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火雄| 无声的绽放——关于黄梅挑花的闲笔碎语(下)

周火雄|  无声的绽放——关于黄梅挑花的闲笔碎语(下)

四、秋香的故事在挑花女心间传唱

说到黄梅挑花的继承和发扬,有一个柔弱的女子不能不提到。这个人就是著名黄梅挑花艺人王秋香。据黄梅县志记载,王秋香生于公元1906年。十岁那年,秋香的父亲已把生意做到了香港、新加坡。王家的绸缎庄在黄梅县城已发展到独一无二的境地。不仅在黄梅县首屈一指,其长江对岸的九江商铺生意也做得红红火火。1916年,秋香的父亲出资买下了九江轮船公司百分之十的股份。王家一跃成为黄梅县头号富商,为众多人眼红。

家财源源滚滚,娇妻年轻美貌,女儿聪慧乖巧,王老板可谓长江行船,顺风顺水。为了培养女儿,王老板着意将女儿送到九江女子中学读书,课余既学习琵琶,又练习黄梅挑花。

秋香是天资聪慧的女子。但是她不喜欢识谱弹琴,对刺绣挑花偏偏情有独钟。在研习黄梅挑花的过程中,她向同学的母亲、一位杭州妇人学习刺绣技术。时间一久,她就发现刺绣多是以丝、绸、缎为底布,刺绣时需要以绷圈将底布张开,针脚不注重落在底布的经纬点上;而挑花的底布多以麻布或棉织土布作为底布,挑刺时不需使用绷圈,强调针脚必须落在底布的经纬线的结合部上,呈“十”字形的为“十字挑”,呈“一”字形的为“一字挑”。由于底布的不同,挑花工艺品与刺绣工艺品比较起来,具有耐磨擦、不褪色、不变形的特点。而刺绣工艺品则禁忌反复洗涤。掌握这一特点,秋香的注意力明显偏向黄梅挑花。她以黄梅独有的元青布作底布,大胆打破原有的红、白线作挑花线格局,用五彩缤纷的丝线构图,而且,采用花鸟虫鱼图案。这样,虽然在挑花时费时费力,但是,它改变了原有的图案单一、布局呆板的现状,造成了视觉上的冲击力,达到了脱俗美观的效果。

秋香十六岁那年,黄梅县举办了一次挑花比赛。

女佣把这个消息告诉秋香时,秋香高兴地跳了起来。

正是学校放寒假的当口。学校是不用去了。秋香中断了与同学的联系,关了房门,苦苦地默想了两天。她在白纸上勾出了几幅草图,然后,在女佣的陪伴下赶到九江,让同学的母亲给与指点。

年前的江南朔风凛冽。零星的冻雪敲打在窗上,发出清脆而寒冷的声响。秋香的同学缩了脖,仍不停的叫冷。这时,秋香一把推开女佣送过来的暖水袋,问同学,下雪是不是就有梅花开?是哦是哦,梅花定然是开了,去年的寒假就是这样,一树一树的全都是梅花,好热闹喔。同学说。

秋香二话不说,拉起同学就往江边跑。弄的胖胖的女佣紧赶慢赶,气喘吁吁。秋香雇了两乘轿子赶到江心寺时。先前零星地飘落的雪子已变成漫天的大雪。大片大片的雪绒花一样漫天飘舞。梅树铁黑的枝干立时白了。雪绒与洁白的梅花叠加在一起,构筑了梅园洁净的世界。因了逼人的寒意,梅花的清香愈发浓了,弄的满世界都是梅的香味。

