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敏军:初访郑公塔

投稿邮箱

297235310@qq.com

《禅宗祖师传说》新书面世,老友送我一本。喜不自禁,当晚便一口气读了二十来篇。故事都不长,很多都是我从小至今听了又听的民间传说。读到《鲁班与四祖打赌的传说》,不禁看了又看,尽管这是“关公战秦琼”的故事再版——人物时事相差十万八千里,却并不影响我油然生起探访郑公塔的那分冲动。
说走就走的一场旅行,好在路程不远。周日上午8点出发,穿过大河街区一二华里,沿余苏村头的水泥路,向车路村进发。路线,我再熟悉不过了,三年前我防汛所在地,郑公塔呢,就在车路村西边。
四十分钟便可到达。行进中,些微雨滴时不时洒落在车窗玻璃上。哦!久违的甘露!——但我并不相信这雨会真的来一次酣畅淋漓,同行的二友也都不信真会下雨呢。——旱,太久了,久得让人们习惯了无雨的日子。父亲最爱在日历上写写画画,他老人家记录的结果告诉我,从5月24日下雨之后,再没下过一场透雨呢。
车子从雷咀村中间唯一的主干道穿过,尽头便出现了分岔,一条道向南,从围垦的长安湖中直通太白湖边;一条路向西,沿坡岗地通往车路村。一看时间不到九点,二友人不约而同的要求从南边绕道太白湖堤,一睹闻名遐迩的太白湖尊容。从地貌来看,黄梅北高南低,形如壮汉的躯干,北部山区有三大水库;中部如腰,两边是龙感湖和太白湖;南部是与九江分界的长江。形象地描述,这地形就是“头顶三盆水,腰挂两只壶(湖),脚踏一条江”,黄梅“鱼米之乡”的美誉,“太白渔歌”和“濯港晚渡”的古十景,太白湖自有其重要的一席之地。
出雷咀村百余米,眼前喧闹繁忙的机械作业便吸引了二友下车拍照,记录这项人民盼望已久的连通省城的高铁工程。已然挺立的桥墩,从长安湖东向西穿境而过。桥墩旁有施工便道,我们不抄近路,朝着既定目标颠簸了几分钟,爬上太白湖堤,向西沿堤行进。
走不到三四分钟,估摸着怕是2016年防汛时开车经过的“伤心地”位置,我便后悔不该走湖堤路了。堤面坑洼不平,深深的车辙让小车几乎无法前行。说那是“伤心地”,是有故事的。那年大汛,每公里设一哨棚,木料搭的,帆布覆盖,用绳子把帆布绑定,绳子的一头用大扁铁钉在地上,露出的铁头扎破了我的车胎,当即瘪下去不能行进,车胎也报废了。当时真是欲哭无泪呢,今天说来轻松,全因忘却了湿热的烈日下自己动手换上备用胎的辛苦和笨拙,记住的只剩下“第一次动手”的成功快感,呵呵。
堤面加宽了,堤顶也加高了许多。大旱之年,左边的湖面,离脚下是那么的深和远,让我坐车上心里有些发瘆。湖水泛着涟漪,无风也秋波涌起,时不时的激起朵朵浪花。也许是开阔的湖面、清新的空气吸引了二友,也许是车子的缓慢和轻颠使二友紧张,他们执意下车沿堤步行。十分钟的迎湖路,开车硬是走了一刻钟!走完迎湖面的堤顶路,与河道相连的拐弯处是排灌闸。四千亩长安湖田地的生命闸,已然修葺一新,用石块砌护了坡岸。
这里,是我曾经战斗过的地方——与村民一起奋战两个多小时,我也双胁夹着砂石料参与抢险,累得不能动弹。村党员李艳桥、於超华他们跳进激流漩涡中,用花柳条布和砂石料压住管涌,抢险结束才发现手机也泡在了口袋里。拍岸的大浪足有一人多高,那场景依然清晰,那漩涡依然清晰地在脑海中旋转!
临近车路村口,高压电线下,与堤坝交叉的丁字路口,正是当年防汛我们的哨棚位置,1号棚,几棵树横竖扎起的帆布棚,我们住了两个多月的地方。湖水从堤坝向里面长安湖漫过的场景,我记得;长蛇从板床边嗞嗞溜过,我记得;8月1日那晚风雨雷电掀翻棚子淋湿我们守棚人员全身,我记得;日夜一起巡堤战天斗地保安澜的一号棚“棚友”,一个一个,我记得;更记得作家朋友们采写的模范人物梅华、李艳桥和那“飘扬的红丝带”,还有质朴的村民们留给我们哨棚香脆可口的绿皮瓜、又大又甜的西瓜,虽然叫不来姓名,但他们的模样儿一古脑儿在眼前即刻浮现出来……
