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玩易经8:圣人做八卦首先指导的是婚姻

本篇是第492篇原创
01

学习易经避不开六亲系统,后世在学习易经的时候,最初需要背诵的基础知识就是八卦的六亲关系。
把八卦比喻成一个大家庭:
乾卦☰是父亲,
坤卦☷是母亲,
震卦☳是大儿子,
坎卦☵是二儿子,
艮卦☶是小儿子,
巽卦☴是大女儿,
离卦☲是二女儿
兑卦☱是小女儿。
基础的基础。
历来老师要求记熟,但并没有告诉这个六亲系统是怎么来的,这个大家族的体系是怎么来的。
我对日常看起来习以为常的东西总会想个为什么,为什么这种很正常的东西会很正常?然后就去寻找答案。
我这种性格有三个特点:
1、特别不招老师喜欢,老师总喜欢听话的学生。
2、总能发现一些别人发现不了的东西。
3、经常无功而返。
不过关于易经的六亲制度我并不是无功而返。我发现,要研究中国八卦中的六亲制度。就要去研究人类的社会形态。
研究人类社会形态就会发现中国上古社会形态和其他早期的人类社会形态基本上是一样的。有三个特征:
1、图腾制
2、族外婚制
3、级(jie)别(ji)分类制
图腾是一个含义不太明确的观念。总而言之就是崇拜同一个自然物的抽象符号的组织就是一个族群。
说人话就是:
比如中华民族的图腾是龙,罗马的图腾就是双头鹰。当我们看到一个人的身上纹有龙形的纹样,长相又跟我们差不多的时候,我们就会认为这个人跟我们是一个族群的。
上古时代三五十个人就可以成为一个部落,所以有很多部落。每个部落为了与别的部落区分,就有各种不一样的图腾。
这比较类似日本战国时代的大名的家族徽章,也叫家纹。也类似于欧洲中世纪的骑士纹章,欧洲因此还衍生了专门的纹章学。
当拥有了图腾以后,信仰相同图腾的一群人就形成了族群,这些人不一定全部都有血缘关系,但有共同的特点,就是:
说不清自己的血缘关系。
上古时代是母系氏族公社时代,只知有母,不知有父,现在云南那边还有一些少数民族流行的“走婚制”就是这个制度的余脉。
或许是一先一后,或许是同时发生,同一个图腾部族里的人都相信自己的母亲或者祖先是与图腾上标识的事物产生了sex关系而繁衍的自己。
所以商朝人认为自己的祖先是一只玄鸟,玄鸟下的蛋里面孵化出一个人,这就是商部族的祖先;
罗马人则相信自己是狼的后代。维京人则相信自己是太阳神奥丁的后代,死后会去阿斯加德的英灵殿。
不管从遗传学上说有多么不靠谱,人为什么能让鸟受孕?太阳为什么能让人受孕?但是人们相信,当然,那时候还没有遗传学。相信,就够了。要相信信仰的力量,哈哈。
在图腾制度下,人们经常会用部落图腾指代一个部落的人,比如黄帝的部落是以熊为图腾的,黄帝部落的某一个人要与以兔子为图腾的部落中的某一个人结婚,人们就会说熊和兔子结婚了,诸如此类。
这是符号的指代性。这种方法我们一直用到现在,比如:
我们称呼头上有三撮头发的小孩为“三毛”;
或者称呼某个戴眼镜的人为“眼镜”;
比如黄飞鸿有个徒弟因为是卖猪肉的,所以叫“猪肉荣”;
咏春拳叶问师傅的老师本名陈华顺,因为曾在钱庄做过账房先生,所以叫做“找钱华”。
诸如此类。
所以华夏民族认为自己是龙的后代,也是顺理成章的,龙是华夏族的图腾。
因为图腾是部族内所有人关系的共同纽带,所以在这种图腾关系下,人们的所有事物都不是私人事务,都属于公共事物,包括婚姻和财产。
在图腾部落内部,男女想要结婚,必须要首先征得部落组织的同意,组织同意就可以结婚,组织不同意就不能结婚。组织是大于个人的。
因为图腾组织大多是以血亲关系结合在一起的,所以同一个图腾下的所有人,大多是出自共同的祖系。
在符号上以图腾做区别,在姓氏上以“姓”做区别。所以古代有个婚姻规则叫做“同姓不婚”,就是担心出现婚姻关系混乱而做的规定。
对这种组织历史学界有人称为氏族,有人称作姓族,有人称做血亲族或血缘族,在全世界各地都有考古发现,至今在太平洋一些小岛的土著居民中还存在。马克思的《古代社会史笔记》里也做过描述。
02

