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是学生心灵的导师
有人说:美的环境是一部多彩的、立体的、富有吸引力的教科书,它对生活其中的学生具有“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作用。《学习的革命》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中,他就学会了自爱。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随着时代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学生呈现个性化的发展趋势:一些有个性、有特长的学生,渴望有良师的指点与相助,以更好地发挥兴趣爱好;还有一些学生在成长途中,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惑与疑难,更希望得到教师的理解与帮助……面临种种问题与困惑,新时代的教师,又该如何适应时代需要,为学生的终生发展保驾护航呢?
另外,由于学生学习竞争日益激烈,学习内容与实践活动的增多,他们在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同时所产生的心理压力和心理障碍也日渐增多。这些心理因素的消极作用恰恰阻碍了他们健康成长。作为老师,我们有用怎样的方式指引他们走出困境呢?
一、把爱的阳光撒进每一个学生心田。
师爱是平凡而伟大的,是教师发自内心由衷的热情,是一种自我牺牲、依恋不舍的道德情感,是教育成功的关键。爱每一个学生,不管他(她)贫穷或富有,不管他(她)聪明或愚钝,更不论他(她)温顺或淘气……爱如阳光,教师应同阳光的使者一样,用坦荡的胸怀去认同、信任、激励每一位学生,用平等的眼光去看待他们,让他们无一例外的均衡的享受阳光的温暖。如春风一缕,扬起他们信心的风帆,去劈波斩浪驰向希望的彼岸。让我们每一位教师牢记这句话“要教师阳光到别人心里去,先得自己心中有阳光。”(罗曼罗兰语)只有这样,学生的心灵才会如你一般纯洁、高尚。只有这样,面临人生的种种困难,他(她)才会找到力量的源泉。
二、熟悉和掌握学生的特点,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心灵彩桥的建立,要求教师不仅应是知识的传授者,智慧的启迪者,更应如慈爱的父母、知心的朋友……要成为这种多元角色,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就不应局限于课堂上与学生隔着课桌的学习问题“问答”式的交流,而要走进学生的生活,熟悉、掌握他们的年龄特点、思想状况、兴趣爱好及社会对他们的影响,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教育活动。教师只有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把学生当成知己的朋友,对他们充分地加以信任,这样学生才会把心里话告诉你,他们才会没完没了地向你倾吐心中的沉闷和不快。你看:课堂上学生表现出色时,给予一个微笑;开小差时,给予一个微嗔……这些就如同滋润心灵的春雨,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
三、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陶行知先生曾经告诫我们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体,每个生命体都有闪光的地方。我们应抱着“每个孩子都是一座宝矿”的心态去热心地发现学生潜在的优势,并想法设法创设条件,提供机会,鼓励孩子战胜自我,大胆实践,使这种潜能转化为孩子现实的能力,并逐渐增强、扩大……教师是孩子成长路上的帮助者,鼓励者,在一路的共享欢乐,共渡难关中,老师的心和孩子的心就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四、信任学生,给学生坚强的后盾。
信任是情感产生的基础,关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用真心之犁去耕耘学生心田,必须遵循由点到面,由浅及深的规律。心理学家的研究证明,青春期是不合拍的时期。在这个时期,青少年会经历“七大混乱”,即:权威混乱,时间混乱,两性混乱,自我混乱,学习混乱,角色混乱,观念混乱。所以他们在这个时期特别需要成人做他们的朋友,给他们心理上的具体辅导与精神的鼓励和支持。老师在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学习及思想等各方面情况下,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充分的信任、及时的疏导会让他(她)扬起生命的风帆迎风破浪。
五、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
学生时代,“家庭——学校”两点一线的生活单调、乏味,限制了学生的视野和活动空间。紧张而富于竞争的学习生活,很容易使学生产生紧张、压抑、忧郁的心理。因此,心灵的导师——老师要及时根据青少年好奇、好玩、好动、好积极思维的特点,利用自习或业余时间,组织一些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成长。
作为教师,就应该将一切爱献给学生,以改正学生的错误,启发他们身心的成长,让他们的心灵感受到安全和温暖。通过爱的鼓励和安慰,让他们祛除心中的不安,能够去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学海并非苦海,学校并非地狱。让我们的孩子能够感受到一丝温馨,能够快乐的学习吧!
真心的阳光、关爱的细雨、信任的土壤、宽容的春风……愿同学们的太阳每天都是新的!
(来源:中国校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