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提醒,宝宝易患呼吸系统疾病,如何守护好孩子的呼吸?
很多家长不明白,宝宝的呼吸系统疾病为何那么多,鼻炎、感冒、发烧、肺炎、支气管炎、哮喘。孩子生病,家长揪心,所以宝爸、宝妈们要学一些儿童的呼吸系统知识,更好地守护宝宝的健康。#守护每一次呼吸#
宝宝的呼吸道分为上、下呼吸道。上呼吸道包括鼻、鼻窦、咽、喉;下呼吸道包括气管、支气管直至肺泡。
![](http://pic.ikafan.com/imgp/L3Byb3h5L2h0dHBzL2ltYWdlMTA5LjM2MGRvYy5jbi9Eb3dubG9hZEltZy8yMDIxLzA2LzA5MjMvMjIzODQ3NDEwXzFfMjAyMTA2MDkxMTA1MDExOTI=.jpg)
一、上呼吸道
1.鼻和鼻窦 宝宝的鼻腔相对短小,鼻道狭窄,没有鼻毛,鼻黏膜柔嫩,血管丰富,所以易受感染。感染时黏膜充血肿胀,易引起鼻塞,影响吸吮。宝宝鼻窦不发达,上颌窦和筛窦2岁以后迅速增大,至12岁才充分发育。额窦2~3岁开始出现,12~13时才开始发育。蝶窦3岁时才与鼻腔相通,6岁时很快增大。鼻窦黏膜与鼻腔黏膜相连续,鼻窦口相对较大,故鼻腔感染时常累及鼻窦,发生鼻窦炎。婴幼儿的鼻泪管短,开口接近于内眦部且瓣膜发育不全,故鼻腔感染时易引起眼结膜炎。
2.咽 咽部较狭窄且垂直,分为鼻咽、口咽和喉咽三部分。咽扁桃体又称腺样体或增殖体,6个月已发育,若腺样体肥大可阻塞呼吸道,出现张口呼吸甚至呼吸暂停。腭扁桃体俗称扁桃体,1岁末才逐渐增大,在4~10岁时发育达高峰,14~15岁后逐渐退化,因此,扁桃体炎常见于年长儿,婴儿少见。咽后壁间隙组织疏松,当此处淋巴组织感染时,易发生咽后壁脓肿,多见于1岁以内的小婴儿。咽鼓管较宽、短、直,呈水平位,故鼻咽炎时易致中耳炎。
![](http://pic.ikafan.com/imgp/L3Byb3h5L2h0dHBzL2ltYWdlMTA5LjM2MGRvYy5jbi9Eb3dubG9hZEltZy8yMDIxLzA2LzA5MjMvMjIzODQ3NDEwXzJfMjAyMTA2MDkxMTA1MDEzODA=.jpg)
3.喉 宝宝的喉腔呈漏斗形,相对狭小,软骨柔软,黏膜柔嫩且富有血管和淋巴组织,轻微炎症即可引起喉头狭窄、水肿,导致声音嘶哑和呼吸困难。
二、下呼吸道
1.气管和支气管 小孩子的气管和支气管较成人短且管腔相对狭窄,黏膜柔嫩,血管丰富。婴幼儿支气管壁缺乏弹力组织、软骨柔软,支撑作用弱。黏液腺分泌不足,气道干燥,纤毛运动差,不能有效的清除吸入的微生物和有害物质,故易发生呼吸道感染,导致呼吸道阻塞。小儿气管位置较成人高,右侧支气管粗而短,是气管的直接延伸,所以异物容易进入右支气管,引起右侧肺不张或肺气肿。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2.肺 宝宝的肺组织弹力纤维发育较差,毛细血管和淋巴组织间隙较成人宽,间质发育旺盛,血管丰富,肺泡数量少且面积小,故造成肺含气量少而含血量多,易发生肺部感染。感染时易致黏液阻塞,引起间质性炎症、肺不张或肺气肿等。
三、胸廓和纵膈
婴幼儿胸廓较短,前后径略等于横径,呈桶状;肋骨呈水平位,膈肌位置较高,故胸腔狭小而肺脏相对较大;呼吸肌发育差,呼吸时肺不能充分扩张、换气,故易致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出现发绀。宝宝纵膈较成人相对较大,周围组织柔软而疏松,富有弹性,胸腔积液或气胸时易发生纵膈移位。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另外,宝宝的咳嗽反射差,纤毛运动功能亦差,难以有效的清除吸入的尘埃及异物颗粒。
宝宝的免疫球蛋白含量低,尤以分泌型IgA(SIgA)低,且肺泡巨噬细胞功能不足,乳铁蛋白、溶菌酶、干扰素、补体等的数量和活性不足,故易患呼吸道感染。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