图腾族有两种:
一种是父系血族;
一种是母系血族;
历史书上说叫母系氏族公社时期和父系氏族公社时期。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应该都有一些印象。
在母系氏族公社时期,最有权威的是外祖母,因为整个族群都是从她繁衍出来的。
人类的第一场社会革命发生于母系氏族制度崩塌,父系氏族制度成型的时候,这是个漫长的过程,以万年为单位计。
革命以后,爷爷成了族群中最有权威的称呼,“老子”就成了自夸的词语。
从一元“母系强父系无”转变到了二元“父系强母系弱”的情况,太极一划分两仪,之前不需要辨识的,现在就变得有需要了。所以父系氏族制度下,辨识亲属就变得非常重要。
因此父亲的兄弟姊妹就划分为父亲范畴,使用同一亲属称谓,比如叔伯姑;
母亲的兄弟姊妹就划分为母亲范畴,也使用统一亲属称谓,比如娘姨舅;
父亲这一系的为阳,母亲这一系的为阴。
这样,本来一个族群就划分成两个半族,也叫做“伴族”,老伴这个词从这里来的。
每一个族群里都有两个半族,当两个族群要通婚的时候,就变成了四个半族的选择。两仪生四象。
根据人类学家对现存大洋洲和太平洋一些土著居民的研究,发现族外通婚的制度主要规定:
同世代之间的两个半族不能发生SEX关系。
我们举个例子说明吧。
假定一个图腾组设定为“无极”,那么根据上面说的分类原则,这个部族就划分为一个阳半族(乾族)和一个阴半族(坤族),两个半族在一起生活,叫做“太极”。这是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的过程。
第一个原则是:乾族严禁与乾族内部通婚,同理,坤族也严禁与坤族内部通婚。但是,乾族和坤族可以通婚。
第二个原则是:为了避免婚姻关系紊乱,把乾族和坤族内部各分为若干等级,普通有两到三级,比较任性的就分为四级到五级。但通婚的两族之间必须保持相同数量的等级。比如乾族有三级,坤族也必然有三级相对应。
第三个原则是:父子异级,祖孙同级。假设张标属于甲级,张标的儿子张小四就属于乙级,张小四的儿子张小小则属于甲级。那么乾族的甲级男子只能与坤族的甲级女子结婚,而不能与乙级结婚。
这种情况下,避免了兄弟姐妹之间的乱伦,祖孙虽然同为一级,但古代祖孙一般相差四十岁左右,很难发生乱婚。
所以《易经》中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四个组合为正配。天风姤为老男配长女,为后悔的意思;泽山咸则为少女配少男,干柴烈火。
在风水中有“爷爷的坟墓风水主要影响孙子”的理论,其根源来自于这里。
03

先秦古礼是“男女授受不亲”,男女走在路上遇到了,要回避。希腊的斯巴达城邦有男女成年以后分住在隔开的“大房子”里,男性平时进行战斗训练,女性则负责日常生产的传统。
经人类学家杜尔干考证,中国上古时代也有很长的一段时间是这样的传统,只是中国的男人平时是训练耕种和作战技巧。
通常在春秋两季的月圆之日,男女之间互相开放,举行大型的聚会,晚上有篝火晚会,这就是“春社”和“秋社”的来历,在“社”上,男女相“会”,繁衍生息,这是“社会”的来历。汉代以后演变成专门的祭祀活动了。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可以窥见传统“社会”一点风采。
中国的《诗经》里面有大量描写此类“社会”的诗句。比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描写的是一位住在集体宿舍的少年思念一位女子的情形。
而发生在河南汝州市附近汝河旁的《汝坟》则用“遵彼汝坟,伐其条肄,既见君子,不我遐弃。”描写了在一对男女在野外约会时的急切心情。用“鲂鱼赪尾,王室如毁,虽则如毁,父母孔迩”,来描述两人像发情的鲂鱼一样,尾巴都变红了,正在交尾,这时候还东张西望,害怕父母走得太近,被发现的情形。
食色,性也,人类的天性如果被压制,就会偷偷摸摸去做,像《汝坟》中的那对恋人一样。所以,必须要做出严格的规定并且从小进行教育,才能让大多人自觉遵守。因此就有了“伏羲氏始做八卦,以别婚姻”的行为。
伏羲氏通过符号对sex制度和婚姻制度进行浓缩,并且一代代的传下来,到了孔子那里,孔夫子就说:
“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
所以《序卦传》是从屯卦开始说,“盈天地之间唯万物,故受之以《屯》,《屯》者盈也,物之始生也。”
为什么《屯》卦是“物之始生”呢?《屯》卦六二爻的爻辞是“屯如邅如,乘马班如,匪寇,婚媾”。这是骑马出去找媳妇的意思。具体的意思我们说到后面《屯》卦的时候再详解。
没有老婆,孤阳不生,出去找到老婆了,男女交媾,才可以繁衍后代,然后才能生生不息。所以后面紧跟着《蒙》卦,为啥?因为有孩子了,要教育孩子,要开蒙了呗。
好,我们今天就暂时分享到这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