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之起源

哲学探源:楹联者,对仗之文学也。这种语言文字的平行对称,与哲学中所谓“太极生两仪”,即把世界万事万物分为相互对称的阴阳两半,在思维本质上极为相通。因此,我们可以说,中国楹联的哲学渊源及深层民族文化心理,就是阴阳二元观念。阴阳二元论,是古代中国人世界观的基础。以阴阳二元观念去把握事物,是古代中国人思维方法。这种阴阳二元的思想观念渊源甚远,《易经》中的卦象符号,即由阴阳两爻组成,《易传》谓:“一阴一阳之谓道。”老子也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老子》第42章。)荀子则认为:“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合而变化起。”(《荀子

礼论》)《黄老帛书》则称:“天地之道,有左有右,有阴有阳。”这种阴阳观念,不仅是一种抽象概念,而且广泛地浸润到古代中国人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万事万物的认识和解释中。《周易序卦传》“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有礼仪有所措。”《易传》中,分别以各种具体事物象征阴阳二爻。阴代表坤、地、女、妇、子、臣、腹、下、北、风、水、泽、花、黑白、柔顺等;与此相对应,阳则代表乾、天、男、父、君、首、上、南、雷、火、山、果、赤黄、刚健等。这种无所不在的阴阳观念,深入到了汉民族的潜意识之中,从而成为一种民族的集体无意识。而阴阳观念表现在民族心理上,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对以“两”、“对”的形式特征出现的事物的执着和迷恋。“物生在两……,体有左右,各有妃藕。”(《左传昭公三十二年》)“天下的道路,只是一个包两个。”(《朱子语类》卷九十三)“成熟、新生,二者于义为对。对待之文,自太极出两仪后,无事无物不然;日用、寒暑、昼夜,以及人事之万有——生死、贵贱、贫富、尊卑、上下、长短、远近、新旧、大小、香臭、深浅、明暗,种种两端,不可枚举。”

(叶燮:《原诗》外篇)这种根源于阴阳二元论世界观偏爱成双结对的民族心理,是对偶句式得以产生并流行的深层原因之一。前人的许多论述,也注意到了这种联系。《文心雕龙丽辞》:

造物赋形,支体必双;神理为用,事不孤立。夫心生文辞,运裁百虑。高下相须,自然成对。……体植必两,辞动有配。……

语言寻根:一副标准的楹联,它最本质的特征是“对仗”。当它用口头表达时,是语言对仗,当它写出来时,是文字对仗。语言对仗的含义是什么呢?通常我们提到要求字数相等、词性相对、平仄相拗、句法相同这四项,四项中最关键的是字数相等和平仄相拗,这里的字数相等,不同于英语的“单词数”相等,其实质上是“音节”相等。即一个音节对应一个音节。在英语中,单词“car”与“jeep”在数量上是相等的,但音节不相等。而汉语“kǎchē”与“jīpǔ”,数量相等又音节相等。汉语之所以能实现“音节”相等,是因为汉语是以单音节为基本单位的语言。音节、语素、文字三位一体。汉语每个音节独立性强,都有确定的长度和音调,音调古有平、上、去、入四声,今有阳平、阴平、上声、去声四声,皆分平仄两大类。平对仄即谓相拗。这样,汉语的语素与语素之间(即字与字之间)就能建立起字数相等、平仄相谐的对仗关系。而英语中,即使事物的名称、概念能够相对,单词的数量和词性能够相对,两个句子的句式能够相对,但其音节长短不一,独立性弱,可自由拼读,又无声调,故无法相对。楹联大多数是写成文字,并且很多时候还要书写、悬挂或镌刻在其它建筑物或器物上。因此,楹联对仗的第二层即是所谓文字相对。文字相对意味着楹联不仅是语言艺术,又是装饰艺术。作为装饰艺术的一副楹联,要求整齐对称,给人一种和谐对称之美。汉字又恰好具备实现整齐对称的条件,它是以个体方块形式而存在的,方方正正,整整齐齐,在书写中各自占有相等的空间位置。它具有可读性,又具可视性。其方块构形,既有美学的原则,又包含着力学的要求。它无论是横写与竖排,都能显得疏密有致,整齐美观。而英文呢,它是拼音文字,每个单词长短不一,只表音,不表义,更无可视性,只能横排,不能竖排,无法从形体上实现真正的对称。下面试举两个意思相同的中英文对偶句进行比较,以进一步说明为何只有汉语才有真正的对仗,而英文和其他拼音文字则不能。

【图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0)

相关推荐

  • 刘礼吾:因一副对联引起的思考/拾级而登勿惜脚力此处花源即泰岳;一层更上须存心气当年鹳雀亦昭阳。非议颇多!你怎么看?

