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用药经验总
至道汇 昨天
中药
防疫
紫草:煎服的话气味很难闻。其功效相当于大青叶加生地黄、薏米。曾治一例轻型的白癜风,主要的药物为黄芪、紫草、熟地黄、黒豆,治疗一段时间后好转。
藏红花:性寒,生在高原寒冷地带,是唯一一个性寒的活血药物,有很强的解毒作用,比金银花还强。草红花则性温而通经。1g西红花装在10枚大枣里,麻绳包裹烧熟吃,可以治疗慢性咽炎,现在放微波炉里热几分钟也可以。上等西红花含在嘴里会很快化掉,很少有渣,上等大黄也是如此,掰开后赤白相间,口含即化。医生要能鉴别中药,经常去药房看看,我经常去药房,每进一批药都会去看看、尝尝,比如常用的附子、细辛、大黄。
附子:一进修医师提到,北京这边的附子掰开里面是黄的,家里(山东)那边的掰开都是黒的,效力肯定不行。老师说,你看到的北京的是黄附片,家里的是黒附片,炮制不同,功效也略有区别。黄附片温阳之力强,黑附片炮制时用了黑豆,略有补肝肾的作用。
烟油:有很好的解毒镇痛作用,民间治疗带状疱疹有用烟油涂于局部的。《景岳全书》论烟叶很精彩。古代有用洋金花卷烟吸来定喘的。
黄芪:中医外科好用黄芪,当邪恋而不能补或正陷而不能升时,用此。而黄芪健脾的功能,乃根据其结果推断出来的。所以本草难学,要从《本经》学起,《本经》所记载的黄芪是针对痈疮的,没有说补脾胃。常用量60g、90g、120g、150g、200g、300g。200g以上之用量,多在于危症抢救时。
人参:补元气最速,红参偏温热,回阳固脱时适宜。生晒参偏甘凉,屡进补气者出现虚火上炎时适宜。常用量15g、30g、100g、200g、300g不等。100g以上多用于危症抢救。
鹅管石:就是钟乳石的一种,可以温阳纳气平喘。
鹿角片、鹿角霜、鹿角胶:鹿角霜有散结之效,鹿角胶补肾填精之力强,而无散结之效,鹿角片则二者兼备。治疗甲状腺结节、乳腺结节等需要散结的疾病时,多用鹿角霜。慢性病填补肾精时用鹿角胶。常用量为30g。
仙灵脾:可加速癌细胞的凋亡,癌,有的耗气伤阴,有的耗气伤阳。常用量30g。
雄黄:不溶于水,导师水煎服最大用量6g,《金匮》升麻鳖甲汤之雄黄即水煎服。雄黄溶于酒,治疗带状疱疹,外用雄黄酒调敷。买雄黄困难,则用六神丸一次一袋化于高度白酒中,外涂。
皂角刺:可以稀释痰液。
生大黄:大便不通,可用生大黄3g放入鸡蛋内,蒸熟食之。甘肃产的大黄属道地药材,一般不会引起明显的腹部绞痛。
益母草:若取其活血利水之功效,当大剂量使用,30g以内只能调经,30g以上才有活血利水作用。
天花粉:功效同石膏,但其兼有化痰作用。
干姜、生姜、炮姜:表寒用生姜,温中用干姜,走血分用炮姜。生姜温化寒饮常用量为30g、60g、90g。干姜温中阳,常用量为30g~60g。姜量大时很辣,多用大枣30g佐治调味。
代赭石:治疗多种气逆之症,包括呃逆、呕吐、喘促、胃食道反流、颅压升高等,兼有养血之效。用于治疗胃肠病如呃逆、呕吐、食道反流时,用量多为15g,用于治疗喘促、颅压升高时,用量多为30~60g。
清半夏:用于止咳,止呕,常用量为30g。且常与附子同用于一方。病情较重时,常用至60g。
杏仁:常用量30g,治疗咳嗽。杏仁含有氢氰酸,但煎煮后氢氰酸会分解。
仙鹤草:补虚抗癌止血。常用量为60~120g。
熟地黄:养血填精,常用量为30~120g不等,病重舌裂纹多而深时用量大,病轻舌裂纹少而浅者用量小。
