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证论治(二九)
肝除了主疏泄,促进脾胃之气升降之外,还体现在疏泄胆汁帮助消化,肝与胆互为表里的关系,胆腑于肝,胆囊的作用是储藏和排泄胆汁,中医认为,胆汁是肝的余气产生出来的,肝的余气产生胆汁,把胆汁疏泄到胆囊里储存。
当我们吃饭的时候,胆汁就会排泄到十二指肠帮助我们消化和吸收,如果肝气郁滞,不能正常的疏泄,不能调畅气机,胆汁的生成和排泄就会出障碍,临床上会出现两胁内胀满疼痛,这是脚气郁滞的表现。临床上只要出现“胀”,我们就要想到气滞,因为胀就表示气不通的临床病机,另外,病人还会出现口苦。苦是胆汁的味道,胆汁排泄不正常,不能正常排泄到十二指肠帮助人体消化,胆汁反逆犯胃,从口中出来,就会出现口苦的表现。
由于胆汁不能注入十二指肠,所以,纳化都不正常,消化吸收都会很差,所以,临床上只要出现口苦,纳化失常,两胁内胀痛,我们就会想到肝胆疏泄失常的一种临床表现,另外,如果胆汁生成和排泄障碍,临床上还可以出现黄疸的疾病。
所谓黄疸,就是面黄、目黄、小便黄有这三黄就是黄疸,病人一般会出现急性黄疸性肝炎,或者是胆囊炎,这种情况有时候会出现黄疸,中医认为黄疸的出现是肝胆湿热,肝的疏泄不利所造成的。
肝脏能够帮助脾胃的运化主要通过两个方面,一、促进脾气升,胃气降,二、帮助胆汁的分泌和排泄,帮助我们消化和吸收。所以我们遇到不想吃饭或者是胃口不好的时候,不要只想到是脾胃,还要考虑到肝,通过疏肝理气,可以帮助我们消化吸收的很好完成。
肝还有通利气血水的功能,我们知道,水和津液都是人体中存在的液态物质,血是运行在脉管中的红色液体,而津液是存在在脉管外透明的液体,凡是我们的唾液,泪液,汗液和尿液等等或者关节腔里的润滑液都属于津液的范畴。
血和津液是液态的物质,是有形的物质,它们的运行要靠无形而无限运动的气来推动,所以,中医认为,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气行则水行,气滞则水停,所以,我们人体的津液和血液的正常环流离不开气的推动。因此,肝主疏泄,又能够调畅气机,通过气机的正常运动,又能够间接的促进血和津液的新陈代谢和循环。
在生理上,肝的疏泄功能正常,我们人体气机就会调畅,血和津液就能正常的环流。