到郑公塔绕不过车路村。太白湖把黄梅县最西边的车路村与武穴市郑公塔社区连在了一起。两地共一条并不宽阔的马路进出,马路两边村民的房子互相交错,并没十分严格的地域界限。至于为什么叫车路村,三年来我一直在探寻。大约,双城驿是古蕲州府治下的黄梅县、广济县(今武穴市)两地分界处,属古官道,而车路呢,就是古时官、商为主的车路。以此形成的村居,其实早先叫“车路口村”——防汛时在刘爷爷家吃饭,当年76岁的刘爷曾向我说起过这名字。只是,不知从何时起,偷懒的人们生怕多说一个字,省略成了“车路村”,反倒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驱车穿过车路村来到郑公塔街上,这时雨居然下了起来,下得样子挺像一回事的,湿不了衣衫,却足以打湿相机镜头。塔在什么位置,我们得向店家打听。防汛那阵子,大河镇境内道路受水阻隔,我们不少次是从郑公塔这边往来车路村防区,要么是匆匆的来,要么是归心似箭的回,从没动过心思到街上走一遭。那些日子,感受到郑公塔的繁华,是从刘爷爷脸上那满意的笑容里读出来的。他每天凌晨三四点起床,收网、取笼,网到的鱼虾送到郑公塔街上卖掉,一二十元现钞装进口袋,不到早饭时分就回到家中。有时,二三十元、三四十元收入,老人就买回一些包子、油条,与媳妇、孙儿孙女一起分享,那满是成就感的脸上,绽放着对郑公塔街区无尽的满意。
“一塔犹今古, 孤危耐雨风。湖山环锁外, 烟月影笼中。”清朝人的诗句言犹在耳。郑公塔,在那离街区不足二里的路边!门口的铭牌上,明确的记述“塔初建于元大都二年”。七百余年的古塔,七层,八角,形成锥体形结构。青砖砌成,不少砖上铸有古朴的图案花纹。每一层都有檐,有门窗样式。奇怪的是上部铜顶包着塔头,连着八个角,像给塔戴上了一顶古军帽。最上边,安装有铜葫芦样的尖顶,如同咱梅城宋塔。细雨菲菲,连地上的灰尘都粘不拢的,却刚好把塔顶上茂盛的荆棘条涤荡得干干净净,翠绿欲滴。
郑公何人,无从考证,以姓氏或人名命名的塔怕是少见。为什么修这塔,黄梅民间传说中,有“太白湖上航标灯塔”之说。只是沧海桑田,史载“郑公塔在太白湖畔”,我们驱车十多分钟,也未曾到达湖边,甚至连水面也没望见呢。如同蔡山江心古寺,离江已是五六里远!
黄梅民间关于郑公塔的传说,我知道的有两个版本。一说就是《禅宗祖师传说》一书收录的,四祖道信祖师为保一方平安,与鲁班师傅智斗,鲁班师傅败走,在大河境内留下三方围石、仅一方雕花的“鲁班亭”,落得个“毛手毛脚”的臭名;道信祖师把借来的塔随手放在太白湖边,不料塔沉了下去拔不出来。黄梅方言中的“沉”与“郑”同音,所以叫“沉(郑)公塔”。另一说,是道信大师向天帝求一尊塔,为方便搬运,锯成两半挑回。路过太白湖,放下担子洗手,半尊塔沉了下去,命名为“沉(郑)公塔”“沉(郑)家塔”。另一半搬回黄梅高塔寺,即今天县城的古塔。
如要考证的话,两则关于塔的起源故事都经不得推敲。传说中的鲁班,史上有人物原型,公论就是战国时期的公输班,会造各式兵器和战车的能工巧匠,而四祖道信祖师,唐朝初期人,二人生活的年代相距千年。郑公塔呢,明确的是元朝时修建的,黄梅县城的古塔,又称梅城宋塔,外观结构不同且时间相差明显。显然,两则故事,大有“关公战秦琼”之实。
太白湖的美妙传说,多得不可数尽。我们一代一代的人都是听着这美好的传说而长大、终老。郑公塔与梅城宋塔、大河鲁班亭的美好关联,却如同那一街两边车路村、郑公塔社区的居民生活一样,紧密和谐地相关联。拨开美好传说的美丽面纱,郑公究竟是何人?为什么会建这座塔?元朝短短九十几年,这块土地上,还有什么神奇传说?……
郑公塔有谜,我们还会再来……
作者:王敏军  供职于黄梅县文联  湖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

