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不如意常有,解决问题3部曲:储备知识、辨识问题、选择策略

给老人家新买空调,安装到客厅并餐厅处,先送到家里,周末厂家师傅上门安装。

知道老房子没有预留空调安装处,我留意外机挂在何处,内机放在哪面墙上,冷凝管道如何布线。这明明是专业人士要做的专业的事,却由我“无聊”反复考虑了。

最后,安装过程几乎符合预期,顺利,满意,不免沾沾自喜。可是,人家撤下从总电源连接过来线路,需要接通自己家电源时候,麻烦了!老房子缘故,插座用的铝芯电线,负荷过小,安全系数不够,家里原有插座不能用。

这时候,回到现实,如梦方醒模样,“是这么回事啊”“应该想到的啊”“咋就没有想到呢”!

作为住过十多年的自家房子,这是房改房,可想而知房子建筑历史够长,当初安装卧室空调时候,曾专门单独敷设空调线路,从室外入户电源处敷设,还是自己动手搞定的!

从买空调到安空调,竟然一直没有意识到使用空调这事儿,直到安装师傅最后提醒电源问题,才恍然大悟明白。

这真是鲜活的心理现象,也就有了有趣的各种解释。

意识中“应该”知道要敷设空调专用电源,却这么长的时间一直在“无意识”,好像出嫁姑娘做好各种准备,上花轿才发现没有梳妆打扮啊。

精神分析理论非常重视被否定的不如意的事情,认为意义大,比如好事多磨获得更多关注,让后面折腾更有价值。

想想也是,面对安装师傅给出重新接线忠告,而且人家表示无力帮助更多,留给我的现实挑战就是保证空调可用,这也给了我表现机会。

老爹抱怨安装空调的应该处理这个事情,不过我明白抱怨无用,这大热天的,快到午饭时候,我开始琢磨问题解决办法,即先临时用上空调,再重新布线。

临时用电要从卧室空调线路引过来,线路很长,设想用多个插排连接上,没想到真够麻烦的,一般插排竟然不能使用空调插头,好在最后解决了。

下午琢磨重新布线,是从卧室扯线过来,还是室外引线进来,这涉及方案优化,线路穿墙,暂时停电,等等。看似是专业技术问题,也是心理应对问题,是凑乎还是负责问题。

好在,最后一番折腾,选择从室外布设线路,确保安全第一,边做边优化。心理顺了,这点事儿也就顺了。

事后回顾,感慨好多,就只说解决问题这一点吧。按照津巴多教授给出的建议,顺利解决任何问题都有这3部曲:储备知识、辨识问题、选择策略。

1、首先是知识储备。比如安装空调这事儿,要有专业安装知识,会连接电路技能。不会也不要紧,请专业人士做专业的事,至于我自己布线接电源,谁叫自己会这点技能来,那就体现自我动手价值感呗。

2、其次是辨识问题。就是把可能原因全部过滤一遍,不要只关注某些方面,这次我的教训就是过于关注安装环节而非使用,导致最后狼狈不堪接电源。

强调辨识问题这步非常关键,这是思维能力的体现,所谓“先定性再定量”“先判断再应对”“先战略再战术”“先诊断再治疗”。一将无能,累死三军,说的也是这个理儿。

如果我不是过于关注某一点,能够跳出来多想到全过程,把所有可能问题过滤一次,也许不会犯晕。当然,也别完美主义,做事情要是万无一失,那就不是普通人了,重点是别自以为是,要意识到出现问题可能。

3、最后就是选择解决问题策略。看起来这很重要,却是水到渠成,人的思维对了问题解决也就顺了。常用策略有3种,包括试错、算法、启发,启发又有逆推、类比、分解。

安空调这个事儿就是买、安、用这个套路程序。至于解决电路这个问题,分解目标,步步细化,有过类似经验,技术解决不难,难的是如何去做,想不想做,舍得多花点钱不,凑乎还是确保可靠,如此而已。

意识到自己做任何事,都有可能乃至一定会犯晕,这才是最有价值的体会。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