秋香拉起同学的手,在梅园里跑呀跑呀,雪地留下许多凌乱的脚印。

仿佛受了秋香的感染,胖女佣也拍着手,兴奋地又叫又跳,忘记了自己的年龄,也忘记了生活的忧愁。

江心寺的方丈受过秋香父亲的香火钱,认得秋香,执意留她们在寺里用过了素餐。

回到黄梅县城,秋香勾画了《踏雪寻梅图》。正是这幅黄梅挑花,让秋香夺得挑花比赛第一名,也让情窦初开的女子品尝了爱情的甘美。

秋香在挑花比赛中成名,引来了本镇一洪姓大户的提媒。洪姓的主人名叫洪发祥,是黄梅县闻名的中医。洪发祥的祖父在江浙经营珠宝。因了生意上的纠葛,得罪了人,被官府以经营假珠宝的罪名查封了店铺。空怀了一腔怨恨回到了故乡黄梅。尽管过半家财被抄,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洪家在黄梅县城仍是百姓眼馋的大户。虽然在事业上栽了跟头,但是,洪发祥仍然很满足。他从洪家的独子洪樵身上看到了发达之先兆。洪樵十多岁时得了一场大病,右脸腮部红肿,疼痛难忍,遍寻名医,依然无效。时间一久,腮部溃烂,脓血淋漓。受此折磨,洪樵形销骨立,似乎风吹便到。就在这一年,一个游方和尚路过黄梅,见到了洪樵。那时,可怜的孩子正倚坐在街头墙角下,绵软无力。见到孩子,和尚呵呵笑起来。有人把此事迅速告诉了洪发祥。老洪见过些世事,立即寻到街头,将和尚请到家中,茶饭款待。饭后,和尚将洪樵左看右看,说,我游方到五祖寺,要逗留半年以上,你就跟我学医吧。

和尚随手在囊中摸出一支笔,在舌头上舔了舔,挥手写下几行字。洪发祥认得几味,都是破药,而且分量奇重。虽然疑惑,但是,洪发祥不敢怠慢。迅速叫下人拿到药房照单捡了,即刻熬好让洪樵服下。就是这么几副内服外敷药让洪樵的病慢慢好了起来。

许是真的与杏林有缘,秀才出生的洪樵撇下利禄功名,一心一意学起医来。他广征博采,在专攻伤寒、腮腺疾病的基础上,精读其他医学名著。才二十出头,就成为黄梅一代名医。

秋香早就见过洪樵。十五岁那年,在家中度暑假,不想夜里贪凉染上风寒,高热不退。朦胧恍惚间,一个白面书生轻轻把着她的脉息,凝神看着她。长这么大,还没有哪个男人如此看过她呢。她好害羞,想跑,但是双腿丝毫动弹不得。这后生真讨厌哦,她想。不要紧,吃副药就好,真的,很灵的喔。那个男人轻声说。在秋香的记忆中,这个男人的话语好温柔好特别。以后,秋香的病痊愈了,她还是忍不住想起,想起那样的场景,想起那样的话语,很温柔,很特别。有几次,她还借故到洪樵的药铺去买药。她本想跟他多说上几句话的,可是,每每话到嘴边,就是开不了口,反落的一脸酡红。倒是那个小郎中,很亲切地问她是不是哪里不舒服,要不要看看,抓副药吃。说着,就伸手摸她的额头,被她害羞地躲过……

现在,这样的人家来提亲,秋香自然是乐意的。内心熨贴,嘴上却不肯做声。做父母的是过来人,知道这件亲事有了七七八八,就此应承了。

本该是幸福的姻缘,却因了洪樵的倔强而各自西东。

又是一年的腊月,秋香在家盼着小郎中来开年庚。黄梅的乡俗,开过年庚,合过八字,就该成亲了。但是,秋香左等右等,等来了洪樵坐牢的消息。五十出头的县长因病卧床。远远近近的医生走马灯般换了一拨又一拨。开过方子,吃过药,就是不见好。请到洪樵名下,谁料想傲气的小郎中把过脉,方子也不开拎起药箱就走。官府的人当即将其软禁了。洪发祥变卖家产四处送礼依然于事无补。受此重击,五十出头的老头疯疯癫癫,不辨世事。亲戚朋友趁机伸手,把不多的祖业弄了个精光。一年后,县长的病不治而亡。人们才想起蒙冤的洪樵,将他放出。不久,多难的小郎中也忧郁而死。也在这一年,秋香父亲的商船在上海触及日本人布下的水雷,沉没水底。原本富足幸福的人家,在没落的社会,来不及呻吟,就散落成一地泥泞。伴随逃水荒的人群,富家千金秋香撇下娇贵流落到江西南昌,依靠挑花度日。她和她的黄梅挑花作品不断在更大范围流传,直至解放。

当她带着数十幅黄梅挑花样品,堂堂正正以挑花艺人的身份回到黄梅时,已是形单影只、年近半百的老人。

五、国际性组织发现了瑰宝

仿佛蒙尘的珍珠,一旦涤去尘土,就回复其本有的面目:柔润、洁白、珍贵,在纷争的市井,引来激烈的追逐。

黄梅挑花最初是由国际性组织发现的。1938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期间,一位海外经商的华人将自己收藏的黄梅挑花工艺品送去参展,破天荒地捧回金奖。

