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爱扔东西,是到了动作敏感期!家长阻止还是顺其自然?
从怀孕到生产,孕妈经历了一个很漫长的过程,以为“卸了货”就大功告成了,其实更难的在后面。
当我们的宝宝进入一个叫做动作敏感期的阶段时,特别是在孩子2-3岁之间,扔东西就会成为他们常常玩,也是最喜欢玩的游戏了。
我家大宝在2岁多的时候,就开始各种的扔东西,剥个鸡蛋皮,也要剥一块,丢一块,嘴里还配音“啪,啪”。总之不管手里有什么,他就喜欢扔什么,没办法,我这老母亲就要给他服务,丢什么就捡回来什么。
像2-3岁的孩子,都特别喜欢把手里拿着的东西丢掉,家长也会习惯性地捡起来再继续让孩子玩,孩子拿到手里之后还会扔出去。
如此重复,可能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会有缺乏耐心的表现,甚至会训斥孩子。
孩子这样的行为,看似简单,但正表明他们在探寻空间的变化。所以说,家长不要随意认为孩子爱扔东西是不好的表现,其实这只是孩子到了动作敏感期。
儿童动作敏感期一些表现
一般来说宝宝的动作敏感期会从出生持续到6岁左右。家长们要重视孩子肌肉的发展和锻炼,因为扔东西看似简单的动作,不仅能够使身体各个部位得到有效训练,还能够达到一个早期锻炼大脑的效果。
✬求知的欲望
宝宝扔东西,也是在观察这个东西扔出去会有反应:
有些东西一下子就能扔出去很远,比如很重的;
有的却怎么用力都扔不远,比如很轻的;
还有的玩具扔出去是往上飞,比如小飞机玩具;
而有的是扔了会往下落,比如汽车玩具;
小宝宝扔东西是在学习,也是在观察扔出去的东西带给自己的反馈,不仅在其中成长,同时也满足了他们的求知欲。
《卡尔·威特的教育》其理论是:孩子要在玩的过程中触摸事物,扔东西,用实际地摆弄和操作来认识这个世界。
✬得到父母的关注
有的父母看到孩子自己玩得很开心,就去忙别的事情了,但是当孩子发现父母不在自己身边,就会通过扔东西,来增加家长对自己关注度。这是因为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还不够完善,急于表达自己被冷落的情感,但是又不会说,只能用扔东西的行为来向大人表达自己的诉求。
如何引导孩子乱扔东西的行为?
1、父母带孩子一起整理。
孩子会把玩具丢得到处都是,这时父母不要生气,更不要自己整理,这正是引导孩子学习归纳的好时机,家长可以带着宝宝把玩具一起收拾起来,并且告诉孩子自己丢的玩具,要捡起来归回原来的位置上,才是好宝宝。
2、多陪宝宝一起玩。
现在很多家长都很忙,为了生活没有一点时间,但是最好还是抽出点时间多陪陪他们,很多宝宝在家里乱扔东西,是因为自己一个人玩得非常无聊,父母能够有时间和他们一起玩那就太好了。这样不仅提升了宝宝的能力,还能够增强宝宝和父母的亲子关系。
3、引导孩子的动作训练。
加强宝宝的动作训练能让身体的各个部位都能够协调发展,还会让大脑得到更好的锻炼。这个阶段,家长们不能随便制止孩子的这种行为。一定要适当地引导他们,比如说和孩子一起做扔东西的游戏,慢慢陪孩子做动作训练让他们从中学习。
首先是指协调性的锻炼,比如一些需要用到手的动作,以及对全身手、眼、脚的协调锻炼。
然后是指大动作的发展。比如:像走路、跑步等,如果说父母希望自己的宝宝能够更加聪明,就一定要重视这些发展,可能看似简单的动作,却是和发展大脑密不可分地。
4、适当保护,别啥都扔
孩子扔东西的时候,家长们最好上点心,别让他们什么都扔,比如:剪子、小刀之类的,还有一些易碎物品,都是不可以让宝宝随便乱丢的。
Tips:要明确告诉孩子有危险的物品不可以随便扔,不能用扔东西来发泄自己的坏脾气,这是一种非常不正确的行为,然后让孩子一点一点改掉乱扔东西的习惯。
枕边育儿寄语:
婴幼儿时期,正是他们通过自己的方式来探索这个未知的世界,所以家长朋友们,最好不要呵斥孩子乱丢东西,这样不仅打断了孩子的探索欲,也让他们变的不敢去尝试新鲜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