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散原创】周银德作品 | 五月的风是暖的
《西部散文选刊》原创版线上平台:西散原创
西散原创——西散原创纸媒选稿基地
西散原创——中国散文作家成长摇篮
西散原创——最具亲和力原创精品散文平台
这是五月的一天,风和日丽,万里无云。对于这个小城来说,这样的天气真是久违了。春夏之际的小城,不是阴雨连连,就是狂雨肆虐,或者满天是厚厚的、低低的、灰黄色的云。今天这样的好天气,人们不愿意放过,妻子在兄弟姐妹的撺掇下也准备好好享受一下这样的天气。
五月的风从天边吹来,缓缓的,轻轻的,柔柔的。
老家在离小城二十里开外的地方。这里群山环绕,流水潺潺,肥田无垠。到处飘荡着乡村的味道:鸡鸣犬吠声,新耕泥土的芬芳,绿油油的麦浪摇曳的样子,田间的农人弯着腰,在地膜上给玉米苗施肥的身影……。对于农村长大的人来说,那飘荡的白云,蓝蓝的天空,飘香的蔬菜,错落有致的瓦房,田间忙碌的劳作,都是治愈思乡病的良药,也是治疗心情郁闷的良药。
妻子伫立在小屋的旁边,看到眼前的一切,觉得是那么熟悉,又是那么陌生。风从关山吹来,从远去的杏花、桃花、梨花间跑来,携着浓郁的余香,处处招摇,沁人心脾。她紧皱的眉头随着这股微风吹拂慢慢舒展开来,她好长好长时间没有这种心境了,也许五六年了,也许更久更久了。
这是刚修葺不久的小屋,房子不大,只有四间房,褐红色的砖砌墙,“人”字形的木架房顶,房中的大梁是由黑红色的铁架打造的,地面铺着红砖,听说容易渗水,不易干燥,适合农村人居住。院落不大也不小,很是别致。一个菱形的花园在院子正中,月季、玫瑰花刚长出苗,郁郁青青,顽强地向上生长。院子右边有一个长方形花园,土质松软,不知名的幼苗破土而出,沐浴着阳光。
兄弟姐妹们在院子的台阶上坐着,嗅着泥土的气息,看着美丽的花卉,吃着自带的西瓜,喝着热腾腾的“罐罐茶”,嬉笑着、谈论着,放松着身心,也放飞着心情。
晌午时分,有人说,“后面的菜园子还没种菜呢!”一句话激起了大家劳动的兴趣。此时,阳光正浓,大家不管不顾,拿着铁锹、锄头、䦆头、耙子等农具,来到菜园。菜园约七八十平方米,周围用水泥槽围起来,这里还是一道水路。
菜园子不大,却把兄弟姐妹们难住了,因为只有大哥和二姐还懂一点农事,其他人对种菜可以说是一窍不通---不知道怎么平地,怎么铺地膜,怎么种菜苗。隔壁的三哥看到此番情形,二话没说,就和嫂子过来指导兄弟姐妹们种菜了。不大的菜园子,人影攒动,农具舞动,好一番热闹的场景。
风从田野上吹来,在五月清朗的风中,无论是作为植物的小麦、玉米、蔬菜,还是作为动物的布谷鸟,只要是生命,就都在孕育着,不是孕育着成熟,就是孕育着美丽。
晚饭时分,大家齐聚在小镇的农家乐中,品尝着乡间烟火味:凉拌无爪子、凉拌刺椿头、炒土鸡蛋、腊肉炒洋芋粉、炖排骨汤……也许劳作的原因,大家吃起来格外的可口,感觉格外的温馨。不只是谁说了一句“今天是母亲节,我们干一杯!”大家突然想起来,真到母亲节了,大家觥筹交错了一番。
“我儿子今天给我发了200元的红包!还有儿媳妇的红包!”二嫂子说道。“女儿今天从网上给我买了件衣服!”二姐也抢着说。丈夫见此情形,灵机一动:“那就祝普天下的母亲节日快乐!”妻子的脸色慢慢地凝重起来,眼神有点恍惚不定。丈夫知道这是为什么。
妻子若有所思地回到家后,没有开灯,静静地坐在了沙发上。随着“噔”的一声,她的手机微信闪烁了一下。她定神一看:“妈妈,母亲节快乐!祝你笑口常开,天天快乐!”看到远在千里外的儿子发来的祝福,她抑制不住内心的复杂情感,竟然“呜呜”地哭起来了。
她想到了孩子在小屋旁边奔跑的样子,是那么的可爱,活泼。她想到陪孩子做家庭作业时,面对函数的解析,他是那么的认真,倔强,不服输。她又想到了孩子趴在电脑上,忘乎所以,神游其中,她的急切不安。她又想到了冰雪飞舞的冬季的夜晚,她到处追寻孩子身影的焦虑和愤怒……她是那么的无助,几乎濒临绝望。她还想到了前段时间在都市的街道上,儿子害怕她受不了嘈杂,主动跑上来捂住她的耳朵的一幕……泪水不断涌出来。
她拭去眼泪,不由自主地走到卫生间去洗衣服,对她来说,洗衣服是件惬意的事,她忙碌着,她高兴。
晚上,她问丈夫:“你今天给儿子发微信了没有?”
丈夫说:“没有。”
她又低着声音问了一遍,丈夫说:“确实没有,是我们的孩子长大了。”
她会心地笑了。
这晚,她睡得很香。
五月的风在吹拂着,慢慢的,暖暖的。风吹向六月,把六月的时光吹成金色;吹向小麦,把小麦吹成太阳的颜色;吹向青辣苗,把青辣子吹得郁郁青青;吹向远方,吹向儿女上学的地方,风中带着关切和期盼。
劳动的情形,被有心的二嫂子用诗记录了下来,她是本市的女作家,颇有名气。诗云:
作者简介:周银德,男,汉族,上世纪七十年代出生,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有文学作品在《平凉日报》《未来导报》《西部散文选刊(原创版)》等刊物发表。《华亭一中教与学》执行编辑,《华亭一中志》副主编,编著校本教材《走进毛泽东》该教材在2019年甘肃省教育厅主办的“红色基因传承主题教育活动” 获得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