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心肾不交是怎么回事?

原创 汶东中医工作室 汶东内经讲堂 今天

讲阴阳,论五行,说世间百病。听得懂,学得会,建立中医思维,且听汶东讲述《黄帝内经》。

各位朋友大家好!

今天我们来讲解一个中医名词,心肾不交。说到心肾不交是一个很常见的症状,这个症状的表现就是上热下寒。心肾不交证的患者他的生活真是水深火热,身体上下两部症状截然相反,上面头昏脑涨、心悸不安,失眠多梦,下面手脚冰凉,腰膝怕冷。一般遇到这种情况,你到中医这里看病,他会说你心肾不交了。而大多数患者对于这个症状都有点摸不着头脑。

心和肾本是两个不相关的器官,又有什么交与不交的呢?有的朋友以为凡是医生都应该懂得这是怎么回事,就到西医那里去咨询,往往得到的答案是,心和肾本就没关系嘛,谈什么交与不交的。这就让患者心里更糊涂了。那么,心肾不交究竟是怎样的一种疾病呢?就让我慢慢道来。

在中医认为,五脏是一个整体,是不可以分割开来看的。为了理清五脏之间的关系,中医采用了五行分类的方法来描述五脏之间的关系。在五脏与五行的分类属性中,心主火,肾主水。我们都知道一个道理,水火不容,这两个有对立性质的脏腑怎么还会产生关联呢?

我们都知道《易经》是一部专门研究阴阳和道的学问,而中医又受到了《易经》的影响。在《易经》中提到阴阳交感则生万物。因此,世间万物都有阴阳两个属性。

在《黄帝内经》说: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因此,水就代表阴,火就代表阳。在人的体内,心所代表的火通过动脉中血液的流动,把热传递到全身,使人体的脏腑和四肢得到温暖。

正常情况下,我们每个人每分钟的心跳次数是60到90跳,人的一生心跳大约为25亿至30亿次。而我们每一天在不同情绪下的心跳和呼吸频率都是不一样的,就比如,在运动后和情绪激动的情况下人的呼吸和心跳频率都是比较快的,而在情绪平稳和睡眠的情况下,人体的呼吸和心跳是需要放缓的。在西医的解剖学认为,人体的心跳、呼吸、消化等重要生理功能,均与人体的脑干功能有关。

西医解剖学认为,人体的脑干位于人体大脑下方,连接脊髓神经,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一部分。我们一个人能否正常呼吸,心跳是否正常,是否可以摄取食物,吸收营养都和中枢神经相关。中医则认为,肾脏功能的健康与否,决定这中枢神经是否能够正常工作。这么说的依据是什么呢?因为《黄帝内经》认为:肾主骨生髓。因此,也就是说一个人肾的功能健康与否,决定这一个人的中枢神经的控制能力和对人体脏腑功能的平衡能力。

除此之外,中医认为肾有两个作用,一个是肾中的命门为人体阳气之根,因此,肾阳始终为心脏的跳动提供着能量的来源。肾的另外一个作用就是肾阴的作用,肾阴有滋养全身水分的作用,因为水能克火,因此水有制约火的作用。在人体中,肾阴就有制约心火的作用,这样才使得火不至于过旺。所谓心火过旺,指的就是心肾不交所引发的部分症状。从这个角度讲,肾和心之间又有着相互制衡的作用。

在中医认为,心肾不交指的就是心与肾的制衡关系失常。在人体心居上焦,肾居下焦。正常情况下,心与肾相互协调,相互制约,彼此交通阴液和阳气,保持动态平衡。如果人体肾中的阴阳失调,就会导致心火扰动,使两者协调关系失常,中医称之为心肾不交。在人体心肾不交就会造成心烦不寐的失眠、心悸不安、眩晕、耳鸣、健忘、五心烦热、咽干口燥、腰膝酸软、遗精带下等等问题。

那么,肾的阴阳失调又该怎么理解呢?

我们都知道人体有两颗肾,中医认为左为肾阴,右为肾阳。肾阳又称为命门。这种观点是根据《难经》的观点定下来的。而肾阴与肾阳之间就存在一个相互平衡的关系。这个平衡关系在《易经》当中称之为:水火既济。

什么是水火既济呢?

在易经中的64卦中,有一个既济卦,这个卦的卦象是,坎为水在上,离为火在下。这个卦的解释说:阴阳和谐之象 上下相通之意。如果有朋友去庙里抽签,抽打这个签就一定会有一步好运。

在人体的肾中,也有这样一个小循环。中医认为肾主水,而肾又在人体的下端,如果肾中的水要去滋养身体上部和其他四脏,就需要一定的动能把肾水推送到人体的上部。而这个动能就来自于人体的肾阳,人体的肾阳就相当于水下之火,而肾阴受到肾中阳气的蒸腾就可以去滋养全身和脏腑了。这就印证了水火既济这个卦象。

中医认为人体肾中的阳气连接着心脉,为心脏的跳动提供源源不断的动能。如果肾中阳气衰微,那么心脏就会出现功能的紊乱,严重的还会导致心脏功能衰竭。为什么会衰竭呢?因为肾中阳气的枯竭。因此,中医认为肾与心有着相互依存的关系。

