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雅佳教授:乳腺 MR 必备序列及其解读

专家视角,每期带您一同速览专家观点。
本期我们邀请到来自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射诊断科主任顾雅佳教授,为大家分享乳腺 MR 必备序列及其解读,具体分为四点:
  • 常用乳腺扫描序列和阅片流程
  • 乳腺病灶征象解读
  • 动态增强曲线解读及价值
  • 乳腺 MRI 报告结构及注意事项

(建议在 wifi 环境下观看)
内容精华见下文

常用乳腺扫描序列和阅片流程

1. 常规(必备)乳腺扫描序列:

  • 横断,不抑脂 T1,抑脂 T2。

  • 弥散 b=50,800,可见 DWI、ADC 图像。

  • 增强为无间隔的容积扫描,层厚 1.5~2mm,蒙片与增强五期,时间分辨率 60s 左右。

  • 延迟矢状位:容积扫描,层厚 1mm。

  • 后处理:增强各期减影图和各期 MIP 图。

2. 各序列的意义:

↑ 化生性癌:增强可见环形强化,且分隔与壁均不规则,周围存在异常血管;T2 信号不均匀,高亮信号区和坏死区域吻合;瘤周水肿改变,恶性可能性大。

↑ 脂肪瘤:T1 不抑脂,T2 抑脂,增强抑脂,明确可见信号变化。

↑ 若没有蒙片与增强对比,强化结节,且边缘模糊,可能建议活检;蒙片+增强+减影,可诊断为良性纤维腺瘤。

↑ 弥散+增强,可诊断粘液腺癌:T2WI 高亮,高 ADC 值,持续强化,形态规则。

↑ 后处理的意义:横断位、矢状位单面可见血管,但难以判定是否异常;结合 MIP 图,血管突兀,得到整体观。

3. 阅片流程

① 从 MIP 图入手,依次看增强、减影、T2WI,再进行 DWI、DC,最后回看增强图像。
↑ 化生性癌(癌肉瘤,含大量骨肉瘤成分)

② 新辅助治疗随访:同序列前后对应阅片

↑ 浸润性癌

乳腺病灶征象解读

1. 主要征象
① 点状强化(Focus):小于 5mm 的点状影,恶性概率 <2%
② 肿块(Mass,最常见):占据三维空间、并有鼓出轮廓的病灶,形状和边缘主要在增强早期(60-120s)观察,并结合后面期相的综合观察,足够空间分辨率的扫描很重要。判读依据需结合形态、边缘、内部增强情况,同时注意观察所有增强前、后,T2WI,3D 重建图像。

③ 非肿块强化:范围可大可小,且强化特征与周围正常的乳腺实质不同,同时在非肿块强化之间可有正常纤维腺体和脂肪组织相隔。判读依据需结合分布形式和内部增强情况。

2. 伴随征象:伴随其他征象出现或单独出现,使乳腺癌诊断的权重增加,一定程度上影响肿瘤分期和手术方案的选择。
↑ 注意区分以下概念:乳头内陷(良性或恶性)与乳头侵犯;皮肤牵拉、皮肤增厚、皮肤侵犯。

3. 其他征象:
↑ 乳内淋巴结、皮肤病变、不强化的异常、含脂肪病变

动态增强曲线解读及价值

  1. 至少观察 4-5 分钟

  2. 对形态良性的病灶曲线可能更有价值

  3. 对非肿块强化的判读价值相对有限

  4. 良恶性病变曲线重叠较大,尤其是平台型曲线。

早期强化(前2分钟或曲线开始变化前):缓慢强化(<50%)、中等强化(50-100%)、快速强化(>100%);

延迟强化(用于描述整体曲线的形状):持续型 >升高10%、平台型 ±10%、廓清型 >降低10%。

↑ 左:乳头状瘤恶变;中:恶性分叶状肿瘤;右:浸润性导管癌。

乳腺 MRI 报告结构及注意事项

  1. 磁共振检查指针:手术前分期、新辅助化疗的评估、保乳手术的应用、假体评估、腋下淋巴结阳性者寻找原发灶、高危人群的筛查。

  2. 临床信息:大致描述临床检查所见;活检或手术史、日期,病理结果;绝经前后,激素替代治疗,月经周期,抗激素治疗,放疗史;家族史,是否是高危人群。

  3. 与以前(各种)检查比较:以前的 MRI 、其他影像检查(如钼靶、超声等)比较;以前检查的时间和方法需要明确描述。

  4. 简明描述乳腺组成:尤其描述背景实质强化

  5. 清晰描述病灶定位

  6. 分类评定及处理建议

  7. 注意事项

  • 两侧乳房病灶性质一致,给一个最后评估分类。

  • 两侧乳房病灶性质不一致,两侧分别给评估分类。

  • 一侧乳房多个病灶性质不一致,并且影响治疗方案选择时,分别给予评估分类。

  • 多种影像技术合并成一个报告时,最后的评估应该能够反应总体评估建议。

顾雅佳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射诊断科主任

复旦大学博士生导师

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乳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学装备协会普通放射装备专业委员会常委

上海抗癌协会肿瘤影像专委会秘书长

上海放射学会乳腺学组组长

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乳腺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影像专业委员会乳腺学组组长

文章内容仅供医疗专业人士阅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