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颜时代,你还愿意去照相馆拍照吗?

豆瓣上有一个小组叫作 ' 假装活在 1980 年 ~2000 年 ',组里的帖子充满了怀旧感:翻盖手机、大头贴、小霸王游戏机;有人看了 500 遍《大话西游》,有人看了 12 遍《老友记》……

' 怀旧 ',似乎是当代人难以戒掉的习惯。

在杭州萧山临浦镇老街,有一种怀旧,它仍能被触碰,它就是临浦照相馆,从 1953 年到如今,它历经了将近 70 年风雨。

它的存在,仿佛在诉说,那些美好的时光从未消逝。

1953 年,曾在中沙街开照相店的柳吾元先生买下了一间房子,开始在山阴街营业。1956 年,政府把当时临浦集镇上的三家个体照相馆合并成一家集体照相馆,成为临浦曙光联合生产合作社的一个部门。1968 年,这个部门正式改名为临浦照相馆。

'90 年代,第一代身份证开始普及的时候,我们照相馆的人一下子多起来了,因为拍身份证照片技术要求高,很多人慕名到我们店里来拍。'

说这话的人叫姚吾林,是临浦照相馆第二代掌门人。他出生于上世纪 40 年代,14 岁开始跟随父母学习照相,从学徒到伙计再到老板,他见证了照相馆的历史变迁。

当时,照相馆地处临浦百货公司前的繁华地段,人流量大,而照相馆拍照队伍经常如长龙一般,街道因此更显拥挤,有时候还得出动警力维持秩序。那是临浦照相馆最兴盛的时刻,它拍摄的身份证照片质量合格率甚至超过了上海高级照相馆。

岁月流转,临浦镇山阴街渐渐衰落,由当初的 ' 小上海 ' 变成一条冷清的老街,临浦照相馆也门可罗雀。2008 年,66 岁的姚吾林决定把照相馆交给儿子姚琦继续经营。不过,照相馆生意仍十分惨淡,平均一天接待十来个顾客,最少的时候一天赚二三十块钱。

姚琦对此看得很平淡:' 差不多能过日子就行啦。'

不同于其他家族产业的传承,姚琦作为照相馆的第三代掌门,除了更新摄影设备,他并未对照相馆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反而完整地保留照相馆原来的模样。

那些可能比他岁数还大的布景、服装、摄影器材,姚琦把它们当成传家宝珍藏着。

' 我很小的时候就是在这里拍的,从这么小,到现在这么大,这里都没变过。' 拍摄过程中,一个小伙子兴奋地向我们分享他与这家照相馆的故事。

像他这样的人还有很多,也许记忆会模糊,但是,只要这座照相馆还在,他们就可以循着熟悉的景象找回那段时光。

几十年前,照相是一件隆重的事情,人们往往提前几天就开始精心打扮,换一个清爽的发型,穿一件漂亮的新衣裳。如今,随着摄影技术革新,拍照成为一件方便、低门槛的事情,大多数人不费力就能拍出好看的照片。

从某种角度来看,姚琦坚守的照相馆,仿佛一叶逆流而上的扁舟。好在有妻子和猫的陪伴,孤独的坚守时光多了些许温暖。谈及那只收留的流浪猫,姚琦笑了:' 寂寞的人,寂寞的猫,凑在一起,刚好。'

对于照相馆的未来,姚琦也有许多挣扎。他即将步入不惑之年,精力大不如从前,他知道,这家店传到他这一代,几乎走到尽头,儿子有自己的兴趣,他不愿强求。但是,他打算继续经营下去,直至无法维持,到时候,再将照相馆改造成摄影陈列馆,留给后面的人观赏。

他把这个想法告诉了父亲姚吾林。姚吾林离开照相馆后,承包了一个很有年代感的夕阳旅馆。姚吾林很认同儿子的想法:' 这些老的东西,今后不一定会发展,就是给后人看看,早时期的照相是怎么发展过来的,你弄个文化陈列馆是最好的。'

照相馆偶尔会有年轻人慕名前来观赏,姚琦对此颇为热情。他会耐心地跟他们讲解什么是花边相纸,舍不得拆掉的拥有 50 年历史的楼梯,照相机的发展……或许,他是在为以后开摄影陈列馆做练习,或许,他是在这一次次讲解里,从年轻人好奇的眼神中,萌生了开摄影陈列馆的想法。

我们正处在一个飞速变化的时代,新鲜的事物层出不穷,过往的认知常常被颠覆。这当然是一件好事,然而,它们也可能使我们迷失方向,有时候,我们的确需要驻足,回望过去,了解那些被时光长河冲刷掉的事物,找到一种初心。

根据一份调查,大多数人至少每周经历一次怀旧,而有近一半人每周会经历三到四次。怀旧其实是一种本能,是人们寻求心灵安慰的一种方式。

在怀旧这条路上,幸好还有许多像临浦照相馆一样的存在,指引我们回家的方向。

-   End -

撰文  -  朱门

设计 - 喝羊汤  姚维尼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