蒙在鼓里的黄梅人不知就里,他们在金奖面前昏昏然了好半天。小黄卷毛真的很好糊弄呵,这么个乡间破玩意就把他们搅得团团转,临了,还要给这大个奖,那可是金砣子哟;外国人是不是钱多得没法花呀;翻了天了,洋人把祖人传下的规矩都打破了,上不了台面的物件硬要说是个宝,这可不是个么好事……自以为聪明的人们在热议黄梅挑花的同时,迷茫地摸着脑袋,竭力想弄明白这是怎么一回事,终归是糊里糊涂,不明究竟。

在更多的有识之士的眼里,黄梅挑花是一块璞玉,等待开发,等待雕琢,以便让其散发出固有的光彩。于是,随着建国工作的逐步完成,黄梅挑花就和其他国宝级工艺品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给予挖掘、总结和保护。

1949年,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同年底,国家文化部通知湖北省美术创作室(湖北省群众艺术馆前身),积极筹备即将在波兰举行的“社会主义国家民间工艺美术展览”活动。

面对百废待兴的文化建设,湖北省美术创作室的专家们表现了极大的热情。他们废寝忘食,专心致志。审定参展工艺美术项目时,专家对黄梅挑花的丰富内涵以及独特的彩色丝线挑制一致看好。因此,在拟定的参展工艺品中,黄梅挑花被排列在第一位。

1949年的冬天格外寒冷。才进入冬月,铺天盖地的大雪就寂寂地落下来。“瑞雪兆丰年”,人们遥望积雪的原野,深吸一口清新的空气,一扫冬日积下的郁闷。

踏着积雪,年轻的湖北省美术创作室工作人员张朗(现为湖北美术学院教授、工艺美术大师)来到了黄梅县蔡山镇。经黄梅县委、县政府以及蔡山镇政府的协助,在蔡山有挑花基础的妇女中,组织发动了一场黄梅挑花竞赛。

几十年后的今天,笔者在采访这项活动时,仍然感受到了它的活力和热度。据熟知当时情况的乡镇干部梅树生介绍,由于刚刚解放,人们的热情被充分调动。他们在向往新生活的同时,埋头于自己的工作,不分先后,不分彼此,不计得失,全身心的投入。

得知黄梅挑花将参加国际大赛,大家的激情立即被共产主义信念点燃。乡镇干部冒雪下到村组,沿家逐户动员。结果,一些没有丝毫挑花基础的农家女子也被选了上来。干部将妇女们集中在大礼堂里。不分白天黑夜,都点上马灯。为了驱寒,人们在屋子里架起火盘,一刻不停地烧烤炭火。

现已退休在家的梅树生老人告诉我们,为了充分发挥妇女的想像和创造力,挑花竞赛不设格式,不规定内容,不固定图案,完全由她们信马由缰地伸展触须,自由发挥。正是因了这样的宽松,成就了乡土的原汁原味,成就了民间工艺的别具一格,成就了永留青史的大气和精湛,也成就了黄梅挑花走向国际的辉煌。那段日子,对于艺术家来说,也是兴致高涨,激情难抑。面对征集到的近百幅作品,年轻的工艺美术专家张朗心潮起伏,夜不能寐。仿佛走进了百花园,面对千姿百态的花朵,你无法钟情其中的一朵。它们都各具特色,在春光下,绽放着最动人的妍丽。

精挑细选,最后,一位年轻妇女的黄梅挑花作品《凤追凤》脱颖而出。它被送到波兰举行的“社会主义国家民间工艺美术展览”会上参展。

就是这幅黄梅挑花作品在参展期间获得参观者和专家的一致好评,获得了奖牌和奖金。

两次非同寻常的奖项,引起举国上下的关注。这株小草,生长在乡间的不为人知的小草立时身价百倍,走到艺术的前台,为天下人珍藏和观赏。

由此,这朵寻常的民间工艺美术之花由当初的“十字挑”、“十字绣”正式改名“黄梅挑花”。

已是白发满头的工艺美术大师、湖北美术学院教授张朗在一次有关黄梅挑花座谈会上,深情地说道:“黄梅挑花,国之瑰宝。率先成为湖北省国宝级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享誉中外。黄梅挑花,源远流长,是吴头楚尾的劳动妇女创造的文化品牌结晶,它的文化内涵极其丰富多彩,大量渗透了儒、道、佛三教的道德规范,多是借助劳动人民理想和愿望加以宣扬,用人民所熟悉的语言、传说、民间故事去讴歌美满人生、和平幸福、吉祥如意、和谐社会,即与当地民俗、民风交织出多姿多彩的文化空间,增添人间的欢乐氛围。”

