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刚大夫讲糖:糖友的饮食管理,如何评估好坏?

糖尿病是生活方式疾病。且不说“得糖尿病与否是否真de和糖友的日常生活方式有关”,而对于患有糖尿病的人,不规范管理自己的日常生活方式,肯定会事倍功半。
饮食管理是糖尿病治疗基础中的基础。我曾经这样和糖友说:“不研究饮食,想一味的追求高品质的药物治疗,就达到良好的效果,是不太可能的。即使短期效果不错,也必将以更高的药物治疗作为代价”。
那么,我们到底要如何评价自己的饮食管理是否到位呢?
“管住嘴,迈开腿”,很多医生都这么说,但是到底如何管才算管住?
“我吃的很少了,体重还长,真是喝凉水也长肉”;
“我从来不敢吃水果”;
“得病以来,就没吃过大米粥”;
------
糖友到底应该怎么吃?这不是今天讲得内容,我已经有专文连载介绍饮食了,大家可以自己去看看。

饮食计算

陈刚大夫,公众号:陈刚大夫讲糖陈刚大夫讲糖:关于(成人)饮食讲座的文字版(一)

饮食计算

陈刚大夫,公众号:陈刚大夫讲糖陈刚大夫讲糖:关于(成人)饮食讲座的文字版(二)

饮食计算

陈刚大夫,公众号:陈刚大夫讲糖陈刚大夫讲糖:关于(成人)饮食讲座的文字版(三)
今天和大家谈的是:按照计算的饮食吃,是还需要做微调校对的。那么如何校对或微调呢?这就是今天要和大家谈的内容。
第一:用体重校对微调
糖尿病人的饮食计算,是以患者体重的良性改善微第一要旨的。在这里我郑重再说一遍:糖尿病饮食的计算内容里面,是以患者的体型(实际身高体重与标准体重的比较)和运动量为参数的。里面没有血糖。
所以,糖友饮食管理的第一评估指标,就是体重。
体重管理的目标是,使得胖的瘦下来,瘦的最好能长点体重。
相反,很多糖友因为害怕血糖高而恶意控制饮食,或者在使用胰岛素的前提下,因害怕低血糖,或者根本不控制饮食、也不测量血糖,从而出现一种体重的异常变动:胖的更胖,瘦的更瘦。
我经常说的一句话:如果治疗使得胖的更胖,瘦的更瘦,即使血糖良好也是不及格的。
所以说,糖尿病饮食管理下,就要定期进行体重评估,我一般建议患者开始时至少每1--2周做一下体重评估。如果对您的体重要求是减重,如果体重没有减少,不适吃得热量多,就是运动消耗少。
如果需要减重,而自己计算下来的食物也没有多吃,就是体重不见减轻,此时,就要在原来饮食计算结果的基础上,每天减少热量摄入200千卡,或者额外增加200千卡的热量消耗运动。
可以看看下面这篇文章。200千卡热量要吃多少、动多少?

可以学习下哦

公众号:邻动圈运动减肥者必看:200大卡热量的食物到底长什么样?有多少?

经常有糖友问我,本来就不胖,得糖尿病后,体重越来越瘦,别人看着都害怕啦,哈哈。我答曰:多吃点啊!

多吃了怕血糖高,告诉您: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为了血糖,而使得瘦的更瘦,是您的饮食理念错误!

很多人将体重增加归为胰岛素,将体重减少归为二甲双胍、或者GLP1受体激动剂或者归为SGLT2抑制剂。其实,站在能量守恒的基础上分析,与药物本身没有太大关系,胰岛素促进合成,没有原料也不会自己长体重,但是它促进食欲,有低血糖可能,这使得糖人自己进食多了才是体重增长的根源。二甲双胍、GLP1受体激动剂可以饱腹,有抑制食欲的作用,虽然GLP1受体激动剂还有刺激胰岛素分泌的作用,但如果它而没有任何胃肠反应,很多人的控糖效果并不好。SGLT2抑制剂是能减重,其主要减重机制应该就是让你吃进嘴的糖从尿中排除来,约等于没吃。这对于那些没有太大抑制控制食欲的“食客”,或许真是一个好方法。但于我上面所说体重三角并不矛盾。

