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嘉靖、万历时期的瓷器风格
明代嘉靖朝共45年,国力衰弱,景德镇官窑开始施行“官搭民烧”制度,由于民窑器的烧造促进了制瓷技术进步,缩小了官窑器和民窑器之间的差别,所以嘉靖民窑精瓷已与官窑器之间无明显差别,嘉靖朝使用过三种色料,东平产陂塘青、瑞州产石子青和西域产的回青料,而官窑青花几乎都掺合使用回青和石子青。由于青花钴料不同成分、不同比例和烧制温度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颜色。嘉靖前期有一种呈黑蓝色的青花,色泽深沉灰暗,有晕散现象,和正德晚期青花发色类似。另一种发色浅淡鲜亮,极富神韵,有成化青花的效果。最具嘉靖朝特点的青花发色浓翠、蓝中泛紫、艳丽而浓烈,是嘉靖青花最上等的颜色。有关道教内容的纹样也被大量的绘制在青花瓷器上。装饰画面的布局构图趋于富丽繁缛,缺乏层次感,但布局比较讲究排列对称,这可能是受到明代缂丝织品纹样的影响,绘画技法上大多采用双勾轮廓线填色,也称“双勾平涂”,填色细致讲究,色彩很少溢出轮廓线外,画风较自然,多写意
有关文字类装饰也是一大特色,在整个嘉靖朝十分流行,常以树木或花枝缠绕成“福”字、“寿”字、“康”字、“宁”字等,还常用“五谷丰登”、“国泰民安”、“万寿无疆”等祈福语句,有粉饰太平之意。
明代隆庆(公元1567—1572年)朝仅历时6年,青花完全承袭嘉靖风格,未署年款的青花瓷器,很难与嘉靖、万历朝的区别开来。由于有“官搭民烧”,刺激民窑发展,故民窑青花中的精品,已与官窑瓷相媲美。
隆庆青花以回青料为主。青料选料精细,煅烧技术纯熟,所以青花发色蓝中泛紫,浓重鲜艳,纯正稳定,回青料已被运用的炉火纯青。
明代万历朝共48年,瓷器产量剧增,品种繁多,数量巨大,还出现了专供对外贸易的外销瓷。万历中期以后器物造型也开始转变,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此风格一直影响了明末乃至清初青花瓷器的面貌。万历青花胎土淘炼不够精细,所以总体质地不如前朝,较粗松,制作工艺也不如前朝精细。民窑器胎体大多厚重,修胎不规整,琢器类有明显接痕,碗、盘类的圈足足径比较大,底足制作粗率,大多为粗砂底,有明显的跳刀痕,个别的是平底或浅宽圈足,底部中心落款处常有凹陷,露胎处有火石红和铁锈斑点。
明代万历早期的釉面比较细腻、肥厚,光泽度强烈,玻璃质感极好,晚期的釉质稀薄,还常有缩釉现象。瓷器多变形,不平整,盘塌底严重,碗、盘足内有跳刀痕和火石红色。早期仍然使用回青青料,发色浓重艳丽,蓝中泛紫。中期因回青用竭,改用浙江产的浙料,由于从传统的水选到火煅,迅速提高了青花的发色质量,使得浙料呈色青翠幽蓝,蓝中泛灰,多有晕散,色调颇具沉静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