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用我法”--苦瓜和尚的话与画

石涛(1642年-1708年)

清 石涛 清湘老人 自云荆开一支眼66x66cm

画有南北宗,书有二王法。张融有言:“不恨臣无二王法,恨二王无臣法。”今问南北宗,我宗耶?宗我耶?一时捧腹曰:“我自用我法。

一一顺治十四年丁酉(1657)题画文

石涛是清代著名的国画家,他的画与画语录都对后来的国画影响深远。扬州画派几乎都是受石涛的影响,充满个性的表现方式。所谓“我自用我法”。其作“收尽奇峰打草稿”堪称其艺术实践与理论方面的代表。

清  石涛 搜尽奇峰打草稿图卷42.8x285.5cm北京故宫

石涛曾在题画诗中说到:

吾昔时见“我用我法”四字,心甚喜之。盖为近世画家专一演习古人,论之者亦且曰某笔肖某法,某笔不肖可唾矣。此皆能自用法不已,超过寻常辈耶。及今番悟之,却又不然。夫茫茫大盖之中,只有一法,得此一法,则无往而非法,而必拘拘然名之为我法,又何法耶。总之,意动则情生,情生则力举,力举则发而为制度文章。其实不过本来之一悟,遂能变化无穷,规模不一。今吾写此数幅,并不求古人,并不定用我法。皆是动乎意,生乎情,举乎力,发乎文章以成变化规模。噫嘻,后之论者,指为吾法可也,指为古人之法也可,即指为天下之法亦无不可。

此段讲明其艺术创作是透过“动乎意,生乎情,举乎力,发乎文章以成变化规模”,的一种自然而然的创作观。

清 石涛 王原祁-兰竹合作图纸本133.5x57.3cm台北故宫‍

石涛说:“笔墨当随时代,犹诗文风气所转。上古之画,迹简而意淡,如汉魏六朝之句;然中古之画,如初唐盛唐,雄浑壮丽;下古之画,如晚唐之句,虽清丽而渐渐薄矣。到元则如阮籍、王粲矣。倪黄辈,如口诵陶潜之句,悲佳人之屡沐,从白水以枯煎,恐无复佳矣。”其所谓:“笔墨当随时代”,这是一把双刃剑。
清 石涛 对菊图纸本99.7×40.2cm故宫博物院‍
石涛在题跋中说:”写画凡未落笔,先以神会。至落笔时,勿促迫,勿怠缓,勿陡削,勿散神,勿太舒。务先精思天蒙,山川步武,林木位置。不是先生树后布地,入于林出于地也。以我襟含气度,不在山川林木之内,其精神驾驭于山川林木之外。随笔一落,随意一发,自成天蒙。处处通情,处处醒透,处处脱尘而生活。自脱天地牢笼之手,归于自然矣!“归于自然,此中意思,需要蒙养。
清 石涛 枯木竹石图卷22x203cm
石涛在谈蒙养时这样说道:”写画一道,须知有蒙养。蒙者,因太古无法,养者,因太朴不散。不散所养者,无法而蒙也。未曾受墨,先思其蒙;既而操笔,复审其养。思其蒙而审其养,自能开蒙而全古,自能尽变而无法,自归于蒙养之道矣。“所以美院的老先生们总说:三分画,三分书,四分读书”。
清 石涛 风竹图纸本立轴63×34cm
苦瓜和尚说:“画松一似真松树,予更欲以不似似之。真在气,不在姿也。”此图似可以证之。磊落大方,君子之气出之。
清 石涛 醴浦遗佩卷纸本21x250cm克利夫兰美术馆
石涛的花卉对扬州八怪和后来的海派诸家都影响深远,他说:“怒猊抉石,渴骥奔泉;风雨欲来,烟云万状;超逸绝尘,沉着痛快。用情笔墨之中,放怀笔墨之外,能不令欣赏家一时噱绝。”其中用情与放怀更是后人反复使用之话。

清 石涛 古木垂荫轴175x50cm

‍此作墨气淋漓,苦瓜和尚云:“昔人作画每惜墨,余观应惜墨处反费墨,何识思理?即如余图此崇山峻岭,窍谷削崖,则墨气淋漓,宛得云高汨日之势。若轻淡墨华,虽复刻意为之,恐不能易得本来面目.”画画在于“变化莫测”。

清 石涛 江山胜揽 纸本20x762.7cm

石涛题画诗中说到:“东坡画竹不作节,此达观之解。其实天下之不可废者无如节。风霜凌厉,苍翠俨然,披对长吟,请为苏公下一转语。”上图与八大山人合作之画,石涛画竹,只要风霜凌厉之势而已。