六、周总理指定黄梅挑花为人民大会堂湖北厅的装饰

黄梅挑花的声誉鹊起,引起了政府部门的关注。1957年,湖北省人民政府组织了一次全省文物大普查。

这年的寒假,黄梅县抽调40名中小学教师,在全县开展了拉网式文物普查。历经近二十天的努力,普查人员发现了黄梅县焦墩摆塑龙化石,还收集整理了大量黄梅挑花图案。

两年后,也就是1959年,北京人民大会堂竣工。在湖北厅的装饰上,人们争执激烈,各不相让。有人认为,湖北厅是湖北的脸面,在装饰上理应豪华、大气。而有人认为,湖北厅的装饰应在特色上做文章。为此,湖北省成立了“人民大会堂湖北厅布置领导小组”。确定省文化厅文化处长、中国画家陈国钧为总设计负责人。张朗是设计组成员之一。经领导和专家反复磋商,大家统一了认识,认为湖北厅的装饰应体现楚文化的特点,而黄梅挑花成了众口一词的选择。

准备工作是深入扎实的。带着湖北省领导的重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北美术学院教授陈少平多次亲临黄梅采风。在近三个月的时间里,这位艺术家生活简朴,不事张扬。他头戴草帽,自带干粮,徒步而行。白天,他带领黄梅本土画家陶培峰等人站在乡村路口,每逢妇女经过,就礼貌地请她们将头巾拿下来看看。有时,他们走村串户,沙里淘金一样搜寻亮点。有一次,陈老采集到一条大鱼的纹样,兴奋的像个孩子,大叫太美了太美了。起早贪黑的劳作,使陈老采集到大量民间原生态纹样。夜晚寂寥的灯辉下,他精心整理加工,认真组织编排,在色彩调配、合理运用、省工省料上花费功夫。终于,富有民族特色、高雅大方的黄梅挑花图样制作成功。而在制作过程中,专家们几经会商,在用色上稍事改革,取用单纯替代多色;用布也由传统的藏青改为浅绿色的丝织十字布。饰品的种类有窗帘、沙发巾、茶几台布等。

在制作过程中,同样颇为严格。黄梅县委精挑细选,从几家服装厂中挑选出东方服装厂,作为制作工厂。挑花工则从几次竞赛的优胜者中选拔。

1959年的深冬,从全县抽调来的20名挑花工齐集在黄梅孔垄镇,她们吃在一起,住在一起,参加集体挑花大会战。新年临近的时刻,她们终于完成了这项浩大的挑花工程。

人民大会堂装饰竣工的日子,湖北厅大步流星走来一位领导人。他就是周恩来总理。

那一天对于湖北厅布置领导小组的领导和专家来说,是始料不及的。就在头一天,国务院办公厅领导嘱咐说,国家领导要看看湖北厅布置大样。没想到,大样送过去,领导就要到现场视察。这么快,这是湖北方面的工作人员始料不及的。是不是领导压根就不满意,需要提出修改?他们忐忑不安地揣摩。

这是一个漫长的夜晚。内心的不安和焦虑纠缠着每个人,他们在煎熬。

当周总理走进湖北厅时,大家显得十分拘谨。坐不是,站也不是。倒是总理一句风趣的话使大家放松下来。总理告诉大家,人民大会堂湖北厅的装饰体现了楚文化底蕴,很有特色。总理讲到这里,大家立即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

就这样,黄梅挑花,这朵民间艺术奇葩绽放在人民共和国的高贵场所,为众多人所欣赏和推崇。

20年后的1979 年,湖北艺术学院的教授陈少平再次踏上黄梅的土地。他是为人民大会堂第二次装饰更新作准备的。这次的制作基本保留第一次的风格和特色,只是局部作了调整和修改。

