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蒙大恩”?捉猴烧山害子孙,孙悟空为什么要感谢二郎神
“向蒙大恩”?捉猴烧山害子孙,二郎神对孙悟空何恩之有
《西游记》中,二郎神虽然只露过两次脸,但是其形象却绝对的是豪迈张扬、光芒四射,丝毫不亚于自出生就带主角光环的美猴王,给人留下很深刻的印象。
其中二郎神第一次出场,是孙悟空搅乱蟠桃会并竖起齐天大圣的反旗,玉帝震怒,派托塔天王率哪吒三太子及四大天王、满天神兵天将共计十万人围剿花果山,却搞了一天一夜不见寸功,最后在观音菩萨的保荐下,玉帝调遣二郎神出马,于是引出来一场精彩的二圣肉搏旷世大战。最后在老君帮助下,美猴王被二郎神所捉并被送上了断头台(斩妖台)。
第二次二郎神出场是在原著第六十三回“二僧荡怪闹龙宫、群圣除邪获宝贝”中。当时在乱石山碧波潭,孙悟空与猪八戒正对九头虫无计可施,恰逢二郎神打猎路过,于是孙悟空放下除妖夺宝大事,与二郎神兄弟论交,喝着小酒唱着歌、你侬我侬的玩耍了一夜,然后第二天才合力打跑了九头怪。
根据书中记载,孙悟空除了五百年前跟二郎神大战了数千(虚数,参照原著“十万八千里”等推演而来)回合然后被捉,再到五百年后的乱石山碧波潭,之间两人并没有过正面交集,就这样忽然就成了亲密无间、能愉快玩耍的小伙伴,这拐弯的角度真让人惊叹!
而且,这五百年中二郎神虽然没有正面出场,没有跟孙悟空见过面,但是原著中却有一次提到了他。这次提起二郎神,却并不是说二郎神的好,而是说的二郎神怎么火烧花果山、残害美猴王的猴子猴孙。
花果山是个什么所在?那可是“十洲之祖脉,三岛之来龙,”原著说它:
瑶草奇花不谢,青松翠柏长春。仙桃常结果,修竹每留云。一条涧壑藤萝密,四面原堤草色新。正是百川会(合拢、汇合)处擎天柱,万劫无移大地根。
孙悟空灵台方寸山学道归来,在马流二元帅、崩芭二将军二将军四个老猴的辅佐下,闯龙宫得到金箍棒和全身披挂、收伏七十二洞妖魔、结交牛蛟等六兄弟、闹地府销毁生死簿,可谓混得风生云起、四海扬名,手下猴子猴孙更是达到四万七千余众。
但是在唐僧受到白虎岭白骨精的蛊惑下,第二次将美猴王逐出师门(确切地说是第一次,上一次是发牢骚还没有真敢下狠心,结果孙悟空受不了自己跑了又回来。但那时候但凡唐僧手下有一个可用之凡人,也会把他逐出师门),孙悟空受尽冤屈却还是仁至义尽后返回花果山,结果曾经的洞天福地变成“花草俱无,烟霞尽绝;峰岩倒塌,林树焦枯。”但见:
满天霞雾皆消荡,遍地风云尽散稀。东岭不闻斑虎啸,西山那见白猿啼。北溪狐兔无踪迹,南谷獐没影遗。青石烧成千块土,碧砂化作一堆泥。洞外乔松皆倚倒,崖前翠柏尽稀少。椿杉槐桧栗檀焦,桃杏李梅梨枣了。柘绝桑无怎养蚕?柳稀竹少难栖鸟。峰头巧石化为尘,涧底泉干都是草。崖前土黑没芝兰,路畔泥红藤薜攀。往日飞禽飞那处?当时走兽走何山?豹嫌蟒恶倾颓所,鹤避蛇回败坏间。
花果山为什么会变成为这样?残存的众猴向美猴王哭诉:
自从爷爷去后,这山被二郎菩萨点上火,烧杀了大半。我们蹲在井里,钻在涧内,藏于铁板桥下,得了性命。及至火灭烟消,出来时,又没花果养赡,难以存活,别处又去了一半。我们这一半,捱苦(受苦、受煎熬)的住在山中。这两年,又被些打猎的抢了一半去也。
四万七千猴子猴孙,到如今“老者,小者,只有千把。”这怎能不让美猴王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而这罪魁祸首是谁?正是后来他尊为大哥的二郎神。
花果山的衰败,自然跟孙悟空年少轻狂自招天谴脱不了干系,但是二郎神只是奉差捉猴,谁交代你放火烧山了?如果不是被二郎神烧死大半猴兵,花果山众猴又怎么会沦落到被凡人猎户欺负的地步?所谓:
回顾仙山两泪垂,对山凄惨更伤悲。当时只道山无损,今日方知地有亏。可恨二郎将我灭,堪嗔小圣把人欺。行凶掘你先灵墓,无干破尔祖坟基。
二郎神第一次出场与孙悟空斗得你死我活,五百年后孙悟空返回花果山两人虽未谋面,却在花果山通过众猴得知,二郎神在捉了他之后顺手放火烧山残害自己子孙。再后来孙悟空和二郎神第二次见面直接称兄道弟,并且美猴王先是不好意思直接相见,派出猪八戒试探后,见到二郎神第一句话居然是:“不敢,向蒙莫大之恩,未展斯须之报。”
许多人不免怀疑,孙悟空有仇不报也就罢了,但是这“向蒙莫大之恩”却是从何说起?
