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漫性低级别星形细胞瘤详解
继上期的英文版的弥漫性星形细胞瘤之后,本期继续详解这个肿瘤。
病理特征:
弥漫性低级别星形细胞瘤主要由微囊性肿瘤基质组成,微囊性肿瘤基质内嵌有纤维状瘤样星形细胞,核不典型,细胞密度低。存在含有粘液的微囊腔,是纤维状星形细胞瘤的典型发现,但这在原生质性星形细胞瘤中更具特征性和显著性。
在弥漫性星形细胞瘤中偶有双子细胞的出现不能作为双子细胞性星形细胞瘤的诊断依据。双子细胞性星形细胞瘤虽然与WHOⅡ级星形细胞瘤相同,但其向间变性星形细胞瘤和继发性胶质母细胞瘤的进展要快于纤维状星形细胞瘤。
无核分裂、微血管增生和坏死都可能存在(如有则提示为高级别肿瘤)。
CT特征
典型的低级别浸润性星形细胞瘤表现为等密度或低密度区域的正性肿块效应,通常没有任何增强(事实上,增强的存在提示高级别肿瘤),尽管双子细胞性星形细胞瘤尤其能显示出微弱的增强。
钙化并不常见(10-20%的病例),可能与少突胶质成分有关。
囊性或液体成分也可见。
MRI特征
一、T1
与白质相比,等信号到低信号;
通常局限于白质并引起邻近皮质的扩张。
二、T2/FLAIR(以下为重点,掏出小本记下来)
(1)类肿块样高T2信号,在FLAIR上信号稍低;
(2)总是跟着白质的分布,引起周围皮质的扩张;
(3)与少突胶质细胞瘤相比,晚期病例也可累及皮质,少突胶质细胞瘤从一开始就是以皮质为基础的肿瘤;
(4)沿浸润性星形细胞瘤扩散线的“微囊性改变”是浸润性星形细胞瘤的一种独特表现;
(5)高T2信号与细胞性或细胞异型性无关,而是与水肿、脱髓鞘和其他退行性改变有关;
三、DWI/ADC
ADC值越低,表明等级越高。
四、T1 C+(钆)
无强化通常是规则,但小的不明确的强化区域并不少见;然而,当看到强化时,应将其视为进展到更高级别的警告信号。
五、磁共振波谱
通常表现为胆碱峰升高、NAA峰降低、胆碱浓度升高choline:creatine ratio
肌醇和肌醇/肌酸比值升高;
乳酸峰值出现在1:33;
乳酸峰值代表侵袭性的WHO IV级肿瘤的坏死。
从上至下,依次为同一个患者的T2WI、DWI、T1增强扫描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