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刚大夫讲糖:130/80mmHg就是高血压啦?也说美国高血压新指南

在刚刚过去的这几天里,医学界最大的轰动莫过于美国公布了最新的高血压指南,各个医学相关的媒体争相报道,于是乎很多健康微信群里的普通老百姓也就都知道了。

假如再有医生和您说:“您血压135/82mmHg,偏高些了”,肯定有一些“激进”的病友暗自感叹:咋又碰上庸医了?我都知道了,他咋就不知道学习呢?-----那可还是目前引领国际医学界的美国指南啊!

信息就是这么发达!

关注健康的病友对于自己健康相关的医学知识肯定就是非常“关注的”,而用这些来评价一个医生的知识更新与否,虽然看似有些合理,但是,我还是认为有些“激进”。因为优秀的医生不只是参考指南,很多临床的处理则常会是超越指南的。

曾有一位孕25周的妊娠准妈妈,检查空腹血糖,5.08mmol/L,我说您注意休息,过几天再来监测一个OGTT吧。结果:空腹血糖竟是5.12mmol/L,餐后1h9.6mmol/L,餐后2h7.5mmol/L-----按照妊娠糖尿病的空腹血糖诊断切点,已经可以诊断妊娠糖尿病了。

如果告诉她:您已经确诊了,就是妊娠糖尿病,估计有多少人会哭鼻子呢?

健康的要素很多,既有生理指标,也有心理和社会因素。

诚然,空腹血糖大于5.1,餐后1h大于7.8,餐后2h大于6.7,母子的不良结局都会增加,这只是医学在生理指标上的证据。当她知道“就是糖尿病了”,所带来的“巨大压力”以及家人们的“特殊关注”所带来的“不适应”,其危害又有多大呢?

不得而知!但我很看重它。

如果能够坦然接受,并积极应对这个所谓的“妊娠糖尿病”,或许才是最佳结局。可惜,在我的门诊中,当自己得知是妊娠糖尿病的时候,眼圈不红的几乎没有。

于是,我告诉她:您的血糖已经有些高了,需要认真关注,否则可能对您和孩子都不利。您去买一款扎手指疼痛程度轻一些的**血糖仪,先监测1周血糖,然后再来找我。注意,饮食问题要听从营养师指导”。

说“高血压新指南”。咋又提到了妊娠糖尿病了?

我只是借此提醒大家,看问题要看到实质。

那就说说新的高血压指南吧:

它是美国最新的。是美国AHA(美国心脏协会)在2017年11月14日的年会上颁布的,是14年来此方面的重大更新。

指南写作委员会主席Paul K. Whelton教授认为此次指南更新有几个“新”,分别是:新定义、新降压门槛、降压新目标值和测量“新方法:

新定义:

高血压被定义为≥130/80 mmHg。

血压120-129/<80 mmHg为血压升高(Elevated blood pressure)。

130-139/80-89 mmHg为1级高血压。≥140/90 mmHg为2级高血压。

之前的高血压前期(120-139/80-89 mmHg)这一定义被删除了。

那么国内以前的是如何定义的呢?

这不是明显要让很多人都得“病吗”?哈哈------

指南的这一变化主要影响的是年轻人,估计小于45岁的男士诊断为高血压者将增加2倍,小于45岁的女士被诊断为高血压者将增加1倍。

您怎么看?就看您的心理素质是不是很强大!

您认可不认可,它都在那儿!

您的血压不会因为说您不是高血压就会降低到130/80以下的。

假如您“吧唧”捡个高血压、糖尿病帽子就戴上了,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就真的得不偿失啦。

继续看看人家怎么说:

Whelton认为,这一定义体现了早期干预的重要性,在130/80 mmHg就开始干预可以预防更多的高血压并发症。他说,与正常血压的人相比,血压超过130/80 mmHg,其心血管风险就已经加倍了。

诊断为高血压是“黄牌警告”,但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吃药,而是可以通过生活方式干预降低危险。

------血压130/80,与之相关的心血管风险在加倍,要关注,所以,被诊断为高血压。它提示早期干预的重要性,怎样干预:不一定要吃药有两种情况,可以吃药,也可以单纯通过生活方式干预!

