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袤童话:长大了做什么,谁知道呢?
博士博,
做凳脚,
前头走,
后头落。
我本来应该当木匠的。我大哥是个木匠。木匠在我老家又叫博士。常常跟在别的小朋友们后 面一起唱: “博士博,做凳脚,前头走,后头落。” (另有一说: “博士博,斗凳脚,前头斗,后头落”, 斗的意思是把凳子脚和凳子面拼在一起。)大哥拿眼睛瞪我。大哥做木工活的时候,我就围着他转, 目不转睛地看,手痒。大哥让我跟他一起拉锯。 东拉西扯。累人。还不如大哥一个人拉锯。我喜欢闻刨花的木香味儿。喜欢听大哥讲的木匠的祖师爷鲁班师傅把刨花抛进水里变成鱼的故事。后来我吃那种薄薄的长条形的小鱼干时,总以为是刨花变的,甚至吃出木头味儿来。可惜我没成为木匠。不过,我至今还喜欢做木工活,做不了大 的,就做个小的:一个木头勺子呀,一个木头茶则呀,自得其乐。
我本来可以当个裁缝的。我大姐是个裁缝。 大姐有一辆当时非常时髦的脚踏缝纫机,还有一台更时尚的锁边机。大姐做衣裳时,我就在她的缝纫机边转来转去,看她怎么把两片裁开的布, 放到嗒嗒作响的钢针下,缝成衣裤。有时大姐也教我踩缝纫机。我最喜欢踩缝纫机了。脚一踩, 那缝纫机针就一上一下像鸡啄米似的嗒嗒嗒嗒响。好玩儿。我长大了要是当个裁缝多好啊。从 小到大,每年春节大姐都要为我做一套新衣服。 让我喜气洋洋地穿出去拜年。感谢大姐让我的童 年不灰溜溜。可惜我没有成为裁缝师傅。有趣的是,我名字中的萧字,从甲骨文来看,下面的肃 字,竟然是绣字的初字,一只手拿一支笔,在画 图案,原来跟刺绣、缝纫大有关系啊:先画好图案,后裁剪刺绣,再制成衣服。
我本来也可以当个理发师的。理发师在我们 那里叫“剃头佬”。我二哥就是一个“剃头的”。 二哥学过很多手艺,没有一个学成,最后跟我们那里最出名的“剃头佬”学会了剃头。二哥给人 家剃头时,我就在旁边看他剃。那时候的推剪还是手动的。喀嚓喀嚓响。虽是毫末技艺,却是顶上功夫。这对联好玩吧。二哥帮人剃头时,走村串巷上门为人剃头(还要说饭,就是到某家预订 一餐饭)的时代已经过去。二哥就在家里开了剃头铺。可惜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剃头佬变成了理 发师,会使手动推剪、会用荡刀片(把刮胡子的刀子在那个油腻的片子上荡几荡就会锋利许多)、 会刮胡须、会掏耳朵的剃头师傅已经很难找到。 我终于没有成为剃头佬。不过,我还是自己买了电动推剪,给家里人剃头或请家里人帮我剃头。 我为什么没成为一个铁匠呢?我多喜欢看人打铁呀,师傅用小锤,徒弟甩大锤,叮!当!叮! 当!简直像音乐一下动听。炉里的煤烧得通红,师傅和徒弟的脸却总是黑的,怎么洗也洗不干净。我喜欢。
我为什么没有成为一个补锅匠呢? 就是锡匠,现在很少见了。锅破了买一个新的就 是,补它做甚。而我小时候,锅破了是要补的, 补好锅才能做饭。补锅匠在地上挖个坑,把融化了的锡倒进去,再把锅上破了的洞对准了那砣锡, 按下去。等它冷却了再两边打磨,一个破锅就补好了。我为什么没有成为洋铁佬呢?我多么喜欢洋铁佬啊,能做煤油灯,能做洋铁桶,能做打酒 的酒令子,简直什么都能做。我佩服得不得了。 我怎么就没成为说书人呢?村里来了说书人,村 里人像过节一般快乐,好吃好喝地供着他,还泡 一壶细茶,给他润嗓子。说书人敲起鼓,打起板, 说起“一支长枪王伯当,二弟关公斩蔡阳,三气 周瑜在芦花荡……”让我们听得如醉如痴。我其实应该当个唱戏的、杀猪的、孵鸡儿的、弹棉花 的……我长大了,偏偏成了一个作家——这到底是为什么呀?我只能在我写的故事中“化身”为 他(她)们,写好他(她)们的故事以感动当下的孩子们。
本文为节选,更多精彩请欣赏《黄梅文艺》纸刊
作者:萧袤,本名聂萧袤,男,汉族,湖北黄梅人,1988 年开始儿童文学创作,主要写童话。作品曾入选《世界著名魔法童话》、《经典中国童话》等,连续5年有作品入选《中国年度最佳童 话》。曾获宋庆龄儿童文学奖、陈伯吹儿童文学奖、冰心儿童文学奖、国家文化部蒲公英奖、《儿童文学》校园人物素描征文一等奖、2000年度儿童文学基金奖、童话擂台赛银奖等。在国内外多家报刊(包 括美国《世界日报》 、法国《欧洲日报》)开办个人作品专栏。
围炉编委会
曹锦军
总编
湖北省作协会员
湖北省摄协会员
魏鲜红
主编
黄冈市作协会员
唐亚红
执行主编
黄冈市作协会员
征稿启事
黄梅曹锦军围炉,传播湖北黄梅民间文化和旅游的自媒体,广泛征集湖北黄梅以及鄂东稿件(自然风光、民风民俗,家乡故事等文学、摄影、美术、书法作品),要求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所有投稿,视作授权围炉结集出版,其他媒体采用,须给原创作者相应稿费。
投稿信箱:297235310@qq.com
285590079 @qq.com
微信公众号:caojingjun19731216
推荐链接:
镜 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