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 | ​假捻与低扭矩纺纱内涵解析

假捻与低扭矩应该与纺纱或纱线连用,才能表达完整的含义。

“假捻”可以表达为方法、过程和结果,而“低扭矩”一般只能表达一种结果效应。

在实施假捻纺纱时,纱的两端都是被控制着的,在两端之间对纱条加捻,加捻器前后纱条上可以产生数量相等但捻向不同的捻回,纱条上最终保持设计捻度,这样的方法或过程称为假捻。

“假捻纺纱”是指在纺纱过程中使用了假捻的方法,从结构上看存在着与纱线接触的假捻元件,从空间上看占据纱条路径的一定区段,由于假捻作用一定是使纱条局部产生轴体扭转,假捻作用是在纱条两端点被握持、两端点之间不产生相位差的情况下进行的,因此假捻过程中执行假捻任务的假捻元件对纱条的作用是表面摩擦作用,使得纱条获得过程性或阶段性捻度,从时间或区段的角度看这些捻回是真实存在的,但由于纱条两个握持端均未有相位改变,在假捻点上下游的捻度相等相位相反,故在假捻过程结束时真实捻回归零。从大类上看,目前应用的方法有机械接触和气流接触两种。机械接触又分为假捻元件旋转体中心接触与假捻元件表面接触。

“假捻纱线”是指在纺纱过程中使用了假捻纺纱方法纺制成的纱线,是采用纺纱方法来定义纱线品种的一种新结构纱线。如果需要完整地表述,那么就是环锭假捻纱线、环锭集聚假捻纱线等。

“低扭矩”应该是对低扭矩纺纱和通过低扭矩纺纱方法纺出纱线的不完整表述,也可以认为是一种特定的表述,但是由于只突出了假捻纱线诸多效应中的一种效应,因而名称的欠缺不言而喻。假捻或捻度比较明确的应用是纱线,而低扭矩或扭矩的应用,就有可能有更多的应用领域。

即使对于纱线的“低扭矩”,或者更明确的说降低纱线的扭矩,也有多种方法,通过纺纱过程赋予纱线假捻只是其中的一种方法,另外如蒸纱是一种通过湿热定捻的方法来降低纱线扭矩的手段,除了这两种物理方法外还可以用化学方法,来降低或消除纱线扭矩。

因此“低扭矩”不是纺纱方法的明确表述,只是纱线结果效应的一种表述方法,或者说是通过一种结果效应来作为特定的名词表述。

行业中对纺纱方法及纱线名称书面的完整表述,绝大部分都先冠以纺纱过程中采用加捻的方法,然后再附加上其他特定的控制或作用于须条的方法或手段来表述,如加捻包括环锭、转杯、喷气、喷气涡流等方法。附加方法如集聚(紧密)、赛络和假捻等等,这样完整的表述就可以为环锭集聚纺纱、环锭假捻纺纱、环锭集聚假捻纺纱和环锭集聚赛络纺纱等等。

假捻纺纱方法的应用,还会对纱线和纺纱过程产生多种良性效应,如捻度超前超量赋予三角区所导致的纺纱断头降低、纺制低捻系数纱线的产能提升与能耗降低、毛羽大幅度减少强力大幅度增加的集聚效应等等,这些对纺纱技术经济指标影响甚大的结果效应,岂能是“低扭矩”一词所能涵盖的?

笔者在2012年就指出:低扭矩纱的纺制只是假捻纺纱技术应用中一项最具特色的应用,如果上述多项应用效应能被侧重利用的话,将假捻纺纱技术称为“低扭矩纺纱技术”便是看窄了它的应用面、低估了它的影响力了。

纺织工业“十二五”科技进步纲要着力推动,并有具体规划的假捻纺纱技术和假捻新结构纱线,多年来没有在行业中得到规模化应用,甚至连“十三五”科技进步纲要都只字不提,一方面与缺少可用于产业化的假捻纺纱装备有关,另一方面与对假捻纺纱技术应用效应的认识受限于“低扭矩”不无联系。行业应该研发高性价比的假捻纺纱装备,同时也要积极发掘假捻纺纱技术和假捻纱线的优势效应,而不是仅仅停留在“低扭矩”效应上。

基于上述,笔者不建议使用“低扭矩”来替换“假捻”,正本清源,回归道法,在纺纱领域只有用“假捻纺纱”和“假捻纱线”才能涵盖该技术完整的过程和结果效应。

作者:倪远 纺之远(上海)纺织工作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