艺术的生命是由时间来检验的。历经20年岁月的洗礼,黄梅挑花仍然在人民大会堂常开不败,其顽强的生命力由此可见一斑。

七、著名文艺评论家王朝闻对黄梅挑花赞誉有加

这是中国艺术界最为难忘的日子。1987年9月,首届中国艺术节在北京举行。黄梅挑花被破格安排在主会场——中国美术馆展出。在突出位置,摆放了32幅黄梅挑花作品。其中,一幅长、宽分别为6米和2米的黄梅挑花放大样最引人注目。配合展出的还有循环播出的黄梅民间习俗、黄梅挑花制作过程的电视专题片。

潮水般涌来的观众在黄梅挑花展台前流连忘返。一些影视美工人员掏出相机,照个不停。他们连声赞叹,为这种古朴而雅致的艺术所倾倒。一位来自丹麦的收藏家软磨硬泡,硬是说服工作人员以200美元的价格买走一块方巾。

艺术节期间,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艺术家久久停留在黄梅挑花展台前,感慨万千。三天后,在1987年9月9日《人民日报》显要位置,这位老人发表了一篇文章,盛赞黄梅挑花。同时,文后还附有一幅黄梅挑花《鸳鸯戏水》照片。

这位老人就是已故著名文艺评论家王朝闻。

王老在文中深情地说:“挑花、刺绣、蓝印花布和其他品种繁多的艺术品的享受者同时也就是它们的创造者……民间艺术究竟有没有旺盛的生命力,曾经引起过无谓的怀疑。湖北这些作品足以表明,它们是无声的诗,它们曲折地表达了特定的诗意。倘若仅仅当作造型艺术来观赏,不论是在暗色布上挑花还是在亮布上绣花色彩的强烈对比并不破坏画面的和谐。挑花刺绣方面的强烈对比与和谐统一,稚拙美与清新感的相互作用,他们的力量将在新时代以新的形态继续显示出来,积极作用于书籍装帧、商品包装、建筑装饰等方面的新创造。观赏包括作为围裙、披肩、围巾、头巾上的纹样,看湖北民间艺术,仿佛是在读富于幻想的楚辞。”

首届中国艺术节结束后,黄梅挑花作品又随着“湖北民间工艺美术展览”远赴塞浦路斯、香港、澳门巡回展出。所到之处,声名远播。

1995年9月,第四届全国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黄梅挑花能手周桃荣应邀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现场献艺。只见她不用绘图,针线全随意走,走着走着,就走出了一幅精美绝伦的工艺品,引来一片喝彩。这面小方巾当场被一位外国友人以800美元购藏。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国家有关部门指定黄梅选派挑花能手到香港献艺,为回归营造喜庆气氛。

长期从事少数民族民间艺术研究的专家歧从文女士,正在编写《中国民间挑花》一书。经中国美术馆副馆长曹振拓的推荐,她在黄梅收集到“状元游街”、“迎亲图”等作品40余件。新编印的《湖北文艺志》、《湖北民间工艺美术》均以一个章节对黄梅挑花进行介绍。

八、挑花工艺如原野的花儿在民间竞相绽放,永开不败

众多的溢美之词纷至沓来。有人把黄梅挑花誉为“无声的抒情诗”;有人把黄梅挑花比作“立体的中国画”;更有人把黄梅挑花喻为“凝固的音乐”。

2006年,在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上,黄梅挑花名列其中,这是有识之士的期盼,也是众望所归的结果。

早在八十年代,黄梅县受黄梅挑花应用于舞台布景并取得好的效果之启示,把黄梅挑花的开发利用提上日程。最先开发黄梅挑花的厂家是该县的一家大型服装厂。他们购入现代设备,将黄梅挑花大规模应用于生产。

由于黄梅挑花的特性,由于黄梅挑花古朴典雅的独特风格,最终,机械设备让位于手工,大规模机械开发宣告失败。

倒是集中了黄梅县一批优秀挑花女工的民间组织壮大和发展起来。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民间挑花公司别出心裁地与国家体育总局取得联络,为每位冠军无偿提供一幅精致的黄梅挑花产品,既奖励刻苦磨练、勇于进取的体育精英,又达到了宣传黄梅挑花工艺品的目的。

