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宗师第一文笔白玉蟾,传世作品仅五件,风格不同却是仙气十足

导语:白玉蟾是中国道教宗师之一,一生坎坷波折,青壮年逃亡,而后拜师游历,晚年组建教团,有超脱的追求。

白玉蟾在《修道真言》中言:“欲修此道,先宗一'淡’字”,言论中的“淡”所表现出的是以淡泊的心态来对待问题,从他的书法表现来说“淡”也能品味出他的审美要求。自由自在而不受拘束,洒脱,心无杂念才是取得妙处的关键。

所谓“一发才精百发精”,白玉蟾很明确指出对待任何事物的共通性。“学道之人,以养心为主。心动神疲,心定神闲。疲则道隐,闲则道生。胸次浩浩,乃可载道。”当“淡”和人性追求联系起来的话,我们基本可以联想到魏晋风度。

《与宝谟郎中书》

01道教宗师之一,以篆隶草闻名

白玉蟾,南宋内丹道南宗第五代祖师,该派的实际缔造者。一生著述丰富,生前便有《上清集》、《武夷集》和《玉隆集》问世,谢世后,其弟子彭耜、留元长等编有《白玉蟾诗文集》四十卷,可惜已失传。

北宋书法经历了百余年的发展,在中后期之时,苏轼、黄庭坚、米芾等人相继登场,将北宋书法“尚意”的风采表现得淋漓尽致,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然则不久,风华正茂的北宋王朝在金人的铁骑下败亡。

靖康之难使繁荣一时的宣和内府的法书名画、国家重器皆尽遗失,最可悲的是,大家对于书法的进取精神受到了莫大的打击而失落。然而,南宋一脉继承了北宋的前制,推行“崇尚文治”的政策。

宋高宗赵构在书法上身体力行,这对推动南宋书坛的发展有着不可忽略的力量。早期的赵构书法主要是学习黄、米之作,国都稳定之后,才较为深入地学习钟、王法书,而这也基本奠定了南宋王室的大体风格和走向。南宋时期有众多纯粹以模仿苏黄米书风而得名的书家,而并非真正继承了北宋“尚意”思想的书风。

到了南宋晚期,外有强敌, 内多污吏,国力衰弱,社会动荡不安,整个文化氛围亦有衰退的迹象。部分有志之士尚在苦苦支撑,而有些明哲之士则萌生隐逸之心。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除了张即之之外,也有魏了翁、白玉蟾、赵孟坚、陈容等书法名家。这些名家在后世的知名度上虽远不如前期的书家。但从书法面貌来说皆有特色。其中白玉蟾作为道教宗师,在文学、绘画、书法等方面着力尤深,在书法上以篆隶草闻名,尤其是草书广受赞誉,为南宋晚期的书法增添了不一样的色彩。

白玉蟾原姓葛,名长庚,字如晦、叟,号海琼子、武夷散人、琼山道人。海南琼州人,书香世家。早年传承家学,志向高远,有建功立业之心,然而命运坎坷,父亲早亡,母亲改嫁,少年时有憧憬抱负,成年则一直处于颠沛流离遭人白眼的境地里,中老年之时拜南宗陈泥丸为师,传承其衣钵,从此看破红尘,游荡山林,传道隐居,生活的经历可谓是坎坷丰富。

他一生云游,博洽群书,穷究哲理,自称:“非道非释亦非儒,读尽人间不读书。非凡非圣亦非士,识破世上不识事。”

白玉蟾作为道教宗师,世人对其道教思想广泛关注,而对其的书法艺术相对关注较少。在白玉蟾的书法艺术中,道学参悟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同时突出的文学素养也催生了其书法创作中人文情怀的展现。

坎坷的生活经历,让白玉蟾的书法面貌也变得丰富。

《天朗气清诗帖》

02以道学参悟书法

在当时道教领域中地位日益崇高的白玉蟾游遍山川,孜孜不倦地交流、传道,在崇道的上层阶级和世俗阶层中有很大的影响力。

白玉蟾交友甚广,三教九流皆有朋友,而这些人中,有很多人曾向他求取诗文,因此白玉蟾的书法丹青在交游范围中有较大的名气。他虽然没有关于书法之类的诗词文章,但是有多首论画诗流传,其中许多的文章诗词都能体现出他的美学思想。

他擅长篆书,这应与其修习道法绘制符篆的经历有关,可惜没有作品流传于世,但是世人对于他的评价皆是工于篆隶。对于草书也能看出他对自己的自信“得句直疑无李白,草书真个过张颠”、“题名墨未干,壁上龙蛇舞”。

白玉蟾一生文章诗词著述众多,有“随身无纸片,落笔满天下”的评价,好在壁上崖间大写特写,信件诗文交流数量也相当之大,但是在近千年的历史流传下,白玉蟾所遗留下来的书法作品为数不多,仅仅寥寥五件而已。其中《仙庐峰六咏诗卷》、《天朗气清诗》和《足轩铭》是公认的白玉蟾的真迹。《真诰》一帖则为少见,从款识来说没有什么疑问,从风格面貌来说确实和其他帖有较大的差异。

白玉蟾的书法虽是仅仅数件,但是风格迥异,令人叹为观止。观其原因,和他本身的学识和经历有难以脱离的关系,如在其《水调歌头》所说的:“一个奇男子,万象落心胸。学书学剑,两般都没个成功。要去披缁学佛,首下一拳轻快,打破太虚空。末后生华发,再拜玉清翁。”

白玉蟾的传世作品,不仅展现出书体不一的特点,而且反映出其用笔形态和构造原理的迥异, 可见白玉蟾在书法的表现上尝试过不同的方式。

由于在颠沛流离之后又跟随陈楠学道,见识较浅,因此白玉蟾的早期书法作品多受南宋后期的书札风格影响。

而后白氏走出武夷山,游历山河,成为南宗的第五代传人,地位显赫,从者如流,和拜师之前逃亡的情况大有不同,作品表现出来的面貌则又有出意气风发,潇洒跌宕,纵情张扬之意。

在后期的生活中,白玉蟾授受弟子,以福建为中心将南宗发扬光大,交际更为广泛,在此期间获观朋友收藏的前人墨迹,见多识广,也就更加从容,所以这一时期的书法作品在风格面貌上又有了进一步的改变,炳添几分恬静。

《足轩铭》

结语:

丰富的人生阅历、习书经历造就了他极富个性的书法面貌。其行楷主要取法颜真卿,黄庭坚和朱熹。 草书则取法张旭,怀素和黄庭坚,又深受王献之书法的影响。风格纤细飘逸,跳荡锐利,看似随意无章,却暗含意趣法度。其晚年的作品,更是表现出了潇散的魏晋风韵,难能可贵。

——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