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心理保健工作目标、任务

虽然我国1996年正式颁布实行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早已明确规定“幼儿园必须切实做好幼儿生理和心理卫生保健工作”,但在谈及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时,我们许多老师和幼儿园领导谈的多是幼儿园的生理卫生保健工作,而对幼儿园的心理卫生保健工作却很少谈及,就算偶有谈及,但却往往谈不出什么实质性的内容。此中的主要原因,是我们对幼儿园心理卫生保健工作研究得不够,重视得不够。本文拟就幼儿园心理卫生保健工作的一些问题,谈我的一些认识,希望能引起大家对相关问题的重视。

一、对幼儿园心理卫生保健工作定义的界定

幼儿园心理卫生保健工作是指一切旨在维护和增进在幼儿园学习生活的幼儿以及在幼儿园工作的幼儿教师、保育员、领导等人员的心理健康的各种活动和措施的总称。

有许多学者认为,幼儿园心理卫生保健工作就是对在幼儿园学习生活的幼儿进行心理卫生保健。我不同意这种主张。我认为,幼儿园心理卫生保健工作的对象不仅包括在园学习生活的幼儿,而且还包括在园工作的幼儿教师、保育员,甚至还包括园领导。我主张将幼儿园心理卫生保健工作当作一个心理生态系统来看待,幼儿、教师、园领导是这个系统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链节,任何一个链节的变化或病变,都会引起其它链节连锁反应;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不仅影响其自身的工作和生活,而且还直接影响到幼儿的心理健康——教师的健康或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会在教师与幼儿互动中有意无意地对幼儿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园领导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影响到教师们的心理健康,进而间接地影响到幼儿的心理健康。

因此,我们又可以说:幼儿教师、保育员、园领导,既是幼儿园心理卫生保健工作者,又是幼儿园心理卫生保健工作的对象;幼儿教师、保育员、园领导,既要注意关注和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又要关注和维护同事以及自身的心理健康,在心理卫生保健方面,他们需要自我保健和相互保健的意识、知识、技能和能力。在这方面,园领导起到组织、领导、实施、示范的核心作用。

二、幼儿园心理卫生保健工作的目标和任务

幼儿园心理卫生保健工作的最终目标是:使幼儿和教师、保育员、园领导等工作人员心理潜能得到充分地发展和发挥,促进他们之间形成积极的心理互动,使他们能积极有效地应对各种心理压力,心理生活愉快且稳定。

为达到上述目标,幼儿园应该为教育活动过程中的教师和幼儿提供心理卫生保健服务,大力宣传和普及心理卫生知识,预防幼儿和教师、保育员、园领导等工作人员产生心理疾病,矫治他们存在的心理疾病,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积极因素,削弱甚至消除一切不利的因素,为其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最大限度地提高他们的心理适应能力和其它心理素质,提高他们预防心理疾病的意识和能力,进而提高其心理健康的整体水平。

我们反对将幼儿园心理卫生保健工作的目标和任务窄化为心理治疗,即认为幼儿园的心理卫生保健工作就是发现心理方面的“问题幼儿”,然后对其进行所谓的“治疗”。

我们还反对将幼儿园心理卫生保健工作窄化为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心理健康教育课)。我们认为,幼儿园的各项教育活动(包括教学活动、游戏活动、日常生活活动等)都是对幼儿进行有效的心理卫生保健时机,我们应该将心理卫生保健工作的任务融合在各项教育活动之中,这样,可使得我们的心理卫生保健工作能够经常、及时、有效地进行。我们幼儿园工作提倡“保教结合”这里的“保”应该包括心理保健。因此,设计、组织、实施任何一项教育活动,我们都要努力挖掘其中的心理卫生保健意义,最大限度地维护和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在各种教育活动中,努力满足幼儿合理的心理需要,让他们从中获得愉快的体验和成就感,促进他们建立积极的自我意象;教育活动应该让幼儿在获得知识技能的同时,心理素质也获得相应的发展和提高,幼儿存在的心理行为问题也得到适当的纠正;另外,教育活动,还应该为幼儿宣泄内心的紧张提供适当的途径。

本文发表在《当代学前教育》

★★★★★★★★★★★★★★★★

        许多年后,假如有人问我,当年你为社会做过的贡献是什么?我会说:我发出过许多专业的声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