黄梅挑花壮了黄梅人的声威。它招来一批又一批斯文的省城人。这些人看了黄梅挑花工艺品,又坐在咿咿呀呀的剧院里饱听了两声原汤原汁的黄梅戏。走时,行囊里多了几样挑花工艺品。得闲时,心里似挂着事,却想不起,抬头望望,目光触到了挑花工艺品,触出好一团热。这又拿起看看,怔忡中,思绪走不出方寸之地。这样过了些时日,这份情绪是愈发的浓了,它幻成朦胧恍惚的一团,撞这人的胸腔,撞出隐隐的痛和一种欲望。这人坐到电脑前,鼠标轻点,笔就行云流水说着絮语,说过了,人就觉得畅快,在屋里闲荡了一气,伫立挑花镜框前,想事。就有浮漾墨香的文章刊出。这人一笑,哼几句黄梅戏,蛮快活。

作者:周火雄  中国作协会员  黄梅作协副主席

图片来自网络

执行主 编:魏鲜红

主        编:曹锦军

(0)

相关推荐

  • 郑卫国│悼黄梅县文化局局长张志雄:东山练梅骨 西苑赏红花

    接志雄二弟哀告,志雄已于昨日(10日)在北京病故,我与他少年相识,同学同乡同事,屈指数来,六十年矣,六十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推杯换盏有之,拍桌打碗有之,亲近时推心置腹,笑面相机,疏离时怒目金刚,嗔怪 ...

  • 周火雄|致远方——我爱黄梅

    周火雄|致远方--我爱黄梅 没有哪一个地方 想起来 比你更温暖 没有哪一声 呼唤 比你更有力量 没有哪一句方言啊 比你更能揪动游子的愁肠 黄梅 我的家园 为什么 为什么喊一声你的名字 就恍如看到白发的 ...

  • 【大美黄梅】周火雄:在澳科听蛙声(外一章)

    在澳科,我听到了最美的风景. 最先冒出来的是一叶,一芽,抑或厚厚的一瓣.起初,它们零星地在有些荒疏的土地上招摇,有点儿形单影只,有点儿冒冒失失,但是,它们坚持着.渐渐地,受了它们的蛊惑,地上密层层,密 ...

  • 【大美黄梅】周火雄:廊桥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箭一样蹿行,一个直线跃升,划过天之幕的一抹剪影,哦,终于,约略明白了,鸽,灰鸽,一羽灰鸽. 急剧翻动的翅膀,一团团,一簇簇,舞动的花朵.飞起来,飞起来,灵性生动的一片.自由的翱翔. ...

  • 【大美黄梅】周火雄:船过永安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直到离开水产场的院落,我才松了一口气,那匹大黄狗正趴在地上,嘴张着,好大好长的黄牙发出幽淡的光亮,似乎还有一脸的怒气,目光在人群里睃巡,仿佛在说,跟老子乖巧一点,莫手脚不干净,否则 ...

  • 周火雄||黄土地上黄梅腔

    周火雄||黄土地上黄梅腔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读<诗经·关雎>,总有一种别样的愁绪.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氤,窃以为,这部中国最早的诗歌大成,描写 ...

  • 周火雄|别样故乡 ——湖北黄梅

    周火雄|别样故乡 是万里长江的神来之笔造就了这片肥沃的土地,是灵醒多情的浩荡江水滋润了这片日月.黄梅,仿佛是浪花里生长的一朵奇葩,带着水灵,带着馨香,带着野性的豪迈,雄立在湖北东部的大地上,悠扬地以一 ...

  • 周火雄|黄梅 蛙声里的风景

    周火雄|蛙声里的风景 最先冒出来的是一叶,一芽,抑或厚厚的一瓣.起初,它们零星地在有些荒疏的土地上招摇,有点儿形单影只,有点儿冒冒失失,但是,它们坚持着.渐渐地,受了它们的蛊惑,地上密层层,密层层冒出 ...

  • 周火雄:九号病房(二)

    今年的金桂开得有点早,你看,离中秋节还有一段时日,院子里的金桂却零星开放了,它们开在夜空,慢慢地,散发幽淡的气息,给习惯阅读的我送来阵阵清香. "谷得莫宁",窗外,隔着一道围墙,那 ...

  • 周火雄:九号病房[一]

    昨夜,我又梦见那些可怕的场景:许多的房子,爬墙虎染绿了外墙.是病房,屋子里满是浓烈的来苏尔味,和讨好的苍白的笑脸.窗外的秋风瑟瑟跑过,法国梧桐叶片发出阴冷的金属的响脆.我蜷曲在一角,呻吟了一声,但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