    因一副对联引起的思考 刘礼吾 楹联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它是建立在汉语单音节.一个音节对应单个方块汉字(包括多个同音字)的特点而存现的,其源头则是桃符和诗赋中的对偶句.但不管它发端和兴盛于哪朝哪代,楹 ...

  • 王国仲连绵词及其在对联中的应用

    [作者简介]王国仲  1955年生于黑龙江拜泉.曾工作于大庆油田公司.中国楹联学会.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中石油作家协会会员.从事对联创评研编多年,著有<平仄斋两行集><联理探析> ...

  • 人间联话(14) 王国仲先生 反复在对联中的体式及效用(上)

    [作者简介] 王国仲, 1955年生于拜泉县.网名何分伯仲.退休于大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离退休职工管理中心,曾任党委书记.高级政工师.中国楹联学会会员.黑龙江省楹联家协会副秘书长.大庆市楹联家协会副会 ...

  • 律句·对偶·对仗

    关于"互成对"与"当句对" 崔玉龙,山西省夏县人,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楹联学会.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运城市诗词学会高级顾问.运城市楹联学会顾问.夏县诗词楹联学 ...

  • 对联基础知识(8)

    原文地址:对联基础知识(8)作者:散漫斋主 当代著名学者.哲学家.国家图书馆馆长任继愈先生在1999年7月13日给我的复信中说: "楹联的产生,从思想上讲,由于有对立统一的辩证法,不对仗,即 ...

  • 走近对联2:了解对联的起源、沿革和分类

    大家好,我是杏坛植杏人."走近对联″专题共五期,这里是第二期. 上一期说了什么是对联.对联的构成及对联的张贴问题.这一期,接下来介绍对联的起源.沿革和分类. 一.对联的起源 关于对联的起源问 ...

  • 关于对联的起源/吴直雄

    关于对联的起源吴直雄我们只要随便翻翻古今对联专著及近几年来的报刊,就会发现:人们在谈及对联起源时,就其句式.句法,往往上溯至秦汉乃至殷周:就其首联,则多数断定为后蜀:就其早期运用情况,一般只是逮及宋元 ...

  • 对联的起源、分类、特点

    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可以说,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对联自产生的那天起,就在我国文学百花园中站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为广大 ...

  • 对联的起源

    也 试论对联的起源  肖泽龙 谈及对联,首先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对联的源起.关于对联的起源,学界内有种种讨论,至今未能有定论.当前普遍为大家所认可的一种观点梁章钜(或者说纪盷,前者师从后者)所提出的 ...

  • 对联起源考证

    [摘  要]本文主要说明二个问题:其一是提出了考证(和辨误)对联起源时所应该遵循的标准:这个标准大旨有两条,即:必须是对联,所依据的文献必须可靠.其二是用上述标准对四个持之有据的对联起源说进行了考辨, ...

  • 颜鲁公联与对联起源

    颜鲁公联与对联起源 来源:光明日报  时间:2018-09-05 多宝塔碑(局部) 颜真卿/书 颜鲁公即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他有一副对联挂在探春房内.<红楼梦>第40回说探春房内西墙当中挂 ...

  • [联艺杂谈]关于对联起源的一些思考/作者:时习之

    一 梁章钜在<楹联丛话>卷一"故事"中,第一条就写著名的"余庆""长春"联.文字不长,照录在下面: 尝闻纪文达师言:楹帖始于桃符 ...

  • 先后天叠加,分阴阳、定顺逆。放大9*60倍,考察遁甲起源

    阳顺阴逆的由来 先天八卦描述一个基础方向(远近),如下: 顺时针依次遍历先天八卦中的各卦,可以得到阳四卦(震离兑乾)由近及远,阴四卦(巽坎艮坤)由远及近.由近及远是往,由远及近是来.<易> ...

  • 地球与月球的起源可能将会被破解,月球曾经可能是颗行星!

    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一颗天体.关于月球的起源一直是人类困惑的谜题.科学家对此也提出了多种假说,如分裂说.同源说.俘获说和撞击说. 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一颗天体.关于月球的起源一直是人类困惑的谜题.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