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 一展纵览欧洲绘画500年是什么感受
“从伦勃朗到莫奈——欧洲绘画500年”相关信息:
展览日期:2020年1月10日至2020年5月5日
开馆时间:09:00-17:00(逢周一闭馆,节假日不休息,周五延长至20:30闭馆)
展览地点:广东省博物馆三楼书画展厅
门票:80元
“西方艺术的历史发展历程如何?”“怎样直观了解西方艺术?”
西方艺术的魅力与遥远使人跃跃欲试,一面想以正确的方式打开学习的闸口,一面又止于种种制约。
可不论读了多少大部头的西方艺术史,都比不过亲自看上一眼,与西方艺术进行一场近距离的、心与心之间的交流对话。1月10日起,广东省博物馆从美国印第安纳波利斯艺术博物馆引进“从伦勃朗到莫奈——欧洲绘画500年”展览,遴选蜚声艺坛的艺术大师提香、鲁本斯、勃鲁盖尔、伦勃朗、高更、雷诺阿、莫奈等跨越地理和时间界限的作品60件,涵盖了欧洲艺术史的主要时期和重要流派,对欧洲绘画500年发展脉络进行整体呈现。
六大单元的作品勾勒了欧洲从文艺复兴的朦胧到兴起,跨越意大利与北方尼德兰,历经巴洛克与洛可可风格、写实主义与古典主义、到新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直至印象派的发展流变过程。
中世纪(公元5-15世纪),欧洲绘画几乎仅限于表现宗教题材。随着文艺复兴的发展,意大利和其他地方的艺术家们开始热衷于以更自然的方式描绘宗教场景。
展览第一单元“欧洲的宗教绘画(1350-1700)”的13幅作品,将欧洲的宗教绘画分为5个阶段,即以 圣经故事及先知、宗教圣徒为主的中世纪,遵循严格色调、姿势、背景规则的13-14世纪,热衷于更自然方式表现的文艺复兴,转向古典主义的16世纪,以及17世纪末对自然直接观察的现实主义绘画形式。
一进入展厅,首先引入眼帘的是阿尼奥洛·加迪约在1380-1390年间绘制的《抹大拉的圣玛利亚、圣本尼迪克特、克莱维尔的圣伯纳德和亚历山大的圣凯瑟琳》。这是一副用蛋彩绘制的四联祭坛画屏,四位圣徒分别绘于独立的画屏上。画家通过细节的处理,拉开与日常世界的联系,营造人物神圣感,区分画面中的人物身份。欧洲中世纪时期,政教合一,绘画与宗教有千丝万缕联系,艺术为基督教服务。
接下来我们可以看到鲁本斯约1621年创作的《君士坦丁凯旋罗马》。鲁本斯与伦勃朗同为17世纪尼德兰画派的代表画家,并且都擅于驾驭色彩,他们一南一北,各领风骚,将巴洛克风格与传统的尼德兰绘画相结合,形成一种新的浪漫主义画风。本次展览的《君士坦丁凯旋罗马》是典型的巴洛克风格,是鲁本斯为制作君士坦丁大帝生平的挂毯画而创作的十二幅油画素描之一。
继续往前,《基督进入耶路撒冷》,是凡·戴克约1617年在鲁本斯指导下创作完成的作品。此画是凡·戴克年仅十八岁时的作品,继承与发扬了鲁本斯的色彩,成为当时公认的最成功、最有影响力的画家之一,也是艺术史上最有成就的色彩师和肖像画家之一。
西方赞助人的乐善好施推动了艺术的发展,艺术家为其服务的同时自身也得到了完善。文艺复兴之后,画家与赞助人的品味变得越发复杂,新的绘画种类发展起来,展览第二单元则展出“画中有'话’:欧洲寓言画、静物画和风俗画(1600-1750)”7件作品。
寓言画一般都映射一个主题或抽象的概念,亦或是通过展示一个复杂的故事来强调其中的道德意义。展出作品之一的《味觉》,是小扬·勃鲁盖尔临摹自己父亲老扬·勃鲁盖尔五幅感官系列画作中的一幅。五觉包括听觉、味觉、触觉、视觉、嗅觉、听觉,是17世纪艺术中一个传统寓言画题材。画面中,一个摆满了珍馐美味的盛宴场景成为味觉的代言,画家利用高超的绘画技巧尽情展现复杂的象征意义。
作品《中国瓷瓶静物画》,是威廉·卡夫卡艺术生涯的巅峰时期创作的,是其极其华丽的静物画作的完美代表。静物画展示的是一组精心挑选的物体,从简单的早餐场景到繁杂堆砌的奢侈品等,通过其摆放方式昭示其蕴含的深意。在《中国瓷瓶静物画》中,卡夫卡不仅展示了荷兰黄金时代里,阿姆斯特丹都市的国际化,还通过剥皮柠檬和打开的怀表,象征尘世的腐朽与时间流逝的必然。