石涛 黄山图卷 1699年 纸本设色 28.7×182.1cm 日本泉屋博古馆藏

石涛说:“黄山是我师,我是黄山友。心期万类中,黄峰无不有。”上图黄山图卷,绝少见也。

石涛 游华阳山图

石涛云:“ 古人用意,墨生笔活,横来竖去,空虚实际,轻重绵远,俱有腕中指上出之,其指在松。松者,变化不测之先天也。所以愈松愈紧,愈远愈近,愈今愈古。趣在画外,意在手前,无意无趣,从何处得也?”上图堪称其传世精品。
在对传统的认知上,石涛也有自己的见解,其所谓:“唐画,神品也;宋元之画,逸品也。神品者多,而逸品者少。后世学者千般各投所识。古人从神品中悟得逸品;今人从逸品中转出时品,以求过人,而究无过人处。吾不知此理何教。岂非文章翰墨一代有一代之神理,天地万物各有种子,而神品终归于神品之人,逸品必还逸品之士,时品则自不相类也。若无荆关之手,又何敢拈弄笔墨,徒苦劳耳。余少不读书,而喜作画,中不识义而善论诗,谈禅自觉又是一不相类之汇也。茂林石磴小亭边,遥望云山隔口烟。却忆旧游何处似,翠蛟峰下看流泉。”上图山水清音,有古格。
石涛既是艺术理论家,又是卓越的艺术实践者,他的画与话都成为一时楷模,为后代所重视。希望这篇文与话可以叫大家管锥窥豹,一览画家的艺术之路。
(0)

相关推荐

  • 石涛笔下野色,神品

    石涛(1642-约1718年),俗姓朱,明宗室靖江王朱赞仪十世孙,谱名若极,广西桂林人.明灭亡后,出家为僧,法名原济,字石涛,号清湘老人.苦瓜和尚等.工于诗文,擅绘山水.兰竹.花草及人物.其笔情纵恣凝 ...

  • 苦瓜和尚与八大山人画菊,韵味无穷

    苦瓜和尚.八大山人同为明朝皇室后裔,明亡后又都曾出家为僧,遁入空门,后来又都成为中国画的一代宗师.欣赏一下两位大师笔下的菊花 1.八大山人(朱耷)画菊 八大山人 菊 八大山人个性倔强,一出笔就迥不犹人 ...

  • 苦瓜和尚石涛的山水画,越看意境越深远

    苦瓜和尚石涛的山水画 越看意境越深远 整理编缉_<当代国画> 文章来源_网络 石涛(1642一约1707),清代画家.中国画一代宗师.法名原济,一作元济.本姓朱,名若极.字石涛,又号苦瓜和 ...

  • 苦瓜和尚:人间最美是“野色”

    石涛(1642-约1718年),俗姓朱,明宗室靖江王朱赞仪十世孙,谱名若极,广西桂林人.明灭亡后,出家为僧,法名原济,字石涛,号清湘老人.苦瓜和尚等.工于诗文,擅绘山水.兰竹.花草及人物.其笔情纵恣凝 ...

  • 清初四大画僧,三百年来仅此一人,苦瓜和尚石涛

    石涛,本姓朱,名若极,小字阿长.明靖江王后裔.其父朱亨嘉为九世靖江王,1645年于南明政权覆灭后自称"监国"而被也是监国的朱聿键擒并幽囚而死.是时石涛4岁,宫乱之际由仆臣负出逃走, ...

  • 苦瓜和尚的“花花世界”

    石涛 (1642-1708) 明末清初著名画家 与弘仁.髡残.朱耷合称"清初四僧" 别号"大涤子""苦瓜和尚" 石涛所作花卉,除梅.兰.竹. ...

  • 苦瓜和尚:人间最美是野色

    石涛(1642一约1707),俗姓朱,明宗室靖江王朱赞仪十世孙,谱名若极,广西桂林人.明灭亡后,出家为僧,法名原济,字石涛,号清湘老人.苦瓜和尚等.工于诗文,擅绘山水.兰竹.花草及人物.其笔情纵恣凝炼 ...

  • “苦瓜和尚”石涛书画的笔法特点

    石涛作品 笔法或个人风格,是鉴定书画的主要依据.鉴定者必须多看实物,从研究.掌握石涛书画的笔法.构图.款.印等诸多因素入手,找出其中的规律来. 石涛作品 石涛的山水画,早期受梅清的影响,景物奇秀,用笔 ...

  • 大笔何淋漓 小幅更作意 ——评苦瓜和尚的两开小品:《望远图》和《桐荫书屋图》

    大笔何淋漓 小幅更作意 --评苦瓜和尚的两开小品:<望远图>和<桐荫书屋图> 石涛原来姓朱,名若极,是明靖江王朱赞仪的十世孙.其父朱亨嘉,在南明隆武时期,被隆武政权中的瞿式耜等 ...

  • 苦瓜和尚|石涛山水人物作品150幅!

    引言 他是地道的天才画家.他生前身后世界,两百余年来,后人对其追捧与喜爱一直未有停歇.就近现代画史上,扬州八怪.张大千.傅抱石.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等人都曾经对他偏爱与推崇.他的名言 "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