按说除了观音菩萨和唐三藏,孙悟空曾经想夺玉帝的宝座,玉帝没有灭了孙悟空,还在孙悟空取经路上多加帮衬,孙悟空该感谢玉帝才是。但是后来每次见了玉帝,孙悟空都趾高气昂,鸟不鸟玉帝向来看心情,除了一次,就是那次被青牛精套走了金箍棒,没了兵器,才不得不示弱。
再说如来作为灵山佛祖,被玉帝请来灭猴,可他只是覆手为山把孙悟空压了五百年,还派人保护他免遭毒手,并供给他铁丸铜汁强化属性,这可是活命的莫大之恩,可也没见孙悟空像对待二郎神这样尊敬有加,并当面谢恩。
所以,这在很多人眼中是很大的疑点。但是话说回来,吴承恩或者说是作者(因为很多执着的学者并不认同西游记就是吴承恩写的)不至于那么脑瓜欠抽,费尽心力写一篇这么漏洞百出的作品来让后人看笑话。而答案,就在原著。
这就要从《西游记》中的恩义逻辑说起了。我们可以参照熊罴精和红孩儿的往事。
原著二十六回“孙悟空三岛求方、观世音甘泉活树”中,因为已经成为守山大神的熊罴精口称一声“孙悟空”,结果惹来美猴王一通劈头盖脸大骂:
“你这个熊罴!我是你叫的悟空?当初不是老孙饶了你,你已此做了黑风山的尸鬼矣。今日跟了菩萨,受了善果,居此仙山,常听法教,你叫不得我一声'老爷’?”
而我们这位观音菩萨座下的守山大神、曾经与孙悟空斗得旗鼓相当(只是体力不济,但是观音菩萨也曾对孙悟空说“那怪物有许多神通,却也不亚于你。”)却也只能满脸赔笑:
“大圣,古人云:'君子不念旧恶’,只管提他怎的!”
原著五十七回“真行者落伽山诉苦、假猴王水帘洞誊文”中,已是菩萨身边善财童子的红孩儿,因为言语调笑孙悟空,更是惹得美猴王骂了他个狗血淋头:
“这个背义忘恩的小畜生,着实愚鲁!你那时节作怪成精,我请菩萨收了你,皈正迦持,如今得这等极乐长生,自在逍遥,与天同寿,还不拜谢老孙,转倒这般侮慢!我是有事来告求菩萨,却怎么说我刁嘴要告菩萨?”
所以,《西游记》中的恩义逻辑是,在你迷途难返之际,给你当头棒喝、从而让你走向正途的人,才是你最直接也是最大的恩人。这里不论那人的初衷,他可能心里是想把你脑瓜敲碎,但是却阴差阳错把你敲醒、敲熟了。
孙悟空当初是想把熊罴精和红孩儿的脑瓜敲碎的人,但是事不遂心,反而一不小心把他两位早早敲成了“正果”。在《西游记》的逻辑里,这一“敲”才是天大之恩。
而眼见两个曾经的死对头被自己“敲”成了大神,孙悟空还在苦逼地奔波在寻求“正果”的路上,心里能平衡吗?大概即使熊罴精和红孩儿见到孙悟空躲得远远的,老孙也会因为气不顺追上前去骂两句。
再说二郎神,如果没有当初捉拿住孙悟空,还不定孙悟空还会继续惹出什么祸来(起码大概率没有了八卦炉锻炼和五行山下养神的机会),最后招来天谴,“神魂贬入九幽之地永世不得翻身”还是轻的(还有翻盘的机会),形神俱灭也就万事皆休了。西游路上孙悟空屡遭磨难,对大佬们的高能和自己的渺小,更是感受颇深。
因而在孙悟空看来,自己能够迷途知返、得到重修正果的机会,二郎神功不可没。所以他才对二郎神有了“向蒙大恩”之说。
一个人的进步、成长,离不开对手、敌人。尤其一个值得尊敬的对手或者说敌人的存在(不能与卑鄙小人同流合污,但是做对手、敌人也是不明智的。),可以使你更清楚自己的弱点和缺陷,可以使你更加坚韧、顽强,甚至可以成为指路明灯、为你照亮前进的方向。等你走向山巅蓦然回首,也许你会发现,曾经所谓的对手、敌人,才可以称得上你的朋友、恩人。——西游晓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