展览中瓦伦丁·德·布伦的《音乐会》,受卡拉瓦乔鲜明的戏剧性的绘画风格,现实主义的细节影响,将卡拉瓦乔的独特风格推广至法国乃至整个欧洲大陆。《音乐会》间接告诫观众酗酒以及其他消遣方式的危害性,成为典型风俗画的代表作之一。
展览第三单元为“惟妙惟肖:肖像画(1550-1800)”。展览现场又将其分为两个区域,一是个性化与理想化并存的传统天主教区绘画,一是简洁与繁复的宗教改革区绘画。
传统天主教区绘画展区,主要展出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文艺复兴时期最受欢迎的定制绘画是罕见且昂贵的彩绘肖像画,艺术家往往通过画作的容貌、装扮等凸显社会地位或婚姻状况。星空模特www.68jiameng.com/special/pcxingkongmote.html
展览中的《拿骚王子画像》是法国艺术家伊丽莎白·路易丝·维热-勒布伦取得巨大成功的一幅作品。该画作中桌上的地球仪和地图影射了拿骚王子爱好冒险。
往前可以看到提香的《男子画像》一画,男子彷佛充满自信地凝视观画者。作为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画家之一,提香拥有高超的绘画技巧,通过简单的几何结构提炼出人物特征,赋予人物理想化的美感与高贵感。
展厅内的一幅《女士画像》,是雅各布·约丹斯成熟风格的典型代表作之一。约丹斯赋予了这位不知名人物平静而庄严的外表,并加上细节象征女子大量的物质财富,左上角毛色鲜亮的鹦鹉象征着该女士已婚。
宗教改革区绘画展区,主要展出16世纪早期至18末期的作品。其中一幅《自画像》是本次展览的重要作品,同时也在西方艺术史上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此作品是伦勃朗23岁的自画像,巧妙地捕捉自己当时的自我意识与雄心勃勃。通过对细节的描绘、戏剧化的布光和阴影效果、华丽的服装,形成了独特的个人艺术风格。
展览第四单元为“如画的自然,欧洲风景画(1600-1750)”。欧洲风景画历经宗教画、自然主义风景画、理想主义风景画、都市风景画等历史演变。本次展览主要展出后三类风景画代表作品。
展览作品老扬·勃鲁盖尔的《河流景观》通过对色彩和画面景深的娴熟掌控,描绘了沉静而壮丽的佛兰德乡间景象。老勃鲁盖尔以小幅历史画、花卉静物画、寓言和神话故事画以及各类风景画独树一帜。16世纪中晚期,以老彼得·勃鲁盖尔、老扬·勃鲁盖尔父子为代表,对大自然的细致观察和实地体验,开启自然主义风景画。迈因德特·霍贝玛展出作品《水磨坊》从乡村景色汲取灵感,同时水磨坊又象征荷兰工业的奇迹。
展览第五单元为“改变过去的传统:1800年后的欧洲艺术”。19世纪的欧洲深处社会变革和技术革新之中,绘画及其艺术机构亦是如此。主要表现在欧洲绘画中心由意大利转移到了法国;画商取代了占据主导地位的教会、市政厅、皇室等;风景画从声望较低到越来越多的画家对其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展出作品《守卫》,实际上是对中东小镇日常生活的想象,既表现出让-莱昂·杰罗姆法国学院派的精确严谨,又有浪漫主义画派的异域风格。
卡米耶·柯罗在探访意大利乡村之后,将视野聚焦于家乡巴黎周边的自然景观。本次展出作品《阿维尼翁新城》便是柯罗直接从法国南部大自然中直接取材,成为了后世包括印象派画家的重要灵感来源。
展览第六单元为“印象派,一种新的风格与趣味”。为挑战学院派传统绘画标准语范式,那些在学院派沙龙中落选的画家组成了一个非正式团体——印象派。
此次展览展出印象派代表人物保罗·高更、卡米耶·毕沙罗、克劳德·莫奈等人的相关作品。其中,高更的《白杨沐风》融合了毕沙罗等其他印象派画家的典型标志风格,个人对不同寻常、甚至扭曲形态迷恋的标志性风格也初显于画作中。在向艺术家前辈们致敬的同时,也透露出他在风景画创作中想另辟蹊径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