在中医看来心肾不交这个症状很常见,有很多人在中年以后就会发生这个症状,或者30几岁的时候就觉得有类似的问题,但问题并不严重,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症状会逐步加重。这个现象和人体的肾精逐步走向枯竭相关。除此之外,心肾不交还和先天体质有着一定关系。一个人先天的体质肾虚,就容易引发心肾不交的问题。

在《易经》的64卦中还有一个卦象,叫做泰卦,泰卦的解释就是天地交则泰,我们都知道一个成语就是天地交泰,指的就是这个卦象。泰卦的意思是天气下降为雨,地气上升为云,这样循环往复不断,使得风调雨顺,古人称之为泰。我们都知道另外一个成语,国泰民安。一个国家或是一个地区只有风调雨顺了,才有可能国泰民安。

而中医所说的心肾相交,也就是阴阳交感,身体才能健康,而其本质就是泰卦的意思,在人体中,心所代表的热要下降去温暖脏腑四肢,而肾所代表的水要去滋养心肺以及大脑,使得人体上下交通,人体才能健康。否则就是心肾不交,心肾不交也就是天地不交。天地不交在易经中用另外一个卦象来表示,就是否卦。

否卦的特点就是天在上地在下,泾渭分明。天气不降则不下雨,地气不升则不生云,我们试想一下,一个地方长时间的不下雨会怎么样,会五谷不生,庄稼枯死,井水都干枯了。人们喝不上水,吃不上饭,就会盗匪四起,瘟疫横行。这就是否卦。

否卦在我们身体上的表现就是心火不降,肾水不升,就是这个卦象,一个心肾不交就会出现心烦不寐的失眠、心悸不安、眩晕、耳鸣、健忘、五心烦热、咽干口燥、腰膝酸软、遗精带下等等问题。

而导致心肾不交的症状的病因很复杂,今天我们就来介绍其中的三种类型,一是心肾阴虚、二是肾阳虚导致的心肾不交,三是肝胃不和导致的心肾不交。下面,我就把这三类的心肾不交的症状和大家介绍一下。

我们先来讲解心阴虚导致的心肾不交。

中医有一个理论认为,阴虚则火旺,也就是水的制约能力不足,火看起来就显得有点偏旺了。这就像闹旱灾,没有水喝,偏偏太阳还很旺。这是一种阴阳失衡的表现。阴虚火旺。这种患者会出现心悸失眠,虚烦神疲,梦遗健忘,手足心热,口舌生疮,舌红少苔等症状。

一般中医治疗这类情况,就会使用天王补心丹和朱砂安神丸加减。其中天王补心丹的作用主要是用于滋补心阴,兼有补气的作用。而朱砂安神丸的主要作用是清心火,镇静安神。

下面讲解肾阳虚导致的心肾不交。

肾阳虚的主要症状有手脚冰凉,后背怕冷,多尿等问题,肾阳虚严重的还可以导致脾阳虚并引起腹泻。那么,肾阳虚为什么会诱发心肾不交呢?主要原因是肾阳虚可以导致肾水不能上行去制约心火,因此而引发心火亢盛,出现口舌生疮,心烦失眠等问题。

在中医,有一个方子叫交泰丸。交泰丸适用于心肾不交、夜寐不宁等症。交泰丸,取阴阳交泰、水火既济的意思。药方一共黄连、肉桂两味药,其中黄连苦寒,入于心经,降心火,不使心火上炎;而肉桂辛热,入肾经,暖腰肾、温四肢,并可以使肾水上行去滋养心经。这两味药寒热并用,清心火助阳气,使得人体水火既济,阴阳交泰,以达到治愈心肾不交的目的。

下面讲解第三种,肝脾失和导致的心肾不交。

中医认为脾胃在人体的中焦,为人体气机的枢纽,人体上下气机的沟通,都需要通过这个枢纽。而人体一但脾胃失调或者肝脾失调,则人体的气机枢纽不通,心火不能降,肾水不能升,因此就会引发心肾不交的问题。

肝脾不和导致的心肾不交,首先会出现脾胃的问题,比如说,胃痛,腹胀,腹泻,饮食无味。在此基础上出现胸闷心慌,失眠,腰膝怕冷,手脚冰凉等问题。遇到这种问题,中医一般会采用最直接的办法就是疏通脾胃中焦,使中焦气机通畅则心肾相交,上述的这些症状就自然解决了。那么,具体用什么药呢?这个要根据肝胃不和的症状来看,一般偏于热证的用舒肝止痛丸,偏于寒证的用疏肝和胃丸。

好了,关于心肾不交的三个症状,就讲解完了。这里需要强调一下,心肾不交是很复杂的一种疾病,我们今天只讲了比较简单的三种类型,也就是心肾不交发病初期,不太严重的阶段。所以,建议大家如果出现类似症状,还是要找到您信任的中医那里去辩证论治,这样会最大限度的避免误诊。

在这堂课中,我讲了既济卦、泰卦,还讲了否卦,最后还有一个知识点还没讲,这个知识点就否极泰来。否极泰来的意思是当坏运气走到极致的时候,就是好运气即将到来的时候。这就如同是黑夜与白天的相互交替一样的。

因此,当我们身处在暗夜之中时候不要急,因为这个世界的时间的刻度表已经开始转变,只要你有耐心,就一定会见到东方曙光冉冉升起。因为这个世界的阴阳始终是平衡的。

好的,课程讲到这里,本堂课的内容就讲解完了。谢谢大家,我们下次再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