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西南人童年的回忆

我的家住鲁西南的一个村庄,村庄西、北两个方向被小汶河环绕,汶河堤上种植着杏树,每到夏天硕果累累,果杏飘香,沁人肺腑。我的童年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在这个美丽的村庄度过的。哪个时代生活十分困难,没有电灯,靠油灯照明。在鲁西南有的县市解决不了温饱问题,经常看到讨饭的,讨饭的一只手拿着打狗棍用来防身,一只手拿着讨饭碗。到了农户门口,喊着:"大娘给碗饭吃吧!”善良的农民大妈抓紧盛一碗稀饭给讨饭人,讨饭人接过稀饭蹲到角落里,用胳膊夹着要饭棍,端着讨来的饭食津津有味的吃着。

我住的村庄村民除了种植粮食还种植蔬菜,村民能解决吃饭的问题,哪个时代文化生活极差,没有电视,电影下乡一年也只能看上五、六次,每到电影队下乡,白天村民早早就把电影放影队的车子拉到放影场地。晚上小孩都坐到放影场地前面,看着电影,嗅着发电机散发的汽油味。我们主要的娱乐活动是夏天小朋友们聚在一起捉迷藏、打坷垃仗;冬天到村庄里面坑塘里滑冰,有时掉进冰里怕家长知道挨打,就用泥土多次浸干衣服上的水分,回到家最终逃不过老人眼睛,还要挨一顿训;当时还有最好的娱乐活动就是听讨饭人唱的河南坠子(我们当地叫瞎腔),晚上兄弟爷们聚在一起,十分认真的听着扣人心弦的河南坠子,到了白天村民每家给唱戏人送一碗粮食。

小时候,很多小朋友穿的衣服都十分破旧,大部分情况是哥哥穿的衣服给弟弟,弟弟穿的衣服给妹妹,没有袜子穿,穿的鞋子都露着脚趾头。到了冬天穿的棉袄前面的灰尘发光,能点燃火柴,当时卫生条件极差,身上长满了虱子,分布在衣缝中间,人们用各种方法清除虱子,有的用开水烫,有的用小锤子砸,无论怎么处理就是清除不干净虱子。

小时候记忆中的老年人,到了冬天,他们白天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有的拿的烟枪有半米左右长,他们用火链取火点燃烟丝,老年人口中吐着烟雾,蹲在向阳的墙边晒着暖,品味着烟香。老年人他们穿的棉裤十分长,能遮住胸口,传说这种棉裤能预防拉肚子。到了晚上他们就到生产队的牛棚取暖,在牛棚里,有许多牛喘出的气使牛棚的温度升高,感到比较暖和。我们同龄的小孩也聚在牛棚里听老人讲故事,一直听到晚上十点左右才回家,哪个时代在牛棚里听了不少寓言故事。

这就是我的童年,弹指一挥五十年过去,让我回味无穷。感谢中国共产党,感谢毛主席领导我们过上幸福生活,实现了我们小时候电灯、电话、楼上楼下梦想,做到了点灯不用油,耕地不用牛,使我们国家成为世界强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