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不争

  四月十八日,阴历三月二十六,星期六。

  “草长莺飞三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这是清人高鼎的诗句。
  高鼎生活在清代后期,鸦片战争之后,大约是咸丰年间,无事迹留传,其诗也多不合那个时代,人们一般提到他的都是因为他写的这首有名的放风筝诗《家居》。
  但原诗是“草长莺飞二月天”,我把它改为“三月天”。
  高鼎生活在浙江杭州,我身处塞外青城。因为气侯的差异,在我们这里就是三月天的景像。
  白居易《题大林寺桃花》诗:“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常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春天是如潮水一样,从南往北慢慢涌过,首先是在河流、洼地、平原上漫过,然后才能渐渐涌上丘陵、高原和山地。这个过程可能需要几个月的时间。
  徜徉在宝贝河边,两句气势磅礴的诗从脑子里一下冒了出来:“春风杨柳万千条,亿万神州尽舜尧。”
  此情此景也只有这两句诗才能抒发出内心的情绪。
  1958年7月1日,得知江西余姚县消灭了血吸虫病后,毛泽东激动不已,浮想联翩,夜不能寐,微风拂煦,旭日临窗。遥望南天,欣然命笔。作七律《送瘟神》两首,第二首开篇就是气势如虹的这两句诗。
  春暖花开了,疫情也得到有效控制,绿草如茵,繁花似锦。
  如果能“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那祖国的万里河山那将是一幅何其壮美的画卷。
  想起了一幅传世名画《千里江山图》。
  宋人王希梦用青绿设色,将烟波浩渺的江河、层峦起伏的群山构成一幅美妙的江南山水图。
  假如我能展翅飞翔,不,假如我是一颗卫星,一颗离地面不太远的卫星。
  悬挂在天上用超高分辩率的眼睛(镜头),用画家的眼光观察大地。
  为什么要用画家的眼光?因为在画家眼里,这个世界就是由色彩组成的。
  这样看到的万里河山一定是色彩缤纷的。而且还变化无穷,一年四季、早晚、白黑尽显不同。
  一个如此美丽的世界,超出任何绘画、图像和影视作品。
  把镜头由远到近拉回来,从天上回到地上,从宏观来到微观,看到枯枝、败叶,也有垃圾、虫豸,还有无尽的烦恼。
  幸好身边有这条河,虽然是橡胶坝人工景观,可仍然可以看“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河、山,从来就是神奇的存在,钟灵毓秀。
  这条小河,或者叫小溪,在山间的细流叫小溪,平原的细流叫小河。
  虽然细,却仍是在不舍昼夜的流动。回头向左看,不知道它从哪里来,向右看,不知道它要到哪里去。
  在这条河边,也能做出陈子昂的诗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突然看到两边河沿上镶的一副对联,上联是:“南山文润定襄汉郡,万物不争”,下联是:“金河水泽盛乐魏都,惠风和畅”。
  万物不争,自然惠风和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