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方子,治疗了很多双下肢水肿,具体用药用意如何?附医案一则
2017年4月26日。
那时候,我在广东省中医院跟师学习刃针,一个门诊病人。
王某某,男,83岁。
就诊时因双踝周凹陷性水肿。
具体病情
双踝周水肿半年余。
水肿反复发作,2016年9月肾功未见异常,无胸闷气促等不适,无发热恶寒,小便稍频,大便欠通,多日一解。
舌红,苔伏藏深厚感,似被火热炼过,色薄黄。
脉弦滑。
图1 患者舌象
既往无肝病、心脏疾病、肾病、下肢动静脉疾病病史,无外伤史。
今日再次复查肾功未见异常。
中药处方:
山药15g 茯苓30g 泽泻30g 牛膝30g
白术15g 熟附子10g 炙甘草20g 党参15g
赤芍15g 白芍30g 砂仁5g 紫油桂5g
酒大黄15g
*3剂
针灸处方:腹针+足三里、太冲、太溪、三阴交(如图2-3)
图2 腹针治疗
图3 下肢水肿及体针治疗
嘱患者若服用前方后大便烂通畅则去酒大黄,若较前通畅则减少酒大黄量为10g,若大便仍不通则继续服用。
5月4日随访,
患者诉服第二剂后大便通畅如水样,便后舒适,第三剂予去酒大黄。
服药后水肿消失,自觉鞋子明显变大了,满口称赞中医的神效。
嘱继续回邓老师处复诊,继续予针刺治疗,巩固疗效。
分享一个方子
分享这个案例,
一个缘由是想分享一个方子。
这个方子叫三阴寒湿方,为师父吕英教授根据温氏奔豚汤化裁而来,临床应用范围很广,我常辨证加减运用于头晕、水肿、湿气重的患者中,效果非凡。
这个方子的介绍,我直接用许山山师兄博客(博客名叫“普愿贤行”,里面有很多吕英师父的很多经验)里的一篇文章《明医堂方解之三阴寒湿方》中内容,文章中有很多治疗大法,是很有启发滴。
原文
“ 三阴寒湿方
山药60g 茯苓30g 泽泻30g
牛膝30g 白术90g 黑顺片30g
炙甘草60g 生山茱萸60g 生晒参30g
此方乃吕英教授从温氏奔豚汤化裁而出,临床使用范围极广,效果卓著,解决众多难症痼疾。
·对应自然界岭南梅雨季节(阴雨天、气温20℃左右),浊阴充斥天空,人昏沉不爽,略烦躁,六气以寒、湿、热(寒湿郁而化热)为主,以浊阴之气逆上为主要表现。
·出太阳则阴霾自散(附子、炙甘草)
·降浊阴(茯苓、泽泻、怀牛膝)
·热已伤及阴份,故配以土金水相生关系的一味阴药于温阳药之中——山药(不可配生地、熟地、天麦冬)
·此方借助土气发挥作用(白术、人参、茯苓、炙甘草)”
我们,回到这个患者...
回到这个患者,
双踝周水肿。
这水怎么去?
太师父李可老中医在书中讲温室奔豚汤的时候讲到“补火生土,化湿醒脾,补土制水,而消水肿。”
也就是刚刚许山山师兄文章中提到的:
“出太阳则阴霾自散”、
“降浊阴”、
“借助土气发挥作用”。
所以,这个患者我会选择三阴寒湿方为底方。
特别有意思的地方...
还有一个地方特别有意思。
就是舌象。
这个患者的舌象,我其实很难用语言去描述,只能暂且描述为舌暗红,苔伏藏深厚感,似被火热炼过,色薄黄。见图1。
这种舌象,
让我立马想到的就是用酒大黄,
就是那种师父吕英教授常常念叨的阳明最深最里的伏热,这种伏热会耗损真阴。
所以,
第一想到的就是用酒大黄,
二是需要用两倍的炙甘草去伏附子之热(土伏火),
三是可用砂仁、紫油桂引火下行入于下焦,
四是用白芍30g去降甲胆,配茯苓开水热气结,赤芍稍稍开一下南方之热。
方子开好了,
患者一用,
以前很紧快穿不下的鞋子,
一下就变大了。
此案分享,
主要是,
抛砖引玉,
学习各位老师前辈们的经验,
遇到鞋小的患者,
可以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