要去的。
于老师给他说了什么戏,我不敢问,没叫我到家里去一块儿学,我也不敢问。直到他临走于老师才叫我到大北照像館去照相。三个人留了一张合影,算来也有五十多年了。以后再没有见过吳文华也沒有听到过他的任何消息。最近我去西安终于听到了他的信息,经联系就是吴文华。此时我己回到北京,我们通了电话。
一九八一年某日,我在南新华街,巧遇于世文先生。二人在路旁暢谈,老师对我说过两天要收个徒弟,我问谁呀?先生答曰李宝荣。老师介绍了李宝荣的情况,並说你得来呀,咱们这一师半徒的……。我忙拦住说,别别,您就是我师傅我就是您徒弟。因为忙于工作,我没能去参加于老师的收徒仪式,也没见到李宝荣。
于世文老师到戏校后,除担任一定的职务之外,也给学生上课。我知道他比较喜欢的学生有刘杰,尚大元。有一次他叫我去长安去看刘杰尚大元的南阳关。显然于老师对这两个学生是抱有期望的。学校的青年老师李正森(李荣岩之子)尹培玺(贯大元先生的外孙)也得到过他的指导。退休后也有不少人去家中求教。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