编委会

曹锦军

总编

湖北省作协会员

湖北省摄协会员

魏鲜红

主编

黄冈市作协会员

唐亚红

执行主编

黄冈市作协会员

征稿启事

黄梅曹锦军围炉,传播民间文化和旅游的文艺自媒体,主要方式是文学和摄影,广泛征集湖北黄梅以及鄂赣皖一带稿件(自然风光、民风民俗,家乡故事等文学、摄影、美术、书法作品),要求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所有投稿,视作授权围炉结集出版,其他媒体采用,须给原创作者相应稿费。

投稿信箱:297235310@qq.com

285590079 @qq.com

微信公众号:caojingjun19731216

推荐链接:

(0)

相关推荐

  • 武汉环线的“苹果”效应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   图源:般若 100多年前,春夏之交,省府衙内, 窗外,狂风肆虐,暴雨如注. 一位老人缓缓起身,面对墙上的地图,他指着东北角,划了一道线 ...

  • 亲历|往返徒步15公里,去看南洞庭湖风光

    在沅江,你不去看看南洞庭湖风光,是一件很遗憾的事情.洞庭湖里的经典画面是渔舟唱晚和芦苇荡. 这次我决定从沅江市区徒步七公里左右前往南洞庭湖自然保护区,去看看那里的景致.从以往的经验来看,也就是徒步两小 ...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湖北黄冈武穴郑公塔

          黄冈武穴郑公塔又名椿山塔位于湖北省黄冈市武穴市郑公塔镇老街东约100米.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距黄冈黄梅四祖寺塔南18.8公里. 武穴郑公塔建于元至大元年(1308年),明成化三年( ...

  • 畅饮郑公塔

    投稿邮箱 297235310@qq.com   一塔犹今古, 孤危耐雨风;湖山环锁外, 烟月影笼中.                         --题记    曾经在"许嫂插旗定湖滨& ...

  • 王敏军:烟雨迷人塔儿畈

    初夏的雨后,烟笼雾绕的塔儿畈最是迷人.也许是我不爱在雨天出门,少见多怪的缘故,但如此梦幻般仙境的小山村,看过还真叫人难忘. 进到柳林街区入口,正拐弯处,往右,不起眼的一道岔口,就是通往塔畈村的必经之路 ...

  • 大别山鹞落坪野花初访99种

    这个五一节,约了几个花友去安徽省岳西县的鹞落坪刷花,特别幸运的是,同行的有我们植物圈的周欣欣(柳大).鼠叔两位大伽,还有当地保护区的两位储老师带路,鼠叔已经第一时间新鲜出炉了精彩的游记<鹞落坪& ...

  • 初访兜率寺(下)

    入寺 尽管知道这是兜率寺并没有院墙,可一块寥寥数字的文保碑,两个石狮几十层台阶就这么简简单单的组合散布在山路草木之间倒是真的随性.略感意外但又觉得这才是方外之地应有的模样.一对石狮是圆霖法师的弟子所赠 ...

  • 喜李学成先生初访敝庄

    其一 路问崎岖到小庄,雨中榴火正芬芳.笠蓑卸负惊头白,茶果浓情感谊长. 四顾三番欣境雅,七旬四岁羡身康.同龄且喜无他好,共乐丝弦唱夕阳. 其二 未承绝唱似嵇康,相对咿呀抖激昂.一调初弹鸾未协,几番重鼓 ...

  • 郑公伐胡

    郑公伐胡 从前,在郑国西北面有一个小国家,叫胡国:郑武公时时觊觎着水草丰美的胡国,总想一口吞并它.可是,胡国人个个擅长骑马射箭,勇猛骠悍,而且始终严密警惕着郑国.因此,郑武公不敢轻举妄动. 怎么做呢? ...

  • 初访潮安龙湖鹳巢乡

    7月13日上午,和岭东文化的小伙伴从普宁出发来到潮安龙湖镇鹳巢乡,拜访当地的李伟航兄,受赠一套鹳巢乡志.鹳巢族谱,看时间早,顺也请李兄向导,走走鹳巢的村落与祠堂.来时原未计划走村落,相机也嫌重没带上, ...

  • 初访汕头鸥汀寨

    按计划,7月21日周六是要往鸥汀,结果遇上中新社祠堂工作室要去看潮阳郭氏竹桥.泉塘.南阳.铜盂四房头四乡里四座郭氏宗祠家庙大夫堂,所以略改行程.这天午后走访南阳乡毕,先行别过,和如果兄.阿新,及祠堂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