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的一首冷门“剑诗”,仅仅28个字,却蕴含无限遗憾
论豪放,古今词人都不及词中之龙辛弃疾。豪放词自北宋苏东坡首倡,至南宋方才发展壮大,到辛弃疾手中成就了豪放词的巅峰。在辛弃疾的笔下,豪放词可谓慷慨高亢,气象恢弘,波澜壮阔,震烁了整个南宋词坛。
南宋国破偏安的时代背景造就了慷慨激昂的豪放词风,但不得不说,辛弃疾的豪放词几乎每一首都于高亢之音中充斥着无奈的遗憾之叹。
虽有“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的豪情,却也有“可怜白发生”的叹息;虽有“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雄志,却也有“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悲凉;虽有“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的壮语,却不得不屈从于“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的现实。
力图恢复河山的爱国热情催生了辛弃疾词中慷慨豪放的基调,但屡受打压排挤,壮志难酬的悲愤使得他的词作都是壮中有悲、豪亦有愤。
今天狗子向大家介绍一首辛弃疾的冷门诗作,这首诗便如同他的词一般,豪情中充满无限悲愤和落寞:
送剑与傅岩叟
南宋·辛弃疾
镆邪三尺照人寒,
试与挑灯子细看。
且挂空斋作琴伴,
未须携去斩楼兰。
傅岩叟是辛弃疾的好友,名为傅为栋,字言叟,也是一位有心报国却深受排挤的爱国志士,与辛弃疾往来甚密,二人常有诗词唱和。这首诗就是辛弃疾赠剑给傅岩叟时所作。
诗中前两句“镆邪三尺照人寒,试与挑灯子细看”不由让人想起他的词:“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挑灯看剑,寒光照人,大有雄心顿起、仗三尺剑复我河山的豪情壮志。仅仅读前两句就让人浮想联翩,似乎能想象到诗人即将吐出“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壮语。
然而事与愿违,接下来一句却让人大跌眼镜:“且挂空斋作琴伴”!如此宝剑不拿去杀敌建功,却将其挂在书斋与素琴为伴!为何?
诗人结尾一句道出了原因:“未须携去斩楼兰”!不需要带宝剑去“斩楼兰”!难道国家太平,天下无事,所以宝剑藏锋吗?其实不然!
但凡了解南宋历史的人都知道,南宋内忧外患,国家半壁江山沦丧,何来太平无事?剑无所用,并不是无用武之地,而是无人持剑用之。辛弃疾欲仗剑杀敌,然而自己却被朝廷贬谪闲置。
这也是辛弃疾以宝剑自比,其锋芒所向志在斩楼兰、复河山,然而南宋朝廷腐朽昏庸,苟求偏安于江南,打压主战派志士,以致无数像辛弃疾一般有报国之志的人才志士都被贬被弃,成为“且挂空斋作琴伴”的弃剑,何其可悲可叹。
镆邪三尺照人寒,且挂空斋作琴伴。
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这首《送剑与傅岩叟》便是辛弃疾为抒发心中的悲愤之气而作,表达自己被闲置后山河不复、壮志难酬的无限遗憾。这一句“未须携去斩楼兰”可以说字字落寞、字字悲愤!
读书狗子
每天一首古诗词
唐诗|宋词|古文|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