用体重评估饮食问题,有2点是需要指出的:
1、要在血糖基本达标,至少没有尿糖的基础上,用体重评估饮食摄入与运动消耗的平衡。如果血糖很高,尿糖很多,身体代谢失衡以及能量异常丢失多比较严重,此时也是不急于用于体重评估的。
2、体重评估是不能是每天都做的,开始时以周计,后面可以是以月计,长期的,也可以一个季度、一个年度进行大的评估。
第二:用血糖评估:

把“该吃的吃上”,然后再根据血糖调整药物或根据药物、血糖微调饮食。

所谓“该吃的”,就是通过计算所得的结果,再加上根据体重要求所做的微调所形成的,它是以“体重及其增减需求、运动量”为参数的。重点说的是热量问题。绝对不是血糖不高就认为是“最应该吃的饮食”。

糖尿病饮食,不看血糖怎能行?这就是要求要用血糖来评估饮食。

用血糖来评估或管理饮食,可概括为两个方面:

1、血糖波动问题----主要是食物的血糖指数。

2、用运动量来微调----主要说的是“加油与跑车”的问题。

血糖波动问题----主要是食物的血糖指数。

糖尿病用药方面,有控制基础血糖为主的,如基础胰岛素或长效磺脲类;有降低餐后血糖为主的,如格列奈来、速效胰岛素类似物;还有号称有“削峰去谷”作用的糖苷酶抑制剂。虽然如此,有时候我们还是要通过饮食方面进行微调。

这里所说的微调,不是总热量的增减,也不是明显的改变产热物质搭配比例,更多的内容包括:

食物加工或烹调方式(米饭或粥的区别);

饮食结构(是否有足够的蛋白质或膳食纤维);

进餐顺序(先吃啥?后吃啥?)

进餐速度(快慢有别)

食物温度(可以试试)

还包括分餐

... ...

即使后面有再多的“点”,也不包括减少主食量!

同样一桌子饭菜原料在那,如何做?如何吃?-----这是聪明糖友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把该吃的吃上”是第一步,根据血糖情况,调整药物或微调饮食,是第二步的事。一看血糖高就减少饮食,减少“那些应该吃的”,是一种错位。

用运动量来微调----主要说的是“加油与跑车”的问题。

饮食计算是以体重及其变化需求和运动量作为参数的。体重的变化需求以及评估是一个“长期”的概念,而对于一天中运动量的变化则是一个“短期”的概念。

饮食计算得出的结果,分配三餐的指导规律,书上介绍的有两种:一是早中晚餐各吃1/3,  一是早餐吃1/5,中餐、晚餐各吃2/5。也有坊间传说,“早晨吃得像皇帝,中午吃得像宰相,晚上吃得像乞丐”。

我提出的建议是:按需分配。

按需分配,可以理解为“加油与跑车”。上午运动量大,早餐就可以适当多分一些;下午运动量小,就要适当减少点;晚上下雨不能出去锻炼了,就更要少一些。

很多人计算饮食,根据自己的运动强度,评估为重体力劳动,每顿饭都要吃2两主食。岂不知,你上午活动量很大,晚餐后就没有多大活动量了,晚餐自然就要少吃一些呗,为啥还要吃2两呢?

有同学下午4点有体育课,中午多吃或许还真不行,那就按照临时指派的工作来安排,出车前再加油。

我有文章。关于饮食分餐的学问。

学习饮食,受用一生。

公众号:陈刚大夫讲糖陈刚大夫讲糖:关于饮食分餐的学问
引起血糖变化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在血糖三角中:

如果生活因素比较固定且合理,血糖高低变化有规律性,就肯定是药物的问题;
如果糖友的用药是固定且准确(注射部位、用药时间等等)的,血糖的高低变化毫无规律,那肯定是生活那嘎达有问题;
如果生活方面和用药都是相对固定的,血糖的变化肯定也有一定的规律性。
而生活,绝对不等于体重三角。
她还涵盖睡眠、心态、生活节奏,甚至包括精神生活层面的价值观、审美观、道德观。

糖友们吃饭,要用心, 不要随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