金银花:清热解毒透邪。常用量为15~120g。热毒炽盛时大量使用,比如带状疱疹时。而用于一些肺部的感染,往往是在补中气的基础上,少量使用,因现在之肺部感染多存在过用抗生素现象。
当归:养血活血通脉,用量15~120g不等,大剂量使用时取其活血通脉之功效。
玄参:30~90g不等,大量使用时,多在于四妙勇安汤方中,用以治疗热毒闭阻血脉之证。
毛冬青:为治疗血脉病变特效药,常用量60~120g不等。内服的同时,可以水煎外洗或足浴。
忍冬藤:常用量30~60g,用于治疗肢体的红肿疼痛。对于经济能力有限的患者,常用此物替代金银花。外洗可治疗皮疹瘙痒色偏红者。
夜交藤:常用量30~60g,用于治疗肢体疼痛偏虚证者。对于经济能力有限的患者,常用此替代酸枣仁以养血安神。水煎外洗治疗老年人皮肤干燥瘙痒。
淡豆豉:清宣郁热解虚烦,常用量为30g。
枣仁:常用量为30~120g不等。对于失眠较重者常大量使用。对于抑郁焦虑状态等兴奋与抑制兼有的疾病,常生枣仁与炒枣仁合用。
升麻:用于李东垣补中气升阳诸方中,无论补气药量多大,此药常用6~9g。若用至15~30g,多取其解毒之效。
全瓜蒌:常用量30~100g不等,对于心衰喘促舌苔黄腻大便干燥者,常大剂量使用。
细辛:常用量为10g。多用于温化痰饮止咳,或者辛温走窜止痛。
茯苓:常用量为30~100g,用于舌体胖大满口,齿痕明显时,多大剂量使用。对于脱发而见此类舌者,多使用至100g。
苍术:常用量为30~60g,使用指征为舌体胖嫩而齿痕不明显。
川芎:常用量15~90g不等。治疗偏头痛、三叉神经痛时,用于散偏汤中的剂量往往为45~90g。
丹参:用于内分泌失调引起的顽固闭经时,常用至120~150g。
老鹳草:常用于面瘫一月以上者,用量多为90~120g。
香附:用于理气治疗严重疼痛时,用量为45~60g。一般理气调经时,常用量为10~12g。
制马钱子粉:用于重症肌无力、运动神经元病等疾病,常从0.3g分冲用起,最大量可至1.6g分冲。
生麻黄:最小用量为1~3g,1g时多用于提壶揭盖,3g时多用于阳和汤中以宣散气血。
灵磁石:常用量为30~60g。病势较重,比如心衰喘剧时多用60g,此时常和制附片、枣仁配伍使用,此为上海祝味菊先生之经验。
生地黄:常用量30~90g,对于血小板减少、过敏性紫癜等血热之证明显时常大量使用。
水牛角:常用量30~120g,对于血小板减少等症属热入营血时常大剂量使用。
黄芩:用于治疗发热黄痰咳血者,常用至30~60g,尤其适宜肺部肿瘤见咳血者。
百合:常用量30~120g不等,病情重时常大剂量使用。比如肝昏迷患者。
葛根:常用60~90g不等,用于升阳止泻常用30g,用于治疗肌肉僵痛常用60~90g。
桔梗:用于止咳常用量为30g,如患者出现恶心等胃部不适症状,常令其改为饭后服药。
炒槟榔:最大用量为60g,用于心衰腹胀者。
葶苈子:常用量30~60g,心衰急性发作者,常用至60g。
生牡蛎:无论用于何种疾病,常用量为60~90g。
土茯苓:常用量为60g,用于降尿酸复方中,与威灵仙、川萆薢、白僵蚕配伍使用。
赤芍:用于活血解毒保肝时常用量为30~60g。
地骨皮:用于糖尿病患者之常用量为45~60g。
天麻:相当于白术、半夏、钩藤、茯苓功效的综合。
本文转载网络,仅供参考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