新降压门槛

指南建议,如果一个人有冠心病和脑卒中,或10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风险≥10%,血压≥130/80 mmHg时就应考虑应用降压药物。

如果没有冠心病和脑卒中,而且10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风险<10%,起始用药的门槛是≥140/90 mmHg。

(里面还应该有糖尿病要单独标出来啊----)

根据JNC7诊断标准,有31.9%的美国人是高血压,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是34.3%,而根据2017指南,有高血压的人将增加至45.6%,虽然多诊断了13.7%的高血压,但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仅增加至36.2%。-----也就是说,药物治疗的增加比例仅有1.9%,绝大部分被新纳入的这部分高血压,是仅需要生活方式干预的。

降压新目标值:

对于已确诊高血压的人,如果有心血管病或10年心血管病危险≥10%,降压目标是130/80 mmHg;如果10年心血管病危险<10%,把血压降至130/80 mmHg以下也是合理的。

稳定性冠心病、糖尿病、心力衰竭、慢性肾病和脑卒中(非急性期)患者的降压靶目标值全部为130/80 mmHg。

对于65岁以上的老年人,以往的建议是根据其身体情况决定降压治疗和目标值。而新指南指出,强化降压治疗明显降低了心血管病风险,但没有增加跌倒和体位性低血压风险(意思是说,老年人也应该强化降压)。

测量新方法:

早上服药前和晚餐前应至少测量2次血压,间隔1分钟,然后取平均数。

如果更换降压药物,应在药物变动2周后获取1周的血压值,并交给医生评判。

------降压药物的更改变动,可不是您用一两天血压数值就决定了的,除非紧急情况。

-------------------------------------------

对于美国新指南,概括一下个人看法:

1、诊断标准前移,但是治疗大致未变;

数值改变了,就是前移了!但是影响实际治疗的策略变化不大。尤其是起始用药和实际增加用药的比例很小。

2、具有指导意义,“警示”意味更浓!

作为国际指南领航人的策略改变,对其他国家必然也有提示,而对于患者个体,则提示更应该关注血压,提高科学生活的重视程度。

3、不必杞人忧天,但要“居安思危”

带上一顶高血压或糖尿病的帽子(糖尿病诊断数值的空腹血糖从7.8下降至7.0mmol/L时,也是这样的),它只是提示您要“注意了”!

这一部分无症状的“疾病”被从原来的“亚健康”状态中分离处理,应该是社会文明的进步,大可不必焦虑,但是,必须“居安思危”!

让更多的人关注健康,延迟人类的寿命,才是指南的现实意义和维系健康的根本使命。

4、该用药时莫延迟,钱花先后结局不同。

新的指南,提前了高血压的诊断和治疗目标值,这必然导致有更多的正常人加入到病人行列,也会明显增加治疗不达标的比例。但是,这也正是医学界所“正视”的目标。个人和医保的投入也必将会大大增加,这虽然短期会增加个人和国家的费用投入,相信由于高血压得以控制而产生心梗、肾衰、心衰、中风偏瘫等残疾和高额治疗费用的比例肯定会大幅度下降,总死亡率会有所降低,从而延长人类的寿命。

是治疗费用的投入的先后顺序不同,从而影响了人类健康的结局。

糖尿病的治疗也是这样的,这就是我“糖尿病综合防治五结合---远近结合”的另一方面的提示。(我有此五结合的文章可以去看)

---------------------------

美国“老大”都这么说了,我们的专家是否也这样认为?

学习是应该的,但他给我们的只是警示,中国会寻找更多中国证据,比如对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国内很多专家就不像他们那么抵触;糖苷酶抑制剂的中国使用也很有特色;餐时胰岛素与基础胰岛素的使用比例更是有差距,等等。

所以,即使您看到了这些“最新资料”,陈刚医生也只是提醒您:它更多的是要提示您提高对健康的关注程度,而绝对不要用这些来衡量为您看病的医生是不是不知学习的“庸医”。至少中国目前指南还没有认定130/80mmHg就是1级高血压。

因为,我们也应该有中国自己的指南。

所以,在美国11月14日新指南颁布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孙宁玲教授就在11月15日进行了解读,并指出:

......并总结:

好了,看待问题,要有全局观念。

不学习肯定不行,但是完全照搬------肯定也是不负责任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